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章寫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是課外閱讀的一種重要方法。豐富學生讀書筆記的表達形式,發揮讀書筆記多方面的功能,提升讀書筆記的質量,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養花》讀後感
《養花》這篇課文,詳細記敘了老舍爺爺在養花勞動中的苦與樂,充分表達了老舍爺爺對勞動的熱愛。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勞動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體會。 “多得些知識並不是壞事。”說得多好啊!不過,要獲取知識,如果不付出勞動,不嚐盡酸苦,怎麼能行?又怎會取得快樂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遠無法邀遊知識的海洋。“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的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這句話我更有體會。一般人認為養花就要養好花養花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到嬌豔的花兒。而老舍卻不這樣認為。“只要開花我就高興。”這句話更是體現了老舍對花的喜愛之情。老舍從不養奇花異草他專養那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要是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腰痠腿疼,熱汗直流也不在乎。”勞動中要是沒有苦,又怎麼會有甜呢?世間沒有不勞動就獲得的快樂,也沒有可以不吃苦的勞動。老舍爺爺的經歷不正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勞動先苦後甜,我寫作文不也要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嗎?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滿意的作文,心裡是多麼甜呀!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多麼富有哲理的話呀!老舍爺爺不但說明了勞動的重要性,還揭示了為人做事的真理。這句話將永遠是我的座右銘: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試問,不勞動又哪來什“讓腦力老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對於這句話,我更是領會到了。現在我學習緊張,作業繁多。每天放學後,都會把硬塞的知識帶回家。回去不久,二話不說就要從書包裡拿出作業,底下頭,猛做下去。常常做了一會兒,就覺得頭昏腦脹。時間一長,頭晌就有許多“星星”在我頭上盤旋著。再堅持一下,一行行整齊又整潔的字就變成了歪歪扭扭的蝌蚪文。現在,之所以我的成績上去了是因為我有一個好辦法:先做一會兒作業,又到無外活動一下筋骨,如此迴圈,作業效率快了,也會比往常舒服多。我就覺得這辦法好。讓我的學習有了保障!
讀了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既學到真理,有找到樂趣,還可以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苦有辣,有酸有甜,既需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我學習的樂趣。我並不以為學習很累,也並不厭煩學習,因為我和老舍先生一樣,已經嚐到了其中的樂趣。
:讀《詩經》有感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裡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淒涼,讓人回味無窮!
輕輕地翻開《詩經》那本冰封的古書裡,蘊藏著厚重的感悟。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悽豔。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做筆記,因為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與思潮。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悄然落淚,因為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去面對,去等待。如果說詩三百是前人要我們明白得到,那麼後人也應該懂得珍惜。這本書裡記錄著許許多多地寂寞和不捨之情,總演繹著悲劇,但它敘述的令人驚歎不已。也許是這樣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豔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豔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豔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後人無法忘記。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媯一個?紅顏薄命的佳人數不勝數!再看看,詩經裡的“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很短的一首詩,但卻情意深長,悼亡之音沸騰在詩中蔓延。這就是《鄴風·綠衣》。起初還不能理解透徹思無邪這種一點點的玩世不恭,又有一點點的心花搖曳的感覺。我總說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觀絕決,現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寶釵的任性激昂。思無邪,一本前人著傳,後人追捧的書,其實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慾望總會佔領人心的某些領域,但並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麼,一切就會清楚了。經典之作,固然有經典之處,而《詩經》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並得到永恆!
:讀《愛迪生》有感
在這個快樂而又漫長的寒假裡,讓我在書的知識的海洋中快樂的翱翔.讓我在書中找到了知己也,讓我享受到了書的樂趣。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一本名叫愛迪生的書,看完後激化了我那脣脣欲睡的矇昧的心靈。
就像我跟愛迪生那真是天壤之別。比如說當愛迪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總會向周圍的人求助的。而我呢?讀書不知道用功,當它只是一種必須得完成的任務。如果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一些不懂或者是一些複雜的問題,我都不會去過目,只是敷衍一下就了事了。而愛迪生恰恰跟我相反。他總是那麼的努力,遇到一些難懂或者是複雜的問題會很有耐心的去解決。怪不得愛迪生小時候老師們都叫他問題簍子和闖禍專家。這也說明了愛迪生對事情的
專心和事情的專著。
就像愛迪生那樣總是對事情專心。儘管愛迪生從他邁上發明之路開始,就因為有著過人的智慧和旺盛的精力,再加上興趣廣泛,因而經常有些“朝三暮四”,“一心多用”的舉動。但是綜觀他這幾十年來最主要的發明的成果,還是有內在的邏輯可循。就比如說愛迪生在那個以電為基礎的發明系統裡幾乎沒有失敗過。這一系列舉世聞名的成就,相互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發明軌計。這也就說明了在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在心裡構成一條完整而又清晰的思路。這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自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愛迪生逐漸開始脫離這條軌道,不斷地向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進軍,做出了許多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正是他給自己選擇的這些新的挑戰,使他後半生的道路變得跌巖起伏。也就是說看到一些新的東西要懂得去嘗試,如果是失敗那也不算什麼。至少你從這些新的事物當中已經有所收穫,有所瞭解。總比我們沒有去嘗試過要強吧!在這寒假我 通過對 這本書的瞭解,我對愛迪生的這種鑽研的精神所欽佩。也讓我明白了讀書對我們學生是何等的重要。也讓我明白了讀書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父母對我們的盼望和期待。我想這應該是每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重要所在吧!也是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吧!所以在以後,在將來,我無時無刻應該要想到這個問題。要喚醒自己不應該是一個愚昧無知,沒有學問,對社會沒有責任的人。所以我現在要呼應那些到現在還不知道學習的學生,要他們從以前對學習不感興趣,整天只知道埋頭在一些根本不應該去關注的事情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