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鎮的優美散文隨筆

  古鎮,是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流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歷史。歲月的腳步輕輕,歷史的印跡重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篇一:悠悠古鎮

  作者:蒙山吟荷

  春天來了,被棉鞋綣縮了一冬的腳想去踏青,被凍僵的雙手想去輕拂那一抹綠色,被寒冷冰封了一個季節的心忽然澎湃起來,按捺不住似春一樣的蠢蠢欲動。

  淮河岸邊的這座北方小城這個時候綠色還是少了些,雖然已是三月了。

  這個季節,想往南走,想跑到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去,看碧綠麥浪飄移,看鮮黃油菜花的舞蹈,聽風兒低吟淺唱。更想去陡峭的山坡上,體驗攀升的氣喘吁吁,看山花爛漫成海,看樹木新發的嫩芽,看山下一望無際的綠。

  我要湊近每一朵盛放的花蕊,感受粉墨江南蘊藏的溫情軟意,呼吸春的氣息。

  背起行囊,悄然而往,不知不覺,到了這座明清時期留下的江南小鎮。

  村口那幾株百年古柳似乎是在招呼著遊人,有風拂過,起舞若翩。抬頭看去,眼前是一簇燦爛的紫玉蘭。柳樹單純、熱烈的姿態,像孩童一樣笑容天真無邪,是那樣的令人愉悅。枝葉在風中與橋下潺潺的溪流聲一起吟唱,竟是那麼的和諧,淳樸而清新的村落氣息迎面撲來。

  這裡是春秋時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時至今日,仍較完好地儲存著明清兩代建築群的古街風貌。走進古鎮,追隨著這條彎曲的老街彷彿回到了歷史的畫卷,頓然有進入另一個天地的感覺。

  周莊,我來了。

  立在一扇門洞前朝裡觀望,只見重重院落,層層門廳相連呼應,磚雕門樓,民居古風猶存,不禁感嘆:庭院深深,深幾許,積厚流光,為那般。映入眼簾的一切都宛如一幅水墨畫,動如炊煙,靜如古屋,栩栩如生,說不出的寧謐溫馨。

  流淌著清澈山泉水的小河饒屋而過,水流的聲音貫穿了整條深長巷弄。流水潺潺,清澈的可望見魚群悠然來去。漫步河邊,偶爾會遇到遊船在河中緩慢穿梭,流過座座拱橋,遊客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哉悠哉,說笑彈唱,看古鎮風光,聽船孃吳歌小唱。

  水草輕輕的在水中招搖,讓人心中產生無限柔軟的感嘆。突然,漁夫用撐船的竹篙把漁鷹趕下水,漁鷹潛入水裡追逐著魚兒,從來不落空,只消片刻功夫,當它們鑽出水面時,嘴上便叼著一條活蹦亂跳的魚。這般景緻讓我多少有點失落,是讚歎魚鷹的機智忠誠還是哀嘆魚兒的天命無奈?

  離開遊船登上岸來,不忍回頭再看從天而降的魚鷹極速撲入水面。

  一陣鐘聲喚醒了沉重的腳步,沿著白蜆江畔向全福講寺走去,沿途看到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和白牆青瓦的院牆,年代久遠斑駁的陳舊民居,有彩繪牆面逐漸剝落,暴露出本色的底蘊,那是因年月日久而形成的自然紋路,如花朵般盛開,形態各異,明顯是時光鑿下的痕跡,宛若烙印,似乎在向人們傾訴著它的過去。

  日落了,找間家庭旅館住下,坐在桌旁,湯壺老酒,品著小菜,賞著窗外皎潔的月光,風送荷香,波影閃爍,微風習習,聽著飄來的江南小曲漸入夢鄉。

  拂曉時分,寺內和尚撞鐘,聲音傳送至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金雞,紛紛聞聲起床。

  今早起來有些許毛毛雨飄來,打定主意不帶雨傘,去刻意親近如絲的春意。

  路上游人並不多,石板路溼潤,街市不鬧,一不留神便走到了巷弄盡頭,顯出一簇村野人家。石板路間或青白生澀,間或油亮光滑,似乎能映照出當年江南鉅富沈萬三家賓朋滿座的景象。

  轉一個彎,走過一道橋,又看見一幅小橋流水的畫卷,這個鎮子不大,卻處處藏著意想不到的風光。

  鴨子在水中悠閒的遊弋,一對情侶在小舟上甜蜜相依,輕聲呢喃,隨水流淌,不禁讓人羨慕。路邊有賣特產的攤位,臨水的店鋪與餐館悠閒的開著,門口擺放著功夫茶桌,品著香茶,聽著著江南小調,也不見店家大聲小吆的招攬生意。緣來緣去非強求,梧桐自引鳳凰來,我想這可能就是這個千年小鎮的悠閒所在吧。

  極喜歡這樣未曾遭受損壞的古村落,依河成街,橋街相連,咫尺往來,皆須舟楫。來到這裡,靜了心神,只為看一場從歷史的長廊中沉澱下來的悠閒而美麗的風景畫。

  凝重,沉靜,醇厚,悠遠。

  離開這座古鎮,我會再去哪裡?

  篇二:古鎮憶舊

  人總有一種情結,熱鬧了想寂寞,寂寞了又盼熱鬧。窮怕了嚮往富足,有錢了卻常喜歡回味過去的歲月。社會進步了,吃的、穿的、住的、行的,明明是即將步入小康,卻總唸叨著過去如何如何。這就叫做懷舊情結。同樣,我也不能免俗。

  舉個例子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有的搪瓷缸,在家裡一個爛箱子裡一天偶然被翻了出來,上有油漆寫著的語錄字樣,還有一頂雷鋒護耳帽,至今還儲存完好,它們都勾起我對往事的記憶,都成了我們老倆口的談話主題,成了我們的心肝寶貝。從這個意義上講,懷舊是一種生活態度,懷舊更是一種生活經驗,它能指引我們去奔往幸福的方向。

  人老了,總是想念故鄉,想念那個原來呆膩了的地方。總覺得陳年老醋比酒香。我的家鄉秦渡鎮,就是這樣讓我怎麼也割捨不去!多少年沒有回過老家,這次終於回了一趟。隨著中國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加快,古鎮秦渡已成為總面積四十平方公里,四十八萬人口,各級公路縱橫交錯,本來就十分便利的交通較前更加便捷。古城西安不斷膨大的影子已倒影到灃水之畔——秦渡古鎮的古城牆下。古鎮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城市化了,穿的、戴的、吃的、用的,已少了許多鄉下人的特點,相形之下,我倒顯得“鄉巴佬”了許多。然而,在我心裡,揮之不去的,還是那個老秦渡的印象。

  秦渡鎮是陝西關中名鎮。離秦嶺不足十公里,發源於秦嶺的灃水,奔出灃峪,緊貼著鎮東城牆緩緩向北流去,清澈見底,歷經千年萬載,淤積成平平的河灘,細砂色白質堅,形成了一片天然的廣場,好幾十畝地大呢,自古以來,就是得天獨厚的農貿市場。每逢集日,山裡的,平原的,戶縣的,長安的,還有來自更遠處的商賈,趕集的農民,皆匯於此。橫亙灃水的石板橋,西來東往的人流,顯然無法承載。性急的人便涉水而過,於是形成了城裡人擠人,車連車,萬頭攢動,聲響五里,而城外,特別是北門外的灃河灘,只能用“人海”來形容。這就是千年古鎮的丰姿。

  秦渡是丁字街:西街、南街和北街。東面是灃水,古鎮濱河而立。猶記小時候,南街多是糧食集,北街多是作坊加工業,舅家的“薛家染坊”和“薛家皮坊”都是老字號。丁字街口有萬春堂和其它幾家中藥鋪。西街直面戶縣,各種商鋪齊全,街心一座藥王樓是鎮上的古老建築。清末明初,這裡設有經學專館,坐館授徒的先生就是我的外曾祖,我的母親常跟隨著她的爺爺在此聽書和玩耍。由南街出南門,盡是江南風光:稻禾連片,荷菱飄香,蓮葉田田。由西街出西門,二里長的山貨市場,由山客挑夫採自秦嶺車載肩挑下來,山柴、木炭、枸樹皮、藥材、山果、野味,應有盡有。枸樹皮是造紙的唯一原料,河東岸的一個村莊家家手工造紙,供鎮裡商鋪包裝紙之用,同時也是學生們習字的廉價紙張。北門外的河灘,腳下是潔淨而鬆軟的砂子,風再大,也吹不起來。累了你可以隨便躺臥,如果你想體驗一下按摩的舒適,儘可以脫去鞋襪隨意踱步和奔跑,可絕不會有汙身迷眼之虞。當然也少不了衣不遮體的叫花子,頭上開刀濺血旨在嚇人施捨的行乞者,還有賣唱的、耍把戲的,隨處可見。這裡,平常的集日是豬市騾馬市,每年臘月就是“肉林”,一家連著一家的肉架子,掛滿河灘,任人挑撿,儘管一家多是買五六斤一吊子,但也十分熱鬧。濃烈的年味在這裡高度濃縮。年集最為壯觀,城裡城外人擠人,由於逆向行進,沒有秩序,要想擠到集中心或是由集中心擠出城外,二三裡的街道,沒有一個鐘頭兩個鐘頭是絕對走不完的。

  米麵涼皮兒,是秦渡鎮的著名小吃。把白米研磨成粉,又經密羅過篩,蒸成涼皮兒,鮮紅荃香的油潑辣子儲放在精製的罐子裡,攤主夾一撮涼皮兒往辣罐中一蘸,挑到盤中拌均,遞到顧客手中,低矮的長凳四周圍定,客人們坐下邊吃邊聊,可口的香、辣、筋、綿,吃一次會記憶一輩子。據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是知名的陝西小吃。據我所知,克拉瑪依也有一家秦渡薛家涼皮店,生意尚可。不過呢,我曾懷著認祖歸宗的心理去一打聽,店主並不姓薛,也不是秦渡人。由此可見秦渡涼皮的影響力之大了。

  秦渡鎮是農曆雙日集,單日是背集。逢集和背集是兩行截然不同的抒情詩。逢集,熱鬧非凡,背集,難得的寂靜。時至今日,背集還原封不動地保持著蒼老的原貌:正街很少有人光顧,背街更是很少能碰見人。這時,最好的風景是在城外。城外最好的去處是灃水兩岸。你可一個人或結伴在柳岸徜徉,可在水裡洗腳,可在河灘沙浴,可在楊柳岸、榆桑林裡憩息。特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看著面前旖旎的風光和眼下清澈的流水,那是最能勾魂攝魄的時刻。

  記得學生時代,有一次,在一棵高大的桑樹下,我認識了一位採桑麗姝,她叫秦羅敷。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著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一篇極富情趣的《陌上桑》,一個行人見了駐足,挑夫見了卸擔,少年見了摘下帽子呆站在路旁觀看的村姑。就在這個時節,她從書裡走進我的心裡。是呀,自古道:“灃河兩岸好葦子,秦渡街裡好女子。”我想象著“喜蠶桑”的秦氏姑娘,在春光明媚的時節,拎著筐子,一身素裹,款款走來,採摘著我眼前的桑葉,那麼青春靚麗楚楚動人。我甚至越想越遠,就在那月色朦朧的夜晚,比我大一歲的漂亮的表姐,就在這桑樹下,正在觀賞月色。春風吹拂著她的秀髮,月光照耀著她的倩影,她會不會就是羅敷再世?而今,那些我想象的人,現在哪裡呢?我想念他們。眼前,只有北門還在這,藥王樓在那,許多古蹟已經坍塌,長滿了雜草,留下了個爛底灘。讓我去穿越時空,坐在家裡,幻想著這裡的人,這裡的事。

  伴隨著老祖宗的離世,“薛家染坊”只剩下一句稱謂,跟著老舅的死去,“薛家皮坊”連一把割皮彎刀都沒留下。清晨,我走過絕對不超過五間的舅家的老房子,這屋頂還是古老的青瓦,由於雨量充沛,瓦溝里長滿青苔和一種叫“蛇床”的蔥綠植物,但並不阻擋流水,還在這瘠薄的瓦縫裡生長。聽說,這是先母當姑娘時的老屋,還有周邊一院房子,這就是先母常說的“七十口人,一個鍋裡攪勺把”的舅家,也基本上是一個“鐘鳴鼎食”之家了。但在解放前,亂世滄桑,早就崩潰了,敗落了,裡邊的人他們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

  走進幾家親緣較近的舅家本門,我銳敏地發現,古鎮的民風十分淳樸,古老而圮廢的秦渡老城牆,包圍得他們像是與世隔絕一樣,不管外邊世界發生著多大變化,生活水平多麼提高,談話的內容還是誰家兒子取媳婦了,誰家女兒出嫁了,誰家生了個女娃或是男孩。鄰里們吃飯端個老碗,一頓飯功夫就逛完好幾家,然後又帶回諸如上述的新聞。他們有時也吵個小架,但一會兒就好了。

  今日是背集,我太想吃秦渡涼皮了。可是走了三條街才碰到一家攤子。吃了一碗之後,抬頭看天,已是傍晚。步出北門,夕陽金色的光,灑在連著灃河兩岸的新建成的鋼筋水泥橋上,當年的石板橋已無蹤可尋。水波晃晃悠悠,浮光躍金,偶而還可以看見水底的游魚,似乎也被這光芒所吸引,用嘴親吻著水面。我喜歡像少年時那樣,坐在柳拂葦影的灃河堤上,看著眼著這一幕幕美景,心曠神怡,如歸仙境,這就是我此時的心境。這是一種寧靜,一種忘我,我多麼想成為一尊雕像,一輩子在這裡廝守。

  篇三:遺夢小城之鳳凰古鎮

  山的沉穩,水的靈動,行多山方知山之美妙,涉多水焉知水之靈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喜歡上了水,或許是江南的煙雨,總是在多煩擾的光陰裡,慢慢的腐蝕著人的心理,朦朦朧朧的像是煙紗,看不見天空的藍豔,觸不到遠方的樓臺屋簷,惹得人的心總是沉沉的,就像身上壓著千斤重一樣的表情凝重,或許江南適合憂愁,又是半倚樓臺望江愁。之餘江南鳳凰古鎮的水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沱江的水是靈動的。

  有人說:女人是水做。喜歡水,就像喜歡美麗的女子一樣,江南是藏在深閨裡結著愁怨,像著丁香一樣的大家閨秀,而鳳凰就像是水靈靈的瀟湘楚女,溫柔著的靈動像極了在水邊汲水女子的一顰一笑。沱江的水啊!真清!總是不經意間照亮水邊漫步女子的裝束,硬是惹得人兒羞答答的不敢低著頭看江面。沱江的水啊!真美!總是在你快要入眠的空當裡,悄悄地敲打著河床裡的石子,飛昇一樣的溜走,進入你的窗簷,悠揚的曲子修飾著夜的美妙,裝飾著你的夢。潺潺的流水聲,聽得人兒不滿足小住幾日的逃離,乾脆搭間茅草屋,聽流水聲,望江水遠遠地流逝,度過此生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逃離煩憂最好的方式就是出行,遠遊,尋尋覓覓著,一個安靜的地方,不再有喧擾,將煩憂擦拭得乾乾淨淨,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嶄新的繪畫。只是靜靜的緣著江,聆聽自己脈搏的跳動,想什麼都是多餘的,就讓潺潺的流水替你細細的訴說得了。鳳凰古鎮就像那幽幽的鄉愁,在眼眸第一眼碰觸到的時候,就惹得人兒那樣令人不知所措的眼眶紅潤。徜徉在沱江的碧波里,最喜歡姿勢就是仰望了,閉著眼,任由心潮裡波浪滔天,肺腑塞滿著淤積的言語,找不到傾瀉的角度,深深地瞭望,默默的凝注,或許也只有這樣才最適合這個時候的境亦。

  《邊城》闖入了誰的世界,誰的世界就填充著感動,興奮之餘又是那樣淡淡的失落,不會太濃烈,就是久久的勾住人的心魂兒,然後是一輩子的願望。故事裡淡淡的情感,略蘸了些豆花的香味,使人總是夜夜夢在山之腳、水之畔,對著江水弄梳洗的那個時候心生寂寥,連同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人、那裡的故事。

  鳳凰古鎮像極了鑲嵌在山水間的一粒明珠,在山光斑斕裡閃耀著璀璨的光芒,連同詩人那優美的文字一起潛入你的夢裡。在這裡,你試著像詩人一樣的漫遊在這詩情畫意的風景裡,抽個空閒,寫下你的文字,也許那是世間最美的情書。可以寄去遠方,可以流在時光的記憶裡,或許讀著、讀著,你就流淚了,也許看著、看著,你就笑了。

  水,源於兩岸的青山,邊城的故事裡,碎碎的芬芳沁透著詩人的心,總不免讓人的想念也處理得如水一樣溼溼的,不似五糧液般的濃烈,正好趕得上小燒酒的溫純。

  撐著烏篷船,順著沱江水遊蕩,看看像植入水中一樣的吊腳樓,鱗次櫛比,懸江而立,木板為壁,木柱為架,木頭經過歲月洗禮,發出油光鋥亮的烏黑色。簷角半遮著、半顯露著,欄杆和門窗都雕著精美的花紋。總也使你專注下來,忘卻故鄉人,遐思的紛飛總是讓你誤以為把整個江南搬到了這裡一樣讓人繚繞盤桓。船槳拍打著水,暈開來的剎那,像幸福的花兒在水底遙遙的傾訴。

  樂山,也樂水!在這裡,使自己真正的做一回智者,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漂著的流動像極了你那漂泊的光陰啊,在日子裡品嚐個夠,味兒蕩氣迴腸。

  清晨,沱江就像婉約的水粉畫,春霧如煙,柳絲低垂,微風蕩過,吹得心兒也醉了。江水清透,海藻張牙舞爪著繞,魚兒遊動著歡,鵝卵石靜靜地躺著如同古鎮潺潺流逝著的歷史塵埃一樣的深沉。如果正好碰著個太陽剛剛灑在水面上的時候,波光倒映著兩岸的山,江邊的城,還有那剛剛消逝的夜色餘溫。

  流連在昔日的古建築裡,在臨江的一側尋一家客棧、小住上一陣子,在夜色剛剛昏暗的時候,花上半天的功夫,在酒吧靠窗戶的角落裡,聽著歌者慢慢傾盡關於光陰的故事,無意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隨風飄動,趴在窗簷、探出頭,悠閒地欣賞著這夜色。午後,陽光大大方方灑在江上,江水就像鍍了一層薄金,溫柔地流動著,將這裡的故事,這裡的美麗,這裡的富有揉碎在水波的泠泠聲響裡,只等著汲水的姑娘微笑。

  比起夜晚燈光璀璨的熱鬧,早晨的幽靜那是另一幅美麗,當然如果你偷個賴,晚起了一會兒,你是絕對也找不著那畫境裡的纏綿。登高山看旭日冉冉升起,那是一種空曠的豁達;臨大海而觀紅日的緩緩高升,那是一種欣罔的衝動;而站在鳳凰古鎮的城牆上看著太陽偷跑出來,那羞澀的景緻合著這泠泠作響的流水聲又是一番風味,直教人日日早起,不肯移步。太陽也像帶了刺的玫瑰,在山谷的夾縫裡開著絢爛的芬芳。

  偶爾在古鎮的街道漫步,找一個臨江的餐館,讓阿婆阿爸給你炒一盤辣乾巴,點半打啤酒,就著血巴鴨,使時光慢下來,在阿婆絮絮叨叨的重複裡過完一天,也真的不是很壞的事情。

  若是正好趕上下雨的日子,雨不是很大,濛濛細雨,你也不要擔心這雨耽擱你的旅程。雨中的古鎮煙雨帶珠梨花淚,不似江南的煙雨那樣的多愁,不似大理的雨那樣清透,也不像麗江的雨那樣的嬌慣。就是那樣的小巧玲瓏,不忍傷害的心都狠不下心來了。如果你正好在風雨橋的房簷下,那賞雨的心情美妙之處自然就和放茶具的心情一樣的不捨。

  賞夠了風景,看夠了沱江上來來往往的烏篷船,待熱了的客棧鞦韆座,離開就變成一件惱人的事兒了。不信,看文字的你,不妨來這裡小住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