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蒙牛工廠觀後感

  參觀蒙牛工廠可以瞭解牛奶的生產過程!明白製作牛奶的奧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蒙牛集團,一個被譽為比火箭跑得更快的品牌,他似乎那麼遙遠,是我們想象中一條早已跨越國際的乳製品生產線,他又確實就在我們身邊,“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是太陽初升時,伴在我們身邊的一份溫暖和安全。

  面對金融業競爭的日趨白熱化,建行準格爾分行以提升企業競爭力,贏在企業軟實力上為宗旨,2010年8月7日,組織部分員工赴蒙牛集團和林格爾基地進行了參觀、學習,近距離感受了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

  中午12點30分,滿載著取經的虔誠的建行參觀團到達蒙牛和林格爾基地,顧不上打點飢餓的建行人爭先恐後地來到蒙牛的生產車間。

  曾幾何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那麼高深的一句口號,它幾乎是機器大工業時代破舊出新的代名詞,然而,蒙牛之行,映入建行人眼簾的先進裝置和生產工藝,又一次從靈魂深處震動了我們。新的科技革命山雨欲來,蒙牛集團從生產環節入手,率先實現了自動化和流水線作業。偌大的生產車間,從擠奶、深加工、包裝到產品出廠完全實現了封閉作業和機械操作,巡查生產過程的工人也是知識型、專家型熟練操作手。建行參觀團成員讚歎蒙牛產品的質量靠得是每一個蒙牛人的責任和良心。“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蒙牛人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他作為乳業巨頭最樸實的經營理念。

  此時此刻,建行人也為推動建行各項業務發展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擴大業務,質量先行,在經濟騰飛的內蒙古,在金融市場廣闊的準格爾,建行準格爾分行再次實現飛躍沒有捷徑,依靠客戶成長的建行,倚重企業人格和每一個建行人的責任和良心是建行保持發展、繁榮不言自明的法寶。

  企業文化凝結了一個企業的最高目標、價值體系、基本信念及行為規範等基本軟體,蒙牛集團無疑是一個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現代化集團公司。在參觀蒙牛集團辦公長廊過程中,我們隨處可見蒙牛集團從細微處規範和要求員工的企業文化,整潔明亮的辦公室、牆壁醒目位置、員工辦公桌上、工廠草坪上„„在每一個蒙牛人揮灑熱誠的地方,“你的表情代表你的工作態度”、“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驕傲的後面是毀滅,狂妄的後面是墮落;為了放射自己的光,無須吹滅別人的燈”等一系列警示標語以及蒙牛的發展史等叩擊著我們的心。

  踏入蒙牛集團,我們隨處能感受到蒙牛文化的薰陶,蒙牛集團用文化培養人,用文化規範人,用文化造就一個團隊,今天的蒙牛集團擁有一支能征善戰、執行力、戰鬥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極強的學習型員工隊伍。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提升集團在現代企業競爭中的實力,蒙牛集團每年都要組織新進員工在自己的商學院進行一週的封閉式培訓,系統的學習蒙牛文化,蒙牛老員工每年也要“回爐再造”,不斷學習新的企業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也正是蒙牛集團成長的重要法寶。

  以人為本是蒙牛集團多年來倡導的企業經營理念,他們以謙虛的態度服務客戶,以熱忱的關懷回報員工。在蒙牛集團,會議和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領導層每週一節的學習交流例會外,蒙年還有兩個圍繞蒙牛的企業文化進行的非常重要的節日——學習節和感恩節,其中,為加深和補充企業文化知識,每年11月份的最後一個週五是國際通行的感恩節,蒙牛集團將這一天作為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對其合作者、支持者、消費者進行真誠答謝和感恩回報。

  正因為這些無處不再的警醒、封閉式的培訓、回爐再造以及感恩節、學習節的設立,使得蒙牛文化深入人心,企業團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蒙牛集團也因此創造出乳業界無數個第一,讓他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從小兵成長為業界老大哥。為什麼蒙牛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從行業中脫穎而出,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深思。蒙牛人說“成功的祕訣就是將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看似簡單的一句話,看似平常的培訓學習,看似偶爾對客戶的答謝,正是這些平凡行動的日積月累,使蒙牛在短暫的時間贏得了客戶,搶佔了市場,才讓小蒙牛成長為世界牛。

  站在新的起點,蒙牛集團始終奉行“自由、平等、博愛” 的先進理念,讓每一名員工有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天地,讓每一名員工都成為蒙牛集團這個跑出火箭速度的現代乳業巨頭的引擎。“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蒙牛集團就是這樣始終如一,為每位員工提供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舞臺,也給了每位員工不菲的收入。蒙牛集團相信,員工有了滿意的收入,蒙牛也就有了滿意的員工。在關懷面前,蒙牛員工也把他們的熱忱獻給了他們的工作。在建行準格爾分行參觀團進入蒙牛澳亞國際牧場後,在擠奶大廳,我們看到了蒙牛員工正緊張規範地擠奶、除錯裝置、細心地為每一頭奶牛消毒以及旁邊醒目的標語:善待每一頭牛,因為她們都是母親。我們為蒙牛人的責任和付出感動,也為蒙牛集團的人性和關懷感動,帶著無比的虔誠來到蒙牛,建行準格爾分行看到了花園式地蒙牛園區,也感受了蒙牛精神,進行了一次取經者的精神洗禮。

  新時代的蒙牛不作落伍的悠閒客,他正以更高的起點,在思想上、行動上不斷充實著、愛護著自己的員工,辦餐廳,通班車,建小區;蒙牛回報社會,為千所小學免費送奶。蒙牛掏自己的錢,為全體乳業做廣告,鼓勵國人“多喝一斤奶,健康中國人”,蒙牛甚至面對競爭者,也是力求和諧,不爭而勝。和合化育,萬物生焉。以維護行業生態環境為大任,放棄狼性競爭。正視我們身邊有限的資源,正視我們人類的渺小,敬畏自然,尊重規律,以“無為”的精神和胸懷,而成就無所不為。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真切地感受蒙牛文化,我感受到: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企業贏在新的市場大潮中的重要軟實力。要進一步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真正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就要藉助於企業文化力。物質資源終會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建設企業文化是為了實現企業的使命,統一員工的思想、觀念、態度、行為和價值觀的導向。

  蒙牛之旅,是一次虔誠的取經之旅,也是一次震徹心靈的精神洗禮。

  篇二

  昨天又去參觀了一下蒙牛的工廠,主要是去看那個澳亞國際牧場。

  所謂國際牧場,養的是外國牛,種的是外國草,更主要的是,用的是外國的養牛經驗、先進裝置,尤其是那四種擠奶裝置。

  去時正好趕上擠奶。感覺牛們都訓練有素了,會一個個排著隊去擠奶。在轉盤式擠奶器上,牛們自己走上去,擠完奶會自己把擠奶器蹬掉,之後再自己走下來,井然有序;機器人式的最先進,完全不用人工。有趣的是,因為在擠奶的同時有精飼料可吃,竟有好幾頭牛在擠完奶後又排隊進去,被“發現”後還捨不得走。

  其他設施也齊全的很。牛們住有“臥廳”,吃有“餐廳”,擠奶有擠奶廳;住的地方兩小時就沖洗一次,保持乾淨;吃的是經過精心配製、攪拌的精飼料,每一口都營養均衡;每天擠奶還能享受按摩,同時還有“草原金曲”作伴奏。甚至還有專門的撓癢癢裝置……以至於這裡都被稱為“牛的天堂”。

  這樣養出來的牛確實過得舒服,奶也產得又多又好——國際牧場出的“特侖蘇”“奶爵特乳”的口感確實更加醇厚、香甜。

  同去的兩個外地客人不住地驚歎。為蒙牛的發展速度,也為老牛牛根生的智慧。《蒙牛內幕》那本書裡也寫過,蒙牛99年才成立,剛建立的時候廠房、奶源、市場什麼都沒有。如今其銷售額已經超過百億,這個品牌在中國乳業市場也立穩了腳跟。發展如此之快,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吧。但先進的管理絕對playanimportantrole參觀牛奶工廠心得體會參觀牛奶工廠心得體會。

  兩次去蒙牛,給我印象最深的都是廠區裡隨處可見的標語牌。有的是人生哲理,有的是辦企業的經驗。比如“有德有才,破格錄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任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聽不到奉承是幸運,聽不到批評是不幸”等等。這些有些是前人總結、被蒙牛抄來的,也有老牛自己想出來的,但每一條都惹人深思。另外,在辦公區每個人的桌子前,還有一面鏡子,上寫“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工作狀態”,車間裡也有大幅的標語,提醒工人時刻注意產品質量。還有引自海爾的考核系統,鼓勵每個人積極向上……所有這些,都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也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使蒙牛所有人都能努力工作,使企業更好發展。

  作為內蒙人,我為內蒙有蒙牛而自豪——不光是有好喝的牛奶、好吃的雪糕,更主要的是蒙牛也塑造了內蒙古的形象。而參觀蒙牛,也讓我在瞭解這個企業的時候,想到很多——企業的發展要考慮很多因素、協調各種關係,那麼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的發展不也同樣嗎?蒙牛鼓勵每一個員工用最好的心態工作,也用嚴格的規章制度規範員工的工作,使他們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個人也應該培養良好的心態和習慣來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蒙牛照顧各方面的利益——奶農的、合作伙伴的、消費者的、員工的,尋求共贏;個人也得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和他人和諧共處、在集體中共同進步;蒙牛還特別注重宣傳自己,廣告自不必說,出版《蒙牛內幕》、發展“工業旅遊”***就是鼓勵人們到蒙牛參觀***,都是一次次成功的策劃。現代人要發展,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也同樣需要讓別人瞭解自己、推銷自己嗎?這些策略同樣可以用於城市、國家的發展,當然這已不是我討論的範疇。

  蒙牛還在以令人驚歎的速度發展。真希望內蒙的其他企業、呼和浩特、內蒙古都能這樣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