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柳永資料簡介
柳永是一個懷才不遇的詞人,人稱柳七,後改名為柳永,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柳永資料簡介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故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婉約派詞人。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便頗有文學天賦,十五歲便作《題中峰寺》。公元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趕考,但是到達杭州的時候卻被杭州的湖山、都市吸引,遂留在了杭州,後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去拜謁孫何,此詞使柳永名噪一時。公元1004年,柳永離開杭州到蘇州,度過了一段放浪的生活,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詩詞。公元1008年,柳永進京,到公元1024年十餘年時間柳永四次參加考試,均落榜,於是離開京師,開始浪跡天涯的生活,先後到過渭南、成都、湖南、鄂州等等地方。
公元1034年,宋仁宗趙禎親政,柳永再次進京趕考,結果及第,授睦州團練推官,後又任餘杭縣令、浙江定海曉峰鹽監、泗州判官等職,為政有聲。後因改官無果而申雪投訴,於是授西京靈臺山令,改為著作佐郎,其後幾年又轉官著作郎、太常博士等,以屯田員外郎致仕。公元1053年,柳永在潤州與世長辭。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用敷陳其事的賦法來作詞,又充分運用俚詞俗語,用其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柳永怎麼死的
柳永是中國宋詞詞壇上一顆閃耀的明星,作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柳永的婉約詞清新亮麗,細膩婉轉,充滿著真摯的感情。柳永約生於公元984年,原名柳三變,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又稱柳七。
柳永一身仕途之路相當坎坷,暮年及第,之後便一直被調來調去,約於公元1053年去世,因為在正史《史記》中沒有柳永的個人傳記,所以關於柳永的死因,沒有詳細且確切的記載。現在關於柳永去世原因及埋葬地點的說法都來自宋朝和清朝的文人筆記,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記錄,加上世人各種言傳,要具體且正確地說出柳永的死因和埋葬地難上加難。
關於柳永去世的說法大概有四種,第一種是在《方輿勝覽》中記載的,柳永卒於襄陽,死的時候家中沒有別的財產,是一群歌妓將柳永埋葬在南門外。每年春日的時候就去給柳永上墳,世人稱之為“吊柳七”。後來被形成一種風俗,一直延綿到宋室南渡。
第二種是在《獨醒雜誌》中記載的柳永晚年到過棗陽,與那裡的樂工歌妓相伴,整日填詞寫詞,最後死在興隆附近,也是歌妓湊錢埋葬了他。
第三種是《避暑錄話》中記載的柳永死在途中,王和甫埋葬的柳永,傳說北固山下有已經被湮沒的柳永的墓。在清代的《橋西雜誌》中記載柳永被葬於鎮江。
第四種說法是《分甘餘話》和《真州絕句》中出現過柳永的墓在徵儀仙人掌,但是這個地點無考,而在《隆慶儀真縣誌·免談考》和《嘉慶揚州府志·冢墓》中都寫下郭柳永埋葬在儀徵胥浦,所以這是比較可信的說法。
柳永的故事
柳永年少成名,少時家境優渥。他們家世代做官,他自小發憤讀書,希望能在朝庭為官,繼承家業。從十八歲入京趕考到五十歲終於在朝為官,他的一生都在功名之間徘徊,他將所有對功名的渴望全部化成了詩詞留於後世。他有才情,卻不得志。
十八歲,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參加禮部考試,卻在途中被繁華迤邐的蘇杭迷惑了心智,整日與青樓歌妓相伴,併為她們作詞寫曲。將政治理想全總都拋之於腦後,第一次應考名落孫山,原本雄心壯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擊。在悲憤沮喪之餘,他作出了傳世的名作《鶴沖天》,“白衣卿相”之名自此而來。
幾次落榜之後,他輾轉出京,多方干謁,卻都是求仕無門。一身才氣,最後換成牢騷之作,與青樓歌妓相伴。仕途的坎坷,給了他極大的打擊,真的就應了他作的那句詞: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如果柳永知道這句詞會成為他仕途之路上的絆腳石,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逞一時意氣,作這首白衣卿相之詞。然而,如果沒有政治上的失意,那麼如今的柳永,風月之地的柳郎便不會出現。他以同樣的眼光看待青樓的歌妓,併為她們填詞作曲,供他們彈唱。他將她們比作清水芙蓉、秀麗海棠,他真心實意的讚美她們,而不似那些看似一本正經實質卻內心下流的人那般無情無義。人面桃花兩相映,人間多是有情郎。柳永的一生不能算光輝,死後還需青樓女子籌錢為他安葬,但是有無數風塵女子為其披麻戴孝,也不能說他做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