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河劇簡介
大河劇是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連續劇的系列名稱。“大河”來自法文詞彙中的“roman-fleuve”***大河小說***,意即以家族世系的生活思想為題材而寫成的系列長篇小說,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
大河劇的概念,據說源於大河小說。最早出現的是大河小說,被認為是羅曼羅蘭寫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當時這些小說被稱為roman-fleuve,翻譯過來就是大河小說。這種小說通過寫一個人物或者一個家族的經歷,來反映出其所處時代的變遷,所謂時代的滾滾洪流,因此命名為大河小說。大河劇多改編自一些歷史小說,但歷史小說不一定是大河小說。大河劇的概念現在已經只是單純地指長時間播放、演員陣容強大的大型電視連續劇。雖然改編自小說,但不同於我們的古裝劇,多有嚴密的歷史考證,可以當做教科書來看。演員也會因為出演大河劇而感到光榮,那是對演技的一種無上的肯定。
因近年來收視率不振的關係,大量採用了偶像演員,且在故事上架空***虛構***部份頗多,遭到非議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一度有人提出“大河廢止論”,認為應該停拍大河劇。特別的是在1984年到1986年之間,大河劇連續三部都是近代戲。為此NHK開闢了一個“水曜時代劇”時段,也做了三檔古裝劇,演員絕大多數都曾經參與過大河劇的演出,使得水曜時代劇在實質上地位與大河劇可以相提並論。
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是1987-***,《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劇。
大河劇此外,NHK目前已經計劃推出“21世紀特別大河劇”,原定在2006年播出司馬遼太郎原著的“阪上之雲”,但因編劇野澤尚自殺身亡的關係,使本劇延後並定在2009年11月29日放送。 第6作“龍馬來了”以前都是黑白色作品、第7作“天與地”開始採用彩色拍攝。第29作“太平記”開始採用音響效果。第39作“葵德川三代”開始採用高畫質拍攝。第49作“龍馬傳”採用30P攝像機拍攝。
大河劇原則上是一年一作。但1993-1994年間出現短作:琉球之風播出6個月、炎立與花之亂均僅9個月。另外天地人之後3年,12月均放送“阪上之雲”。因為儲存技術與版權等問題,現存較為完整的大河劇,約從1976年“風雲虹”開始。到目前為止,收視率最高的是《獨眼龍政宗》***1987***,最低的是《花の亂》***1994***。 此外,NHK目前已經計劃推出“21世紀特別大河劇”,原定在2006年播出司馬遼太郎原著的《阪上之雲》***阪の上の雲***;但因編劇野澤尚自殺身亡的關係,使本劇要在2009至2011年三年內分部上檔。
2009年6月,NHK公佈2011年大河劇為以德川秀忠之妻、德川家光之母江為主題的《江~公主們的戰國~》***江~姫たちの戦國~***,主演者是上野樹里。
2010年8月4日,NHK公佈2012年大河劇為從1972年《新猰家物語》***新猰家物語***以來間隔40年後以平家人物作為主角的作品——描寫平安時代後期武將平清盛生涯的《平清盛》***平清盛***,主演者是松山健一。
2011年6月,NHK釋出2013年大河劇為“八重之櫻”,描述明治時代新島八重的一生。本作企畫意圖源自於2011年3月11日東北大地震。
2014年的大河劇確定為《軍師官兵衛》,講述豐臣秀吉的軍師黑田官兵衛的一生,主演是岡田准一。
發展過程
大河劇跟我們概念中的古裝劇不同,它一般有相對嚴格的歷史考證。在日本,能夠出演大河劇對於演員來說,是對演技的證明。日本的大河劇多有名作,或者說,也可以當作半部日本史來讀。
日本的NHK電視臺,相當於中國的中央電視臺的地位。這個NHK電視臺每年都要拍一個歷史劇,這種歷史劇叫做大河劇。以前中國中央臺放過的《武田信玄》,曾經熱門過一時的《利家與鬆》,現在在日本歷史愛好者中間比較流行的《新選組》、《義經》、《功名十字路》等都是大河劇。
但是這些為什麼叫大河劇,大河劇是什麼意思呢?有的人以為日本人叫大和民族,所以這些歷史劇叫做大河劇,但這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大和與大河,只有中文裡讀音一樣,其間完全沒有關係。另一方面,有人以為歷史劇就是大河劇,這種觀點也不能說完全正確。要解釋大河劇的概念,首先要說明一下什麼叫大河小說。其實大河小說並非日本人的發明。這個發源地是法國。最早出現的是大河小說,被認為是羅曼羅蘭寫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當時這些小說被稱為roman-fleuve,翻譯過來就是大河小說。這種小說通過寫一個人物或者一個家族的經歷,來反映出其所處時代的變遷,所謂時代的滾滾洪流,因此命名為大河小說。知名的大河小說還有馬丁·杜加爾的《蒂博一家》等。二十世紀初,大河小說的概念也曾流傳到中國。較早翻譯羅曼羅蘭作品的作家李劼人先生自己寫的《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及《大波》這三部小說,就命名為大河三部曲。就算是現在,港臺等地還有作家把自己寫的這類小說稱為大河小說的。
從以上說明可以看出,歷史小說未必是大河小說。大河小說應該是以人的經歷來反映歷史環境。像《隋唐演義》這一類沒有特定主角的小說,就很難成為大河小說。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等小說,日本人卻是把它們看作大河小說的。
從大河小說引申出大河劇的概念,倒是日本人的創造。總而言之,把大河小說拍成電視劇,也就成了大河劇了。
但是,NHK電視臺拍的大河劇篇幅都很長。一般一星期放一集,一共放映將近一年。於是,大河劇漸漸地也轉變成規模龐大的電視劇的意義了。但是,規模龐大的電視劇,一般總也反映了某個時期的時代背景,定義上到也是並無什麼矛盾。作為官方電視臺的投資作品,大河劇集合了日本最精良的影視戲劇人才以及各種史學、風俗學專家進行論證和通力合作,以最精良的服飾,最佳的燈光效果,最新研發的高清攝像機等器材進行最細緻嚴謹的拍攝。每一部大河劇的標題都是由知名的書法家進行題寫,每一集大河劇的結尾都是配合溫軟細膩的背景音樂對本集劇中發生的地點進行歷史知識的普及和介紹,由此亦可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而作為出演大河劇本身的演員也以此為榮,他們認定這就是他們本民族最高水準的影視作品,日本的電視劇播出制度和國內不同,大河劇是每週播放一集,從每年的1月開始遴選劇本和演員,經過半年的精心準備,到9月開機拍攝,第二年的1月開始播放,而同時下一年的大河劇劇本演員遴選工作也已經開始,攝製組的工作沒有中斷,一直持續製作,直到第二年8月的時候才關機完成。因此這是一個多團隊,分工明確有系統和組織的大型文化工程。當然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官方每年持續穩定的投資基礎之上的,更重要的是所有參與制作的演職人員都以自身的工作為榮耀。他們認為自己所表現的就是本民族傳統文化,本民族人群的內心情感和性格特點,因此在這種精神的驅動下,所有的演職人員都以此為榮,盡全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他們的成果也就是每年給他們的觀眾奉獻出最高水準的精品歷史正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