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案例

  心理教師要把握心理教育案例研究的結構框架、專業特徵,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案例行動研究,全面完善專業素養,實現自身專業化發展。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案例介紹 :

  班裡有這樣一名嵇姓學生,父母離異,初一時迷上游戲,為了逃避媽媽的嘮叨,可以把自己關在衛生間一玩就是幾小時,上課在發呆,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到初二已經是有點破罐子破摔了,但是他特別喜歡畫畫,下課畫,上課畫,做作業也畫,作業本上、書本上,到處是烏漆雜八的畫。開始我很生氣,就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有時還奚落他一翻,可效果並不理想。多次把他叫到辦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非但沒有引起他的重視,反而使他產生了牴觸情緒,覺得老師有意和他過不去。

  案例分析:

  父母的離異,對幼小的他造成極大的傷害。雖然父母仍然非常的愛他,但和他父親一起生活,卻使他覺得很孤單:村中的頑皮小孩還要譏笑他,大人的同情、異樣的目光更使他受不了。學習上由於缺乏方法的指導,疏於監督,又由於教師的疏忽,從而使學習一落千丈。反過來,教師又要責備他,更使他覺得學習的無味,而沉湎於打遊戲機、畫畫,喜歡上了不需要多與別人接觸的活動,完全封閉了自己,平時問他話,抬起空洞

  輔導方法:

  從他的愛好入手,有意地給他安排畫畫的時間,作為下班主任要負責班級中的黑板報,我就讓其負責黑板報的畫畫部分,協助其他同學完成每期的板報。同時,學校正進行美術的課外輔導,於是把他推薦到學校美術課外小組學習,另外,只要課堂需要畫圖,都請他幫忙完成。畫畫的時間增加了,滿足了他的心願。

  又等來一次時機,《科學》正學習電路,藉助對他還有一點吸引力,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拿著一個電路連線的題目來問我,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進初中以來,還是第一次看到他來問題目,我大大地表揚了他一翻,同時,和他談了一下他的意向,讓他自己來說,在目前這個基礎上還缺少什麼,在畫畫方面的成績,對他提出更高的希望,也希望他能各科成績都有較大的進步,有的功課無法忍受時,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對感興趣的功課更要力爭上游,他在激動中說要行動證明,我開玩笑地說,在後方我為你鼓勁,在前方看你了。這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他經常拿個題目來問問,學習成績很快有了起色,《電路探密》這一章終於考了理想的成績。

  輔導效果:

  進入期末複習,也開始記起了筆記,做做練習,開始進入狀態,雖然有時還要貪玩一下,但上課還是挺認真的。

  輔導反思: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在趨向性和內在選擇性。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是對客觀事物需要的一種情緒色彩的表現。人在從事感興趣的活動時,總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愉快的情緒體驗;相反,在從事不感興趣的活動時,總伴隨著一種消極的、厭煩的情緒體驗。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興趣是暫時的興趣,需要一旦滿足,興趣立即消失。穩定的興趣是後天形成的,在實踐活動中,社會需求為人所反映併成為個人的需要,從而形成和發展了興趣。

  興趣具有遷移的特性。興趣的遷移是將已有的興趣延伸到相關的事物上,使之對它也發生興趣。興趣遷移的條件有三個:一是要善於發現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活動是什麼;二是善於尋找新的事物或活動與原有興趣之間的相通點;三是要在實際活動中循循善誘,促使學生產生新的興趣需要,並指導他們克服困難。

  人的才能是有差異的,既有高低之差異,又有種類之差異,承認這種差異,並且能夠因材施教,對教師而言是何等重要!現實生活中,許多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現行的教育評價標準,而不惜扼殺一些孩子的天賦。這不僅是不科學的,而且也是不負責任的。孩子的天賦,老師要因勢利導,從直接興趣入手,巧妙地利用興趣遷移的特性,使學習發展成為學生的興趣中心。那樣才能出現更多的天才,出現更多的創新人才!

  篇2

  案例介紹:

  小濤***化名***,男,16歲***3年前***,初三學生,母親長期在外工作,基本上是和父親一起生活。他高高的個頭,乍一看,典型的東方帥小夥!他性格活潑開朗,思想積極上進,而且多才多藝,品學兼優,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真可謂是人見人愛,誇獎的話語,羨慕的目光總是伴他左右。但是進入初三的第一個月,他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健談的他變得沉默寡語,神情詭祕,情緒波動很大,上午興高采烈,下午也許就神色闇然,經常一人獨處,減少了與同學的交往,而且還特別注意自己的外形修飾,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案例分析:

  家庭因素:母親長期在外工作,從小與父親一起生活,對異性充滿好奇,父親與其溝通較少,對異性的好奇愈演愈烈。

  生理因素:16歲正處在青春初期,生理上的悄然變化促使他對異性又有了一種新的神祕。

  自我因素:自控力不夠強,意志也不堅定,缺乏引導,面對這悄然而至的困惑不知所措。

  環境因素:在讚揚聲中長大的他覺得自己有許多優越於他人的資本,而當這種莫名的異性衝動襲擊他時,這些資本助長了他想揭密的慾望。

  輔導過程:

  1、 投其所好

  通過了解,我知道他喜愛運動,而且乒乓球打得挺好,就以此為切入點吧!一次在校園內巧遇,我攔住了他:“小濤,聽說你乒乓球打得挺好,我也挺喜歡的,放學後,我倆較量一下,行嗎?我等你!”放學後,他真的來了,我暗喜。我們倆苦戰了五局,我以3:2險勝了他。“小濤,小小年紀,真不錯啊,打得一手好球,我總覺得你今天輸得不在技術上,而是心理上,注意力不夠集中,莫不是有什麼心事吧?”他沒吱聲,我趁虛而入:“如果你把我當朋友的話,不妨告訴我,也許我能幫助你點什麼。”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正面接觸,簡潔而自然!

  2、 開啟心扉

  出乎我的意料,我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一張紙條:

  老師,您好:

  我的確有一件事需要您的幫助。我認識了一個女孩子„„有一次,她病了,幾天沒來上課,不知為什麼,我覺得渾身沒勁,整天發呆。我意識到,我喜歡上了她。我想讓她知道,又怕她知道,在極度矛盾中,我還是忍不住給她寫了張紙條。晚上,我更害怕了,不知道第二天再次見到她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在翻來覆去中我等到了天亮。

  我很想回到最初和她交往的情景,那種無拘無束,那種自由自在,但我還能做到嗎? 這是我與他的第二次接觸,雖是無聲的語言,但我知道他已向我敞開了心扉。

  3、 直面現實

  我不敢怠慢,機不可失啊!我立即給他回了一封信:

  小濤:

  感謝你對我的信任,同時也祝賀你,因為你開始用自己的大腦來思考人生了。非常巧,我的學生時代也有過象你這樣的遭遇,那時在父母的體罰和老師的變相體罰之下,叛逆的我談戀愛了。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學生時期的早戀是我今生最後悔的事!如果世上有後悔藥,如果這藥要我以五年的壽命為代價,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我願意!誠然,情竇初開是很正常的,但也許有距離的東西會更美。我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一下:在傷害還未造成之前,儘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是我與他的第三次接觸,雖然還是無言的文字,但我知道我的坦率會讓他直面現實。

  4、 直抵心靈

  一切都朝著我預期的方向良性發展,我趁熱打鐵。

  兩天後的一個晚上,他主動找到了我,那一次我們談了很多很多:

  “我很開心我們之間能這樣近距離地溝通,事實證明你仍是最棒最帥的小濤。” “有喜歡的感覺是正常的,可是你有沒有考慮過,你現在對某一個體的暗戀,就似乎是隻關注一片樹葉而忽視一片森林。更何況你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要遇到大片大片的森林,你現在能確信這片樹葉就是這大片森林中最適合你的這一片嗎?”

  “我送你一句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時個人的固執會矇蔽我們的雙眼,但時間終將會證明一切。學生時代是學習知識的大好時機,也是學會讀人,觀察社會的大好時機,我希望你好好把握自己,將來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那是我和他的第四次接觸,記得那天他是微笑著離開的,而我的心裡也充滿了一種成就感。因為這次溝通直抵了他的心靈。

  輔導效果:

  1、 通過多次的跟蹤溝通,拔開了小濤心頭的那團迷霧,使他真正認清了自我,改變了生活態度,建立起了一種健康、融洽的異性交往關係。

  2、 現在的小濤已是一個高三的學生了,他成功地走出了早戀這塊“沼澤地”,重新活潑開朗熱情起來了。他的多才多藝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特別在學習上,他博學多才,勤勞刻苦,成績一次次攀升。在最近的一次來信中,他立志“非重點大學不讀”。

  反思與感悟:

  1、信任和寬容是開啟早戀學生心扉的金鑰匙。

  2、用獎勵來代替懲罰,以讚美來代替批評,藝術地化解矛盾是使學生認識錯誤的法寶。

  3、一顆熱忱善良的心,一系列細心、人性化的舉措,可以幫助一個學生找回失落的世界。

  4、教育的重點在“導”。教師要懷揣一顆愛心,在學生心靈深處播下希望的種子,那將會收穫一個金燦燦的秋季。

  篇3

  趙×,女,19歲,某職業高中三年級學生。趙×自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中等,考入職高後,成績落到中下水平。職高二年級時,在課堂上和班主任發生衝突,受到嚴厲批評和老師的冷遇,心裡非常害怕。事後她的母親找班主任做了些“工作”,班主任又找她談話,表示關心。“我以前覺得世上兩種人最神聖——老師和軍人,現在覺得人不過如此,太失望了。”趙×這樣說。看到同學中發生的種種矛盾和不良現象,覺得太沒意思,不想和同學交往,人際關係淡漠,同學都說她怪。她漸漸覺得世上無好人,防人之心不可無,有被社會遺棄和最終被淘汰的感覺。心裡有話又不敢對人說,偶爾說了,又後悔,緊張,非常苦惱,出現失眠。焦慮症狀已持續一年多,下面是她對症狀的自述:“有時莫名其妙地感到緊張、焦慮,四肢發軟。思維停止、坐立不安,感到壓抑,有時想哭,但又哭不出,頭有時疼,眉毛上會抽著疼。為了一件事,反反覆覆地想。”

  案例分析:

  趙×的症狀突出表現在緊張、煩躁、坐立不安等,並伴有運動性不安,且持續一年以上,屬持續性焦慮;雖有壓抑、冷漠、退縮等抑鬱表現,但不是主要症狀,強度上遠不及焦慮。診斷:慢性焦慮性神經症。

  從趙×的主訴看,她的症狀和人際關係緊張有關。但她在學校的遭遇並不特殊,甚至可以說有一定的普遍性,人際關係的影響和她對人的高度戒備不太相稱;她認為只有老師和軍人才神聖的背後似乎隱含有對其他人的恐懼;一次師生衝生衝突即導致她對世態的全面消極看法,似乎也不太近情理。種種跡象顯示趙×可能有不平常的經歷。

  經誘導,趙×流著淚訴說了她更深的創傷:一是在小學二年級時,其堂叔假稱帶她出去玩,在無人處對她非禮,她哭著逃回,在奶奶的追問下說出,但奶奶不許她再告訴別人,又對她非禮,當時她不敢反抗,後每想到此事便十分後悔,恨自己當時沒咬他一口;三是其父母關係不好,父親專橫跋扈,欺凌母親,趙×十分恨自己的父親。顯然,童年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恍遙?謖?times;心靈中留下深深創傷;惡劣的家庭環境,使她很早就感受到社會陰暗的一面;而且,家庭對她也早早失去了心理支援作用;可她還有對人的美好希望——神聖的教師和軍人。一次常見的師生衝突使她本以很脆弱的心瞬時失去支撐,終於導致發病。這是一例典型和童年創傷性體驗有關的焦慮性神經症。

  輔導方法:

  針對趙×的特殊情況,治療主要採用了心理分析和解釋性心理支援治療。分析了以往創傷性體驗和當前症狀的關係,對女性貞操觀作了剖析,消除她的不潔感,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對她的人格給予充分肯定。通過事例分析,說明社會的複雜性,並指出社會美好、積極的一面;同時啟發她認識到自己對人、對社會的看法片面、偏執的一面,及其和自身人格弱點的關係。鼓勵她正視人生,回到同學群體中去。心理分析中採用了催眠術,緩解了討論以往事件時的不良情緒。對她如何處理家庭關係及與同學交往提了一些具體建議。所有措施對趙×焦慮症狀的緩解均起到了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