什麼是現實主義現實主義的產生

  現實主義是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的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那麼你對現實主義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現實主義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現實主義的簡介

  一般認為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範疇中有很多意思,特別是在繪畫、文學和哲學中。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係。

  在藝術上,現實主義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據實摹寫,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

  現實主義是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中最常見的術語之一,它一般在兩種意義上被人們使用。一是廣義現實主義,泛指文學藝術對自然的忠誠,最初源於西方最古老的文學理論,即古希臘人那種“藝術乃自然的直接復現或對自然的模仿”的樸素的觀念,作品的逼真性或與物件的酷似程度成為判斷作品成功與否的準則。二是狹義的現實主義,是一個歷史性概念,特指發生在十九世紀起源於法國的現實主義運動。

  現實主義的創作特點

  現實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包含了各種現實主義者理論和觀點藉以產生髮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正規化。現實主義首先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哲學傳統和世界觀。現實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是建立在它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悲觀主義認識基礎上的。現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迴圈的而不是進步的,他們對於人類是否有能力克服反覆出現的衝突,建立持久的合作與和平深表懷疑。現實主義世界觀更多看到的是人類本性中的惡,以及人類經驗中周而復始的悲劇。現實主義的這些哲學觀點在修昔底德、霍布斯、馬基雅維利的著作中就有了強烈的反映。在20世紀,萊因霍爾德·尼布林***ReinholdNiebuhr***則是這類現實主義的一個典型代表,儘管現實主義的哲學基礎在赫伯特·巴特菲爾德***HerbertButterfield***、馬丁·懷特***MartinWight***和漢斯·摩根索的著作中才得到了明顯的表現。

  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觀眾如入其境。瓦薩拉的《畫家的生活》曾敘述了一些有趣的藝術史軼事:孔雀啄食貝那左尼畫得太逼真的櫻桃;喬託的老師用刷子驅趕喬託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蒼蠅。這種現實主義概念雄霸人類藝術史近兩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誌。生活現象是紛紜複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的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

  如果我們不把現實主義簡單地理解為各種真正藝術所固有的現實性,而是理解為單獨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的話,那麼,在西歐來說,現實主義的形成,一般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從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其中又有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以描寫人物生動的豐富的感情,慾望和感受而著稱它表現出人類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純潔,而且富有詩意。但在分析社會關係方面又不及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後者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創作要有明確的社會目的及思想教育作用。

  現實主義的產生

  社會制度

  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1832年英國議會通過改革選舉制度的法案,工業資產階級參加了政權。這兩個事件標誌著資產階級在歐洲範圍內的勝利。歐洲各國在英、法資本主義勢力的影響下,陸續於40年代末經歷了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性過渡。這種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直接影響著文學,成為現實主義文學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社會心理

  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形態的劇變,使人的道德觀念和文化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資本主義在歐洲各國不同程度的發展,使人們頭腦中物質利益觀念不斷加強,金錢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隨之發生變化。人在掙脫封建束縛從而獲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後,又在物質財富面前喪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熱衷於創造物質財富並依賴於物質財富的生存環境中,人對人的壓迫與剝削以新的形態表現出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趨於惡化。

  現實告訴人們,啟蒙主義者所宣示的“價值”,和浪漫主義者所追求的“理想”並未實現,人們須要以一種新的冷靜的眼光重新看待現實並思考自己的命運,尋求改善自己生存處境的方法。於是,追求客觀冷靜分析解剖現實的社會心理和風氣隨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創作上,就是他們摒棄浪漫主義的主觀想象和抒情,通過對社會現實作如實細緻的描繪,揭露社會的黑暗,展示在物質與金錢擠壓下的人的各種心態,並倡導社會改良。反映在讀者方面,這樣的文學也剛好滿足了特定社會條件下讀者的審美心理,從而受到歡迎。寫實性和批判性很強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由此應運而生。

  科學影響

  黑格爾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論、孔德的實證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分析和批判,以及自然科學的新成就如細胞學說、能量轉化學說、進化論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一些現實主義作家的思想和創作,使他們積極探求新的觀察和表現現實的方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成就打開了人們的視野,鼓舞人們以新的角度和方法,去尋找社會問題的產生根源和解決方案。許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態出現,試圖以科學家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會,解剖其中的奧祕。不少作家將動物學、生理學、解剖學等最新自然科學成果用之於文學創作,將自己看作社會的研究家、解剖家、記錄員等。所有這些,都強化了現實主義文學中的客觀與寫實因素。

  藝術淵源

  歐洲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與古羅馬。但18世紀英國小說、法國啟蒙運動文學和俄國諷刺文學等,則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在藝術方法上的直接先驅。從反映現實的基本方法上說,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頗不相同的,但現實主義也借鑑了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經驗,如歷史題材處理上的風俗畫風格、心理描寫上的某些技巧、描摹大自然時的細緻入微等。

現實主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