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傳統節日介紹

  蒙古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大民族之一,蒙古族人在我國曆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他為統一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對於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你可否瞭解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蒙古族的節日比較多,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1、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週。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豔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薰乾製品、乳酪、奶幹、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3、燃/燈/節

  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4、過年

  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族春節的 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 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星宿月是農曆12月16日到1月15 日,這與農曆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 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 歷四月。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演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 由來。 接近年底,無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 到年三十,要清掃庭院,搞好室內衛生。佛前要設一小小祭壇,把 煮好的大塊羊肉擺在祭壇上,供上乳製品和麵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舉行祭祖儀式。以往,在祭祖儀式申,還要進行 鍛鐵活動。蒙古族有個古老的《化鐵出山》的傳說,人們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傳說。這一夜燈火通明。有的還請來蒙古民 間藝人說唱"烏/力/格/爾"***蒙古書***。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 參加歌舞的姑娘們則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歲 到午夜的習慣。

  近些年來,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節日服裝,聚於一堂,叩賀新年。首先由輩數最小的,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並裝煙、敬酒、獻哈達。長者受禮之後,要向弟、侄、兒、孫們表示祝福。祝福完畢,要給孩子們一些禮物和"壓歲錢"。天一亮,家族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遠途的都要騎馬或趕車來。叩節、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結束。

  在邊遠農牧區,正月十六清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常在一起嬉鬧的人還有"哈/巴/德"***打/黑/墨的習俗。就是在對方薪睡時,偷偷在他前額上抹黑,塗物多為鍋底灰。

  5、火日

  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曆12月23日晚間舉行。有可能受了漢族 臘月23祭灶的影響。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 是農曆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然後取一 捆柴草點著,將黃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裡,在長 者率領下,全家人向火堆磕頭。主祭人還要禱告說:-,年申多虧火神的庇佑,有些不乾淨的東西扔進了火裡,請火神原諒,保佑 明年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吉祥幸福。

  6、祭敖包

  也是一項重要的節日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

  7、麥/德/爾/節

  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8、點燈節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數量是按每個人的歲數來確定的,芨芨草頭上包有塗上黃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們將燈點燃後,從左到右轉三圈***如果有喇/嘛,則由喇/嘛領做***,然後灑酒祭天、磕頭拜佛,祈求佛爺保佑長壽、平安。在每個蒙古包內有用麵糰攢成的小油燈,整個晚上都亮著,象徵著世界永遠光明,人們長命百歲。

  9、塔/克/勒/幹/節

  塔/克/勒/幹/節蒙古族每年要舉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為中心的祭敖包活動,時間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處。祭敖包可能是來源於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對自然崇拜的表現。祭敖包時,同一部落的牧民們都騎著馬、駱駝,拿上酒肉等來到本部落敖包所處的山上。屆時,人們先獻哈達,然後由活/佛或大/喇/嘛領著眾人繞著敖包誦經***此時婦女不能參加***,願老天降福於人間,賜予人們平安無事;如果遇上旱災,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豐盛,牲畜興旺。祭完敖包以後、開始進行賽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

  蒙古族的由來

  蒙古族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大部分生活在中國,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外蒙古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聯邦也有分佈。

  蒙古人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於中國《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恆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族始源於大約公元7世紀的唐朝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南岸***的一個部落。關於蒙古一詞的不同譯寫還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寫作"蒙古",最早見於《三朝北盟會編》所引《煬王江上錄》。在古代蒙古語中,"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的意思。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大聚會,建大蒙古國。鐵木真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於是蒙古開始成為民族的族稱。此後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西征,打通了亞洲和歐洲的陸路交通線。1260年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大汗,建都中都***後改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元”,建立元朝,並於1279年滅南宋,完成對中國地區的統一。[1]1368年明軍入大都,妥歡帖木兒北遷,及其後裔仍使用元作國號,高麗王朝稱“北元”。1942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黨領導的“蒙古臨時人民政府”在蘇聯的支援下,發起分裂活動,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祕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鉅著,其中《蒙古祕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蒙古族八大禁忌

  1、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認為火、火神或灶神是驅妖避邪的聖潔物。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烤溼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爐灶,或腳蹬爐灶,不得在爐灶上磕菸袋、摔東西、扔髒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將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鍋中取肉。

  2、水忌

  蒙古族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草原乾旱缺水,逐水草放牧,無水則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並視水為生命之源。

  3、病忌

  牧民家有重病號或病危的人時,一般在蒙古包左側掛一根繩子,並將繩子的一端埋在東側,說明家裡有重患者,不待客。

  4、產忌

  蒙古族婦女生孩子時的忌諱。各地習俗大同小異。蒙古族婦女生孩子不讓外人進產房。一般要在屋簷下掛一個明顯的標誌。生男孩子掛弓箭,生女孩則掛紅布條。客人見標誌即不再進入產房。

  5、忌蹬門檻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時,絕不許踩蹬門檻。農區、半牧區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誤踏蒙古可汗宮帳的門檻,即被處死。這種禁忌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6、忌摸頭

  蒙古族忌諱生人用手摸小孩的頭部。舊觀念認為生人的手不清潔,如果模孩子的頭,會對孩子的健康發育不利。

  7、忌打狗

  到牧民家作客時,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並看住狗後再下馬,以免狗撲過來咬傷人。千萬不能打狗、罵狗,在蒙古族中認為狗是人類的朋友。

  8、作客忌諱

  牧民雖好客,但作客的忌諱也比較多。客人進蒙古包時,要注意整裝,切勿挽著袖子 把衣襟掖在腰帶上。也不可提著馬鞭子進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門的右方,並且要立著放。進蒙古包後,忌坐佛龕前面。否則主人就會冷待客人,並認為客人不懂禮俗,不尊重民族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