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圖書簡單繪本插圖圖片

  兒童提供了很豐富的影象選擇,兒童通過影象進入了故事和知識的世界。兒童圖書插圖作為一種創意平臺,設計師越來越多的關注圖畫書這種媒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兒童圖書插圖設計的問題。

  









  兒童圖書插圖:形象雷同

  我們在一些兒童生活類、自然科學類、歷史類,等給年長孩子看的純故事性圖畫書裡,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具象寫實和抽象類較少,誇張變形的卡通形象較多。當代兒童繪本中誇張而變形的卡通形象佔據了兒童插畫創作的95%,誇張造型風格成為兒童圖畫書造型風格的主流。

  這種風格能讓很小的孩子看得懂,也能增加孩子們的閱讀趣味,但問題是我們卻並未創作出像米老鼠、唐老鴨、加菲貓、藍精靈、米菲兔等世界經典形象,《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三個和尚》《九色鹿》《黑貓警長》雖然影響了一代人,但那也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從而導致現在的我們一提起日本動畫,立刻會想到《鐵臂阿童木》大眼睛的卡通形象,以及《櫻桃小丸子》那樣Q版小品。

  以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嬰兒畫報》和繪本故事系列為例,像《會上樹小豬》《洗四十雙襪子小波波熊》《客人來了請喝茶》等動物形象;《嬰兒畫報》樂樂形象以及其他人物形象,沒有一個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形象,幾乎全是從西方和日本動畫造型中搬來,黃頭髮換成了黑頭髮,大眼睛變成了小眼睛而已。即便是寫實風格的插畫,插畫設計也表現得不夠細緻到位,無法達到精美無比的效果。

  例如,“現代圖畫書之父”的倫道夫・凱迪克和凱特・格林納威的作品中表現出具有時代和地域色彩鮮明的寫實形象,以及以寫實風格享譽歐洲的《瑪蒂娜故事書系列》作品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出現過,這與我們繪本圖書出版的社會背景與插圖設計行業整體素質有關。同時,也與我國繪本圖書的編創者們普遍存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一味求速度、求利潤,偏於浮躁,難以構建其原創力和持續性。

  兒童圖書插圖:表現手法單一

  還以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出版的《嬰兒畫報》和繪本故事系列為例,畫面處理基本只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每個物象外輪廓勾線,然後用彩色鉛筆或油畫棒畫出體積,最後用水彩或丙烯顏色罩色;二是電腦簡單處理形象邊框之後填色;三是純用水彩或國畫顏色分染平塗。其中第一種表現手法運用最多。例如,2010年第九期《三把小傘》、2011年第十八期《梅花鹿大象》、2011年第三十四期《樂悠悠揹包裡面有什麼?》、2012年第四期《鑔香香真漂亮》、《洗四十雙襪子的小波波熊》《快樂的小太陽》。

  第二種表現方式,如2012年第四期《洗完臉後擦香香》,2011年第三十四期《綠草地》《小小碗轉三圈》,2011年第十八期《河馬和小青蛙》《寶寶在哪裡?》,2010年第九期《出門啦》等。第三種表現方式如:2012年第十期《小熊的花》《客人來了請喝茶》《會上樹的小豬》等。

  我國圖書的創作多停留在白描和簡單的填色上。創作手法和技巧基本雷同,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作者採用的是同一種表現技巧,給人感受象是在看一本書,如何引起孩子的興趣呢?閱讀上能不疲勞嗎?同一個故事為了使角色保持一致性,相同的表現手段無可厚非,但手法簡單,缺少難度,缺少視覺張力,創造出的也只能是刻板、機械的形象,連成年人看了都乏味。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