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四號返回的情況

  自然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它把自然界劃分為不同的研究領域或層次,分門別類地研究各個領域或層次的物質的形態、結構、性質及其運動規律,形成各科的系統知識,以此構成整個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

  自然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是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構成其理論體系。自然科學的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客觀真理性;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但不同於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意識形式。它所反映的是關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客觀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在階級社會中,由誰來研究、掌握、運用自然科學,往往帶上階級的烙印。自然科學不是社會上層建築,而是生產力,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通過教育和技術發明等途徑可轉入生產力的三個要素,併入生產過程,成為直接的生產力;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學的因素在生產力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第一生產力”;自然科學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導致社會革命,成為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人類的科學活動源於生產實踐,自然科學的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同時受著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學內部矛盾運動的制約。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主任設計師白明生在央視透露“神舟”四號飛船的著陸內幕。

  景象:返回艙像個火球

  主持人:“神舟”四號飛船的返回著陸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白明生:飛船大致是在100公里左右高的新疆上空開始脫離原來的軌道,進入到大氣層。由於飛船返回艙的速度非常快,跟大氣產生摩擦,產生很大的熱量,返回艙本身看著是一個火球,在地面上肉眼可以看見。大概在10000米左右的高空,飛船的降落傘開啟,像飛行員跳傘似的降落到地面上。

  溫度:艙外艙內天壤之別

  主持人:飛船進入到大氣層,其表面溫度可能會達到上千攝氏度。如果飛船裡面有航天員的話,可能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白明生:“神舟”四號飛船的返回艙已進行了防熱設計,它裡外有防熱層,可以保證航天員在裡面有一個比較舒適的溫度,即使艙壁上是最高溫度的時候,艙內的溫度也僅在30攝氏度左右。

  應變:酒泉還設了副著陸場

  主持人:與前三艘“神舟”號飛船不一樣的是,“神舟”四號飛船還有一個副著陸場在酒泉附近,副著陸場起什麼作用呢?

  白明生:主著陸場天氣比較惡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前給飛船發出指令,讓它落到副著陸場。降落到主著陸場還是副著陸場?在它制動那一時刻已經決定了。為了保證咱們航天員的安全,我們設立了十幾個應急著陸區。此外,我們還在海上、陸上設立若干個應急救生區。

  擔心:飛船落到海面咋辦

  主持人:飛船有可能會落到海面上,那麼航天員能夠在返回艙裡活多久呢?

  白明生:航天員落到海上以後,如果返回艙不開門,在一個封閉的空間情況下生存時間是24小時。但如果海上風浪比較小的話,航天員可以開啟艙門,這樣的話,就可以像小船一樣,在海里面漂著,也是很安全的。海浪大的時候,可以把艙門關起來,這樣可以節省它裡面的一些消耗品,這樣,生存時間就比較長。返回艙還有通氣孔,航天員可根據海浪情況開啟或關閉。而“神舟”三號上並沒有此通氣孔。據透露,此套通氣系統主要將在“神五”上人後發揮作用。此外,返回艙本身還會發出無線訊號,可以通過接收,知道它落在什麼地方。

  自豪:軌道艙我們最先進

  主持人:在“神舟”四號飛船上,有哪些技術是中國領先於世界的?

  白明生:首先說有一個軌道艙,軌道艙在完成載人飛行任務以後,要獨立地作為一個衛星,在天上繼續工作,可以執行一些對地觀測,或者其它預定的任務,這個在國外是沒有的。另外一方面,返回艙裡面的空間和軌道艙裡面的生活空間,比國外同類的飛船都要大一些,讓航天員生活得更舒適。從系統上講,可靠性設計方面,咱們是處於領先地位的。跟國外的同類飛船相比,咱們是更安全,更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