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陸遜是誰
陸孫是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軍事家,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名將陸遜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名將陸遜的簡介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丞相。“孫吳四英傑”之一,世代都是江東有名的大族。同時,也是孫權之兄孫策的女婿。公元222年,劉備兵討東吳。陸遜則誘敵深入,採用火攻,大破劉備,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有名的“攻心戰”。此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之後,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陸遜的生平簡介
陸遜,生於183年,猝於245年。三國時期孫吳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丞相。年少喪父的他從小隨堂祖父廬江太守陸康長大。青年時期是一個遠近聞名,溫文爾雅的書生才子,可是歷史卻將他推向了政治舞臺,從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出世了。
孫策死後,孫權繼任領導地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應召,成為孫權的幕僚。孫權愛才,多次詢問陸遜的意見,更對其讚賞有加,還將自己哥哥孫策的次女許配於他。後在陸遜夷陵之戰中大勝,從而成為史上積極防禦成功的代表戰例。在大將呂蒙死後,陸遜成為抗魏軍的支柱,但孫權雖然看中他的軍事才能,卻不肯給他軍政權利。就像當初將侄女嫁與陸遜一樣,表面上拉攏,其實內裡並不想重用。最終陸遜在晚年捲入立嗣之爭,因為力保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厭棄,履加責備,終於在245年,陸遜憂憤而亡,被葬於蘇州,至今蘇州仍有地名陸墓。
而在陸遜在世之時,他一直是用陸議這個名字的,至於他何時改為陸遜,為何這樣改,並沒有詳細的史書記載,最大的猜測原因是在陸遜死後,孫權賜名,從此之後,史上一律稱之為陸遜。
陸遜的小故事
陸遜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跟隨孫權四十幾年,孫權非常的器重陸遜。陸遜自身壓實難得一見的將才,就從陸遜打敗劉備就可以看出。陸遜也是因為在夷陵擊敗劉備一戰成名,而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劉備稱帝之後的第三個月,他以替關羽報仇的原由揮兵東征,攻打東吳孫權。孫權幾次想要求和但是劉備氣勢非常的強硬,不願意和解。孫權沒有辦法,求和不成只能應戰,於是他就決定一邊向曹魏求和避免曹魏趁勢攻打造成兩面受到夾擊的狀態,一邊又派陸遜應戰劉備。
劉備親自率領蜀漢數萬人浩浩蕩蕩的來了,當時兩國的國界已經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非常重要的通道,陸遜就帶領五萬多人臨危受命開赴前線。陸遜上任之後通過雙方的兵力與士氣等各種條件仔細分析了一下。陸遜看出了劉備的軍隊雖然氣勢強盛但是他們求勝心切且居高守險,他就決定不和劉備硬碰硬,先避開蜀軍的鋒芒,然後再伺機而動,他耐心的說服了吳軍將領請求立即決戰的要求,一直後撤,後撤到夷道的時候就停止推卻轉入防禦戰略。
就這樣從正月一直到六月兩軍都相持不決,劉備軍隊開始按耐不住挑釁吳軍,但是陸遜沉住氣不予理睬。之後陸遜看出劉備大軍兵力分散且氣勢低迷就趁勢反攻,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滅。
陸遜的歷史評價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世說新語.方正》注引《吳書》***。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他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儘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主張說明陸遜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陳壽:“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孫權:“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呂蒙:“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賈詡:“孫權識虛實, 陸議見兵勢。”
劉備:“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孫桓:“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排程自有方耳。”
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步騭:“丞相顧雍、上大陸遜、太常潘濬,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