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鎮的唯美散文作品

  感受古鎮那便是體驗歷史,體驗那一份安寧。關於古鎮的唯美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古鎮的唯美散文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古鎮的唯美散文篇1:古鎮遺風

  自小在水鄉長大,也早已對古鎮失去了興致,即便西塘古鎮就在不遠,也不想涉足,無非就是幾件殘磚亂瓦構築的幾間小破屋,或者就是坍圮的籬牆。要說水,水自然在水鄉是司空見慣的。在古鎮又怎會有什麼不同呢。至於一直標榜的古樸,細想也無非就是對過慣了世俗生活的塵寰中人才能有幾分吸引力。還是應朋友之邀去一趟古鎮,不像以往的出行總是會對目的地充滿嚮往,而也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自然,對西塘從小構築排斥心理是很難改變,對古鎮也不會有多大嚮往。此番遊玩也便是有了頗幾分不情願的,再加上天空不作美,雖已是初春,不過前兩天的雨又把江南的春季帶回了冬天,可謂春寒料峭。出行的興致幾乎殆盡了。

  初入古鎮,也沒有什麼豁然開朗感覺,只是帶著這份牴觸隨著朋友前行。即便承載了著古鎮全部記憶的胥塘,或許作為吳跟越腳的子民,理應是對著承載我們歷史的胥塘引以為豪,畢竟是精神文化根基的,是少數可親見,可觀的根。但我還是沒有提起這份興致,也毫無興致地一掃而過。走馬觀花,可是花也是司空見慣的“野花”了。

  踏上送子來鳳橋,也不為求子或是求女,只是走走,畢竟我們年紀尚小,對於未來還懵懂迷惘,又怎麼能去空想到這種事宜。不過傳說畢竟還是傳說,填上了幾分神祕色彩的古橋橫架再河塘之上。凌駕在同樣承載歷史的河塘之上。水鄉獨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就如此展開在我們的眼前了,也頗有幾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意蘊。

  不遠處傳來了嫋嫋的樂曲聲,二胡,揚琴,還有一些不清楚名字古典樂器,旋律悠揚,迴盪在恬靜的水鄉天空,每一處角落。還有幾棵河邊的柳在春風之中早已萌櫱,已冒出嫩芽,即便是天氣的驟寒,也不影響他們在風中搖曳身姿,配合著嫋嫋餘音,舞蹈。幾位老者將自己的閒情逸致融入了古鎮的畫中。

  自然,觀賞古鎮,心目中最佳時宜,便是初春時節,淫雨霏霏,在古鎮的狹窄的弄堂裡;逢見“一個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遐想著是各種的邂逅,那一刻,時間或許會凝結,整個是世界再有任何人存留,闃靜無人。只有她撐著油紙傘迎面走來,或許還會有一個對視,在她迷霧般的眼神什麼都看不到,她宛若迷霧之島的伯拉芙妮。然後不需要什麼故事的發生,只是毫不在意的插肩而過。然後看著這位唱著油紙傘的姑娘遠遠的離開,不去追逐,只是被她的香驅逐。只是看著他的離開,沒有黯然神傷。可正值萬里無雲的晴天下鄉也只是空想了。儘管是空想,其實還是在想。

  漫步在在煙雨長廊之上,一邊的河水訴說著它古老歷史,而另一邊的古舊的屋舍沉穩的坐立再遠的等候著我的過目,只是默默地或許是在老前輩面前不變倚老賣老,這河流的訴說也是異常的平緩,你要張開耳朵仔細聆聽,或許才能聽到她的這隻言片語。或許歲月蠶食了她以往的銳氣,而逐漸沉穩。然後就是一種超然的境界。展示在我們面前。這不是炫耀,而是自然的流露。讓我們自己去欽佩,去敬仰。

  離開時便有了幾分不捨,同樣的水鄉,厚重的歷史感給予人奇妙的的感受。它不是古居,河,橋簡單的羅列,是工匠在圖紙上奇妙的構思,加上了生活的氣息,是畫匠在畫卷上精心的佈局,並且加上了歷史這一“味”顏料。

  關於古鎮的唯美散文篇2:漫步古鎮

  突然想去新市,想去逛逛水鄉古鎮,想去看看舊時的好友,就毫不猶豫地去了。

  古鎮的原樣已被破壞很多,但走在西河口悠遠深長的青石板小巷中,心也會柔軟起來,那麼純淨,那麼空靈,那麼想……此時真的能感覺到生活的單純,單純到似乎可以任憑自己的感覺肆意妄為……踏著青石板,尋著古鎮的平靜舒坦,找著古鎮的韻律風情,感受著古鎮的風情萬種,觸控著古鎮的滄桑痕跡,不禁感慨萬千!

  短短一天,並未走遍小街小巷,看著小橋流水,想象著日出,黃昏的美景,憧憬著等遊人散盡,暮色四起時,才適宜出來尋找那份寧靜和幽閒。古鎮,本來就不適宜熱鬧。

  走過小橋、走過流水、走過人家,陶醉在夢裡水鄉!它美得幽雅、美得寧靜、美得讓人不忍打擾……

  關於古鎮的唯美散文篇3:古鎮小吃

  遊覽完都江堰已是中午時分,此前天空中的濛濛細雨,已變成了中雨且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原計劃去青城山的遊覽,無奈被迫取消。離返回成都的動車還有四個小時的時間,餘下的時間如何打發,成了一個難題。坐在出租車上,與司機攀談下一步去向,司機是一位熱心腸的師傅,隨即向我推薦去上街古鎮遊覽。

  約一個小時的行程,就到達了古鎮。此時的小鎮也處在煙雨朦朧之中。從沿街屋簷上飛流下來的雨水,把原本就不寬的小巷,變成了一條淺淺的小河,順著街道緩緩流淌。與愛人打著一把傘,手挽著手走在浸滿雨水的小街上,談不上浪漫但也多了一份少有的情趣。不知從那家小店飄出來的香味,立刻勾起了我的食慾,已過中午該吃飯了。選中了一家小店,落座點菜。詢問服務員自家的特色菜都有什麼,她如數家珍的推薦了四五個,選中了兩個,一個是脆皮豆花,一個是椒花青魚,外加一碗贈送的豆花足夠倆人的午飯。由於過了飯口,吃飯的人不是很多,菜上的很快,約二十分鐘兩道菜就擺在了面前。細細打量這兩道菜,不僅做的精緻而且色彩搭配也非常講究。金黃色的炸豆花被透明的湯汁所覆蓋,上面配有青紅辣椒絲。夾一塊放到嘴裡,外面脆裡面軟,微微有點辣味,鹹淡適宜既有豆腐的原味,也有炸雞蛋的醇香。對於我這個常吃豆製品的北方人來說,絕對想不到能夠把普通的豆腐,做成如此的美味。椒花青魚,青白分明的青魚上面,撒有少許綠色的麻椒、紅色的辣絲、黃色的薑絲,淡淡的魚香和調料味撲鼻而來,不用品嚐就知道這是一道好吃的美食。在成都多日,即吃了正宗的四川火鍋、也逛了錦裡的小吃,給我的感覺四川菜就兩個字麻和辣。尤其是火鍋,吃上一口額頭上就會冒出汗珠,如果吃上一個小時整個內衣都會溼透。我猜想四川人為何胖的少,可能是吃飯和減肥同時進行的結果。在古鎮裡的這頓午餐,儘管不夠豐盛但它卻是我感覺吃的最好的一頓小吃。

  吃完午餐,雨也停了,雨後的小鎮格外清新,彷彿空氣裡都有絲絲的甜味。沿街兩側的古建築,質樸而又寧靜,黑色的屋簷下不時有水滴墜落。窗櫺和門板經過風雨侵蝕,已退去了原有柒色,原木的紋理依稀可見,只是都變成了淺淺的黑色。向遠望去,青山、綠水、寺院、古塔、古鎮融為一體,置身於其中時間似乎倒流,把人們又帶回到了那個男耕女織、雞犬相聞,不相往來的久遠年代。從寺院裡傳出來的悠揚鐘聲,彷彿是在一遍遍的向人們講述著小鎮、古塔、禪院、古樹的悠悠歷史。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都江堰是拜到了,青城山沒有問道,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遊覽了寧靜而又質樸的古鎮,吃了一頓地道美味的四川小吃,算是一個小小的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