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預防中暑有哪些方法

  三伏天高溫炎熱,天時暑溼,人的身體可能會有不適,尤其是經常在戶外的朋友,要注意防暑降溫。那麼三伏天怎樣防暑?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三伏天的防暑方法吧。

  三伏天的防暑方法

  1、飲食要清淡

  夏季炎熱出汗,使胃腸消化液生成和分泌減少,常常會出現營養失調、腹脹、腹瀉或便祕等現象。所以夏季高溫天氣的飲食尤其要以清淡鬆軟為宜,且不宜太飽;食物搭配方面,除了要注意色澤鮮美,味道爽口外,也要保證一定的熱量和營養。要補充維生素,同時也不能忽視對穀類、豆類和瘦肉的攝入。夏季裡,還要多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熱利溼的食物。

  2、多喝水

  要養成科學喝水的好習慣。一是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莫待口渴時才喝水,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最好能飲用含有0.2%左右鹽分的水。二是大渴勿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3、高溫少外出

  高溫天氣應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或烈日下活動。一般來說,晴日裡,上午九點以後就不宜外出。居室內要注意適度的通風和降溫。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去一些氣溫較低的風景區避暑。

  夏季高溫也不能只顧眼前舒服,過於避熱趨涼,如在露天乘涼過夜或陰冷無度,致使中氣內虛,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當在室內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迴圈。

  4、注意祛溼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於夏季。這時暑熱之邪,可以耗散陽氣津液,造成汗出過多,體液減少而傷津,脣乾口燥,尿黃心煩等現象,這就是署邪入侵的結果。夏日炎熱容易令人心煩,故寧心神尤為重要,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

  5、身體不適要送醫

  由於氣溫超過34攝氏度,人體內熱外洩就會受阻,所以,當出現頭昏眼花、四肢發麻、噁心口乾、面板乾燥等症狀時,應首先想到這是中暑的先兆,須立即採取降溫措施,如用冷水擦浴,頭敷溼毛巾等,如仍不能減輕症狀,甚至還出現高燒、嘔吐等症,則要立刻送醫院急救。

  6、保證睡眠

  午睡要科學合理,午睡時間以一小時左右為宜,儘量避免在走廊裡、樹蔭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隨遇而睡”,也不要在穿堂風或風口處“頂風午睡”,更不適宜趴在桌沿或靠在椅子上“直立午睡”,這些不正常的午睡,對人體健康常常“弊”大於“益”。提倡積極休息,在保證身體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當的鍛鍊。

  三伏天的天數

  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熱的時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作為每年最熱的日子,三伏天什麼時候來並沒有固定時間,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間,前人在根據我國陰曆陽曆氣候規律對三伏天的到來有了大致的演算法,以干支紀日法“確定:”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按規定,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第一天;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2016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時間如下,共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