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範文帶題目

  眼下高中生議論文模式化現象嚴重,寫作創造力低下,因而在議論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顯得十分必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議論文範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高考議論文範文篇1: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樑的低迴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群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著奮鬥的本能。

  隨著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鬥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階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為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鬥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誌著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為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為什麼下雪總在夜裡?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能。

  貓被誘惑矇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鬥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高考議論文範文篇2:回到原點

  電影《讓子彈飛》讓人捧腹之餘更予人一個耐人尋思的結尾,張麻子歷經腥風血雨又重上馬鞍,馳入山林。也許英雄的歸宿終是草莽!電影的結局總是太蒙太奇,但我慶幸,英雄不是走回頭路,他只不過是回到原點,那裡才有刀光劍影,那裡才有豪邁與灑脫。

  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難忘畢淑敏的一句話:“額頭上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怕血管裡流動的都是水。”的確,生活在現代世界裡的人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顏,是不是已經遺漏了真性的原點?我們習慣於擠出不由衷的笑容,習慣於對化妝品和麵具的依賴。殊不知我們暗自高興以為歲月的痕跡和世故的表情統統遮去,卻令自己最珍貴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熱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點在於個性的張揚,在於情感的表露,在於性格的突圍。回到原點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裝;回到原點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點,而是以淡定而真實的姿態上路,輕輕抬頭,已屈指行程二萬,翻越無數的高山……

  每次坐飛機時,空乘人員都會為乘客演示應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對乘客,本是機上空姐綻放最美麗一面的時機,但我卻每每看見一張張木然而冰冷的臉,很規範卻很敷衍。

  我想,再動人的臉容也經不起隨意的解讀和虛偽的擺弄。回到原點,雖不完美亦叫人親切;遠離原點,儘管精緻但讓人生厭。回到生命的原點,是展現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軌跡上搏動著最和諧的節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繹著真善。

  於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學家馬寅初。儘管在那個人雲亦云的年代,多少學者為苟全學說已放下知識分子的尊嚴,但馬老依然保持著不屈的姿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說他已丟掉立場的原點,我卻謂馬老回到了一個學者應有的原點。“絕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頭”。這個原點如此厚重而神聖,承載了人性的光輝和一個知識分子最倔強的底線。

  原點不是起點,堅守原點者業已登上一個道德的高臺,原點又是起點,堅守原點,回到原點者從這裡再出發,再揚帆啟航,最淋漓也最真實,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轟轟烈烈。

  在一個浮躁的社會裡,我們滿足於”枝枝葉葉外不尋”,但一個人人都標榜“金錢為原點”、“權力為原點”的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失了原點的貧血社會?惟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尋找原點的座標,重獲人性的莊嚴,才有“民德歸厚”的一天。

  回到原點,重拾本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高考議論文範文篇3:淺閱讀與深閱讀

  茫茫書海之中,如果深閱讀是大海,那麼淺閱讀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閱讀是藍天,那麼淺閱讀只能是浮雲;如果深閱讀是草原,那麼淺閱讀只能是綠坪。

  大海,永遠充斥著的,只有河水跌撞而來的轟轟濤聲。有時表面上默默無聞,但那叫波瀾不驚,不為外界所動,然而小溪,整日嗚咽,用全身力氣叫喊也只不過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為是地亮著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龍,滕溪而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大海般的深閱讀中你可以做翱翔萬里的蛟龍,小溪般的淺閱讀中你只能是無知的青蛙。

  藍天,深邃曠遠,雄鷹飛翔,奇山美景在藍天臂騰之下。浮雲,只有漂浮,居無定所,只追逐視覺的刺激,有的只有霧靄與你相伴,可之後呢?霧靄惹上一身汙垢,迷失自我。

  藍天般浩瀚無窮,廣闊遼遠的深閱讀可讓你感受鷹擊長空的灑脫與豪放;浮雲般的淺閱讀只能讓你汙垢染身,迷失自我。視覺的享受只不過是過眼煙雲。

  碧藍的草原,一望無際,廣袤無垠,駿馬飛奔,鵬躍鳥鳴。綠萍,只能在鋼筋水泥間炫耀僅有的綠意,偶爾只能引來蝶蟲蚯蚓嬉鬧。似乎蝌蚪進入泥潭之中。

  無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閱讀中,你可成為飛馳的駿馬,悠婉鳴叫的小鳥,僅有數點綠意的綠萍上,你只能成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在淺閱讀中你只能尋求到視覺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沒營養,有時甚至會吃壞脾胃,淺閱讀中過多的視覺刺激很有可能讓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深閱讀中,你可以品味李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愁;可以體會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壯志未酬。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慕名利。

  深閱讀如大海般穩健,如藍天般深邃,如草原般遼闊。淺閱讀只能與鳴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無定所的浮雲相比。

  到深閱讀中去,感受大海給你的威顏,藍天給你的曠遠,草原給你的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