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勿忘國恥黑板報

  落後就被捱打,血色黃昏,這是我們刻骨銘心的痛。下面就隨小編看看內容,希望喜歡哦。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內容

  68年前,一箇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藉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相視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範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丟擲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征服中國的野心。 上世紀30年代初,嚴重的經濟危機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我國東北地區,挑起侵華序幕,隨後將槍口瞄向內蒙古、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佔熱河省。

  回顧近代中日關係史,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具體戰鬥在某一地點發生可能有偶然性的,但同日本進行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大戰卻是必然的! 中日兩國之間為什麼會開戰?這背後的根源在哪裡?一個島國為什麼能一步步地侵吞國土面積數十倍於它的大國?原因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其軍國主義擴張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