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通琇禪師的生平簡介
通琇***1614~1675***,清初臨濟宗僧。江陰人。俗姓楊。字玉林,世稱玉林通琇。十九歲投磬山圓修出家受具,任其侍司且嗣其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玉林通琇禪師簡介
玉林通琇禪師,他出生於1614年,清朝初期人,他俗家姓楊,字玉林,所以世人稱呼他為玉林通琇,他是江陰人。玉林通琇禪師的一生可謂是非常順暢,並且他的人緣非常好,好到小到一個乞丐,大到皇帝,都和他關係很好,因為玉林通琇禪師為人非常和藹,並且特別憐憫窮苦百姓。那麼玉林通琇禪師簡介中是怎樣具體的介紹這一人物的呢?
玉林通琇禪師簡介中介紹到玉林通琇禪師他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出家了,由於家中清貧,所以玉林通琇禪師非常簡樸,他自從出了家開始,就認真學習佛學,認真悟道,尤其是玉林通琇禪師在禪學的研究很有成就。他早年去過很多地方,很隨著很多著名的禪師都學習過佛學,並且和他們一起研究過禪學,故而,才成就了一代偉大的禪學大師。玉林通琇禪師在晚年的時候居住在浙江省武康報恩寺,一直在那裡參悟禪學,還為人們誦經,所以,玉林通琇禪師的名氣在當時就非常大。
玉林通琇禪師在順治十五年的時候奉命來到了京城,他被當時的皇帝順治接見之後,就開始在京城的很多地方宣揚佛家理念以及文化,繼而吸引更多的佛教信仰者。順治皇帝還封了玉林通琇禪師為“大覺禪師”,第二年,由於玉林通琇禪師對佛學的通透理解,又被順治皇帝加封為“大覺普濟禪師”,並且御賜紫衣。玉林通琇禪師在康熙十四年七月圓寂。
玉林通琇禪師與順治
玉林通琇禪師他的一生能取得那麼多的名號,根本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愛新覺羅福臨。那為什麼要把玉林通琇禪師與順治帝聯絡在一起呢?其實這與玉林通琇禪師在佛學上以及禪學上做出的貢獻是離不開的。
玉林通琇禪師他出生於1614年,清朝初期人,他俗家姓楊,字玉林,所以世人稱呼他為玉林通琇,他是江陰人。玉林通琇禪師他自從出了家開始,就認真學習佛學,認真悟道,尤其是玉林通琇禪師在禪學的研究很有成就。他早年去過很多地方,跟隨著很多著名的禪師都學習過佛學,並且和他們一起研究過禪學,故而,才成就了一代偉大的禪學大師。而當時的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他非常喜歡佛學,因為就派人去請了當時在民間名氣非常大的玉林通琇禪師。當玉林通琇禪師通過召見來了京城之後,就開始在京城的很多地方宣揚佛家理念以及文化,繼而吸引更多的佛教信仰者。並且還在萬善殿,為皇帝祈福,為百姓祈福,故而,順治皇帝封玉林通琇禪師為“大覺禪師”,用來表示對玉林通琇禪師的感謝。
順治皇帝至此之後就和玉林通琇禪師關係交好,玉林通琇禪師也經常為順治皇帝講解疑難。次年的時候,由於玉林通琇禪師對佛學的通透理解,以及他有著普度眾生的慈心,所以又被順治皇帝加封為“大覺普濟禪師”,並且御賜紫衣。於是,由以上就可以看出,玉林通琇禪師和順治皇帝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同一般的。
玉林通琇禪師史料記載
蔣維喬《中國佛教史》卷四***摘錄***
至磬山圓修一派,傳入都門,則自玉林國師始。國師名通琇,童時即穎異不凡,年十九,投磬山剃染受具,執侍巾瓶,夜則隨眾坐香。一晚,目不交睫,至五鼓,修呼曰:“不用急,我為你舉則古話;龐居士初見馬祖,便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誰?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為汝道。”琇聞之,即呈一偈,修曰:“不問你不侶萬法,要你會一口吸盡。”琇於言下大徹。後修凡有徵詰,琇皆當機不讓。修寂後,遂繼法席。
玉林於順治十五年戊戌,奉詔入京,敕諭中有云:“朕俯詢法器,緬想高風,思御宇以來,期沛無為之治,而虛席以待,樂聞無漏之因,用是特遣司吏院掌印官張嘉謨,頒賜璽書,遠延杖錫,爾其遄驅象馭,早踐龍墀,陳密義之慧空,贊皇猷之清淨。嗚呼!順風而問,朕將同訪道於崆峒,計日以來,爾尚效朝宗之江漢。”可見順治帝欽慕之忱。既至京,奉旨在萬善殿升寶座,舉揚大法。帝常親臨,屢與問答,恆欣喜稱謝。但未幾,玉林即堅請還山,帝留其弟子溪行森和尚在京。道忞奏對之時,行森亦恆列席問對。
帝於十六年,又頒敕諭,加封玉林為“大覺普濟禪師”,諭中有云:
“用是特降褒綸,賜號大覺,方欲久留瓶缽,時聽伽音,冀朝夕之啟予,庶默成夫元旨。而禪師欲全子道,祈盡孝思,堅請還山,勉襄石塔,有裨人倫,克端風化。朕俯徇其願,敕護遄歸,惜山川之既遙,夏秋之已隔,永言遺韻,惓惓於懷,追惟對御之言,實發大乘之祕,傳燈可續,末法所希,爰是復降溫綸,加封大覺普濟禪師,賜以紫衣,並予金印,遣使齎往,昭朕眷衷,重揚法席之輝,永鎮山門之寶。”
蓋帝於十五年,初封玉林為大覺禪師,至是,復加封大覺普濟,至雍正《御選語錄》中,則稱大覺普濟能仁國師,是蓋玉林十七年入京傳戒時所加封者也。
至十七年庚子之秋,順治帝復召之入都,敕諭中有云:“茲欲於都城建立皇壇,俾衲子一千五百人眾,受毗尼戒。七條一縷,出自上方,五戒三皈,重宣佛義。然非禪師親為羯磨,正恐以最上慈航,為人天階級耳。惟冀荷擔如來,闡明大法,不辭遠道,惠然肯來,則皇城四眾,重聞薝蔔之香;新學緇流,頓長菩提之樹。知禪師以佛法大事為先,不以靜退小節縈念也,遙瞻浮渡,速慰悠懷。”是為玉林第二次入京之因緣。帝就見於西苑丈室,相視而笑,日窮玄奧。帝見一矮戒子,指問林,林雲:“長者長法身,短者短法身。”帝喜謝。十八年,帝崩。玉林拈香雲:“報身如夢幻,世界若空華,唯過量大人,去來無礙,進退如意,此是皇上用不盡的。”此可見玉林受順治帝眷遇之隆,第二次入京,為時亦較久,宜乎圓修派與圓悟派之競傳都門,並轡連鑣,一時稱盛也。
玉林晚年,居天目山,計其生平,開堂說法四十年。康熙十四年乙卯秋,示寂於淮安慈雲庵。先是:玉林聞宜興善權寺,被土人焚燬,其法嗣白松自投火死,樂安老人***幻有禪師之師,玉林之祖***祖塔亦被掘。乃盡屏參侍,不食粒米。孑身潛出,渡江而北,至清江浦,止慈雲庵。示微疾,唯飲冷水,索筆書曰:“本是無生,今亦無死。此是正說,餘為魔說。”擲筆而逝,春秋六十有二。門人迎歸全身,建塔於西天目。有語錄行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