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務員申論經典範文

  西藏公務員考試即將來臨,如何在申論寫作中取得高分呢?經典範文參考閱讀最為關鍵,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大格局才有大作為

  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階幹部要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源於個人內心的格局。如果一個人心裡裝的是國家、民族和人民這樣的大格局,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生的舞臺就會寬廣無限,生命也能綻放出絢麗之花;如果心裡裝的是自己的“五斗米”,格局小,就容易固守狹小的利益藩籬、患得患失,成就不了大事。

  內心格局大,人生方向感便強。愛因斯坦說過:“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這種理論,我把它叫做豬欄式的理想。”如果活著只知道吃喝玩樂,工作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就如同行屍走肉。內心格局大,複雜的工作生活能變得簡單起來;內心格局大,即使再忙再累也能從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朝著理想的方向不斷前進。相反,如果內心格局小,一遇到困難和風險,就容易退縮、裹足不前,什麼事都做不好,人生失去方向。

  內心格局大,更有條件戰勝挫折。人生不可能順風順水,遭到挫折是必然的。內心格局的大小,決定一個人戰勝挫折的能力。人順境時或許感覺不到內心格局大小的重要性,但一遭到逆境,格局大小的差異就立馬顯現。格局小的人很容易被困難和挫折擊倒,因為他們心裡就只裝著眼前的得失。相反,內心格局大的人,眼光長遠,他們把困難和挫折當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戰勝困難的征途上,他們越挫越勇,變得更加強大。長征中,紅軍將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缺醫缺藥,缺衣缺糧,但他們仍然滿懷激情。正是崇高的理想信念,讓他們戰勝各種困難,始終保持樂觀,挺胸向前,成功抵達陝北。

  內心格局大,就能有大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許多老一輩共產黨人才華橫溢、家境殷實,他們原可以過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們卻為了民族大義,選擇投身革命事業,經受戰火中生與死的考驗。為什麼?因為他們心中有大局,有對國家命運的大擔當。反觀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由於為官不為被處分、因貪汙****而身陷囹圄,就是因為格局小,只顧一己私利,缺乏對國家、民族、黨和人民的擔當。領導幹部如果內心格局大、有擔當,在推動各項改革中,在啃硬骨頭、過險灘時,就不會畏縮不前,也不容易被聲色犬馬所惑。相反,如果領導幹部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缺乏擔當,面對風險、挑戰畏首畏尾,毫無作為,非但不能成就自身,更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紀念大會上,指出,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來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都應該胸懷歷史與時代的大格局,堅定理想信念,擔當歷史與時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

  給民俗留下“自省”空間

  據媒體報道,日前,河南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擴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範圍,實現市縣域全覆蓋,包括鄉鎮和農村,堅決杜絕燃放煙花爆竹現象。但僅在下發通知兩天後,該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檔案,決定收回並停止實施該通知。

  這則“最嚴鞭炮禁放令”,最終以“朝令夕改”而告終,確實讓人意外。其直接原因或源自該省煙花爆竹經營企業的聯名上書。可社會對於煙花爆竹的需求,從來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問題。雖然這起事件中,當地民眾對於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態度未能突顯,但政府部門對於禁令的緊急叫停,或折射了當前環保與民俗之間的某種拉鋸尷尬。

  置於當前的環保現狀之下,呼籲限制煙花爆竹燃放,確有其必要。但全面禁止燃放,卻難免有用力過猛之嫌。畢竟,在民俗與環保之間,本就很難劃出絕對的是非界限。

  學者朱大可曾撰文指出,春節令我們從反面意識到聲音的匱乏。鄉村在令人窒息的靜寂中沉睡,除了有限的家庭語音,它的聲源僅限於家畜、野禽和自然風雨。零度聲音的狀況是無限純潔的,卻製造出一種反面的耳鳴,把耳朵拖向了聲音的黑暗。而解決這一困境的第一方案,就是在春節和元宵燃放鞭炮,藉此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耳膜從飢餓中驚醒過來,像鼓面一樣振動起來,耳朵就這樣劇烈地飽餐了喧鬧的聲音。

  學者所描述“聲音的匱乏”,或顯得抽象。從現實看,就容易理解了。拋卻燃放爆竹背後的傳統文化繼承,在一個流動的快速城鎮化的社會,不少鄉村可能已經不只是年味變淡的問題,而是一年之中能打破沉寂的,或許也就只剩下春節了。於是,燃放爆竹在某種程度上更成為人們試圖營造年味與人氣的一種心理補償。當然,明晰放鞭的這一社會動機,並非說要支援燃放爆竹,而是說,只有認識到作為民俗的放鞭習慣背後的社會心理需求,方能真正實現有效而適度的引導。

  但當前公共領域對於禁放鞭炮的呼籲,恰恰呈現出不小的邏輯偏差。一是,簡單化地為放鞭貼上陋習的標籤,試圖徹底否認其被時間所確認的文化符號意義與歷史篩選的理性;二是,只片面強調放鞭對於環境的危害,而回避社會需求的正當性。類似這樣的公共說教,其實已非理性的說服,而近乎一種逼迫性就範。不僅社會認同的效果可疑,而且可能激發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壓縮了社會對於移風易俗原本具有的“自省”空間。事實上,近年來民間社會對於放鞭的態度早已非鐵板一塊,禁鞭的支持者並不少。所以正確的策略當是,更多地爭取認同者,而不是依靠強力來否認非認同者。

  民俗文化自有其韌性與內在的演變規律,只有順應其演變規律,引導才能事半功倍。城鎮化過程中,原本一些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習俗文化其實已大為削弱;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民俗的互動與交融也非常重要。

  較之於將放鞭的民俗完全推向環保的反面,以行政規制加以強力規範,民俗與環保完全可通過其他柔性方式來實現動態平衡。比如加大民俗常識普及,讓學生從小就瞭解民俗的演變歷史及其在現代視角下的衝突與利弊,由此確立對民俗的現代化認知。再比如,引導煙花爆竹企業對原料進行改良,提供集體燃放點等,都不失為理性的舉措。

  ***三***

  危廢流向農村需要全面徹查

  國家重典整治環境違法犯罪的高壓之下,依然有人鋌而走險。湖南人彭壽保,在沒有任何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前提下,與湖南嶽陽兩家化工企業非法交易,向湖南、江西兩省六市、縣的偏僻農村、廢棄工廠,非法傾倒、焚燒危險廢液累計達240餘噸。對這起特大跨省、區環境汙染案,湖南省環保和公安機關進行了聯合督辦。

  汽車下鄉、家電下鄉……人們通常聽到的各種“下鄉”之舉都飽含正面意義,如今卻出現一種必須引起高度警惕的另類“下鄉”,那就是危廢下鄉。顧名思義,危廢下鄉就是把危險廢物向農村傾倒。根據2013年“兩高”《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即構成汙染環境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縱觀近年來被公開曝光的類似事件,動輒就將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危險廢物向農村傾倒,令人觸目驚心。

  有媒體曾經總結過危廢下鄉的一些特徵,“時不時見諸報端的危險廢物異地傾倒致汙事件,顯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徵:一般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轉移,最後傾倒在農村地區,有的運輸距離甚至遠達數千公里。”難道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就可以隨便汙染嗎?須知,人們腳下是同一片土地,頭頂上也是同一片天空,不惜大動干戈把垃圾倒在數千公里之外的農村,其始作俑者或許能夠保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片刻寧靜,卻讓更多的青山綠水遭了殃。

  從具體的流程看,危廢下鄉還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有媒體報道曾指出:“企業每年產生多少危廢、有何危害、如何處理,均要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如果要送到外地處理則要有轉移聯單,且需經過轉出地和轉入地環保部門批准;處理危廢的企業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既然有如此嚴格明確的規定,那些負責處理危險廢物的第三方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危險廢物長途運輸至偏遠的農村地區”?

  對於危廢下鄉這樣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舉,僅僅是將直接當事人繩之以法遠遠不夠。危廢下鄉充分說明當前在一些地方環保工作出現某種異化。以汙染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為代價,換來自己所在地區表面上的無汙染,這是在切實開展環保工作嗎?危廢下鄉的危害性根本就不亞於就地排汙,甚至可能更大。因為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很可能也是環保工作相對滯後、環保意識相對薄弱的地區。危廢下鄉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深層次癥結的集中體現,凸顯出極其錯誤、十分狹隘的地域觀,長期被政績和麵子所左右的發展理念以及法治建設中存在的若干短板。

  黨的以來,環保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環保工作要注重均衡開展、表裡如一,不能呈現出兩張皮,在發達地區、城市的顯眼處看上去搞得如火如荼,在不發達地區、農村的犄角旮旯裡卻是一塌糊塗。對於諸如危廢下鄉這樣違法、荒誕且影響惡劣的現象,必須嚴查徹查。曾經指出:“農村要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村更應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農村環保工作應該與其他領域的相關工作如新型城鎮化、扶貧、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等共同推進,全方位改變農村面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