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黃慎資料簡介

  黃慎,中國清代傑出的畫家。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黃慎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黃慎資料簡介

  黃慎,中國清代傑出書畫家。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揚州八怪之一。漢族,福建寧化人。

  黃慎生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五日***6月14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歲時尚在,卒年不詳,幼喪父,以賣畫為生,奉養母親。初隨上官周學畫,後離家出遊,曾多次在揚州賣畫。方十八九歲,寄身蕭寺,晝為畫,夜無所得燭,從佛光明燈下讀書。其藝既擅,出遊豫章,歷吳、越,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至揚州鬻畫,人爭客之。雍正五年***一七二七***以母垂老,不欲遠離,乃奉居揚州,又三年乃返閩,鄭燮贈以詩。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冊。

  慎工草書,法懷素。畫人物,多取神仙故事為題材,初學上官周,後用狂草筆法作畫。筆姿放縱,氣象雄偉,深入古法,亦偶有筆過傷韻者。間作山水、花鳥,得荒率之致。所畫多歷史人物、佛道、樵夫漁父,早年工細,後參以懷素草書筆法,所作人物用筆粗獷,頓挫轉折,縱橫排奡,氣象雄偉。花鳥筆法洗練,形象概括,畫風潑辣;山水境界開闊,注重詩意的表達。

  畫家黃慎的事蹟

  黃慎,中國清代傑出的畫家。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畫家黃慎出生於1687年,屬於清朝康熙年間。自幼喪父,從小以賣畫為生,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黃慎是福建人,於是在早些年就拜了同為福建人的上官周為師,向他學習畫畫。

  不久後,黃慎離開了家鄉,多次去到了揚州賣畫。在黃慎大概十八九歲的樣子,孤身一人在外,沒有親戚,沒有朋友,也沒有落腳之處。於是黃慎就寄居在一座寺廟裡,白天趁著天亮就趕緊作畫,晚上沒有燈光,就藉著佛光,在下面讀書,日子過的十分艱辛。

  就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慎的畫工也是提高了不少。後來他又四處遊歷,1719年再次回到揚州的時候,他所作的畫已經被人爭相購買了。1727年,黃慎的母親年紀已經大了,不想與黃慎分開,於是黃慎就將母親接到了揚州,與自己住在一起。三年後,二人又一起返回福建。

  黃慎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一生:“我從四、五歲開始學畫,但是技藝始終沒有很大的提高,我思考了很久,終於發現,我之所以畫畫技藝沒有得到提高,就是因為我不讀書的原因。於是我就開始發奮讀書。”黃慎所讀的書包羅永珍,什麼都有。裡面的一字一句他都要仔細研究,反覆品讀。就是因為黃慎這種能吃苦、愛學習的精神,才讓他從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小畫工成為了聞名於世的大畫家。

  黃慎作品

  黃慎不僅僅是一個畫家,他的詩文和書法也堪稱一絕。黃慎早些年學習懷素的草書,並將草書的這種筆法用於自己的繪畫創作中,形成了一種黃慎獨有的風格。因此流傳下來的黃慎作品的風格大多都是筆姿放縱,氣象雄偉,與一般畫作不同。這其中就是狂草筆法的影響。

  黃慎主要擅長人物、山水、花鳥等型別的畫,在這些當中,又以人物畫最為突出。人物畫的題材大部分都是一些歷史人物和仙佛人物,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描寫社會底層人物生活的作品,非常成功得塑造了縴夫、乞丐、漁民等勞動人民的形象。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群乞圖》。《群乞圖》顧名思義就是一群乞丐在乞討,這幅黃慎作品中十分形象地描寫當時鬧災荒,乞丐們流落街頭受人欺負的悲慘情景。

  《東坡玩硯圖》是黃慎成熟後的畫風代表,下筆速度非常快,筆法也是黃慎一貫的狂草筆法,整個人物的線條也十分硬朗,墨色也是濃淡適宜,總體看上去人物非常富有氣勢。黃慎的花鳥畫也是比較出色的,比較出名的就有《瓶梅圖》、《菊蟹圖》等。山水畫中的代表作就是《魚歸圖》了,這幅作品中黃慎的三絕詩、書、畫都在上面,算得上是最能體現黃慎水平的作品了。

  現在黃慎的作品大多都收藏在博物館中,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就有許多幅。黃慎作品現在的市場價比較穩定,沒有很高,與揚州八怪其他人的作品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低於吳門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