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課後反思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的一首優秀的邊塞詩,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古詩教學我究竟要讓學生掌握什麼?20分鐘的課如何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學有所得。我覺得古詩教學應該讓學生掌握三點:1、能夠熟讀古詩並背誦。2、瞭解古詩的內容。3、明白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也就是本課我的教學目標,也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本課的教學設計上可是說我挺下工夫的,不過,在進行完教學以後,也感覺到了很多地方存在的不足,在學生讀詩彙報的時候學生對詩中個別字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比如說“獨”字的意思,從中體會出什麼?“百尺樓”誇張的寫法等。學生都沒有說準確,這裡如果我再進行一下補充講解,對於那些後進的學生也許會更好的掌握一些。另外就是我說話的語速有些過快,這也是在評課的時候老師們都提到的事情,我也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要用適中的語速同學生交流,這樣後進的學生吸收的會更好一些。

  以上是我對我這節課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是要多學習,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落到實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健康地發展。

  篇2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的一首優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衛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鬥精神,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詩的頭兩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點出了戰爭的艱苦環境,景中含情。後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轉入直抒情懷,描繪了戰士們英勇殺敵的精神面貌。將士們身經百戰,黃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儘管如此,將士們的報國鬥志絲毫不減。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將士們的豪壯誓言,不擊敗敵人,決不回還。

  由於古詩與現代的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課採用了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並適時地補充一些資料,以幫助學生感受千年前悲壯、蒼涼的邊塞生活。我還播放了歌曲《從軍行》學生很快被那動聽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戰場的巨集大的場景,一下子把大家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彷彿親眼目睹了激烈的戰鬥場面。同時,我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忠心報國的豪情壯志。

  篇3

  教學《從軍行》時,學生反覆讀了許多遍後,學生還是不會背誦。其中第一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學生也不容易全面理解。怎樣突破這兩個難點呢?

  “青海長雲暗雪山”這一句的理解,我想利用多媒體素材,讓學生看一些古人戰鬥的場面,再加上老師栩栩如生的講述,學生也會很容易理解。可是怎樣讓學生更快地記住它呢?

  那一天上網時,無意中搜索到許多首古詩都已被譜上曲子,成為動聽的歌曲。於是,眼前豁然一亮。古人有吟詩、誦詩的習慣,我們何不在課堂上來一個唱古詩呢?不管怎樣,試試也無妨。於是,把《從軍行》這首歌曲下載下來。課堂上,我在講解完這首詩的意思後,把這首歌曲播放出來,學生很快被那動聽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吸引住了。女高音那恢弘的氣勢,那荒漠古戰場的巨集大的場景,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彷彿親眼目睹了激烈的戰鬥場面。聽著聽著,孩子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輕輕地哼起來。我就鼓勵他們大聲地唱出來。跟了幾遍後,孩子們大都會唱,歌會唱了,歌詞記住了,背誦這首古詩也就不難了。

  後來,我在其它詩句的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效果不錯。看來,古詩是可以唱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