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海尋覓隨筆
浩瀚書海,開卷有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讀書需要一種境界,安然的心緒以及寧靜的氛圍都可以將人帶入那恍惚空靈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種如詩的境界中讀書,心靈會像熱水裡的茗香一般絲絲縷縷地舒展開來;抑或,會如同溫暖的杯底從心房間燙過,燙平心靈上的每一條皺褶。
下雨了,雨聲彷彿也沾染了人的感情,綿綿,婉轉悠揚。雨聲透過雨幕,似乎也增添了一絲神祕,我伏在窗臺上,恍若看到無數雨絲在樹葉彈起的輕靈倩影。
還未來得及感嘆,轉頭時卻瞥見樓下的鄰居們正打著麻將,似乎這雨並不能消退他們的熱情。於是,無賴地關上了窗,信手拈起放在枕邊的書,翻了翻,暮地看見了東坡的一句詩詞“人間有味是清歡”,我怔了怔,隨即輕輕嘆出一口氣。為何生在這個時代,清歡如此難覓?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和諧,舌要清歡,找不到蓼筍,意要清歡,找不智慧明心。
更何況在幽美如詩情琴韻的意境中讀書?這在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片刻寧靜,一室溫馨,對於我們來說是何等重要。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擾亂了眾生心靈止水。本來,於時光的餘白處,讀一讀劉墉品一品林清玄,用幾篇雋永優雅的短文犒勞一下乾渴的靈魂總不為過吧?但是,繁重的學業使人無處躲藏,只好繳械投降,日常的宣洩裡,早已插不進須臾寧靜。
所以,深夜是最適於讀書的,雨仍在下,片刻前還熱鬧非凡的斗室驟然闃靜下來。月華如水,佳期如夢,捻亮床畔的一盞檯燈,羅衾掩住半個身子,取一個舒適的姿勢。是否舉頭望明月或是從記憶裡尋覓出幾句古詩完全是自己的事,但我很容易沉浸到其中去,自己竟還渾然不知。
書是早已選好的,安放在枕下,用不著書籤指路,一下走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這對真正的讀書人來說,應像手巧的售貨員一樣嫻熟。若是情節極佳的小說,一口氣讀上三五十頁,若是散文,品上兩三篇也就夠了。關鍵是獲得一份安然的心境,心甘情願做麥田裡最後的守望著。
在書中游蕩,猶如行走在歷史的薔薇園,那些華美的文字,一如綻放的花般鮮豔,一如昨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但用寧靜的讀書為每日的繁忙畫上一個優雅的休止符,已令人感到自豪。
忽的想起“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信然。對於“華夏之大早已安放不下一張寧靜的書桌”的悲觀論調,我只報以悠然一笑。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夜色漸深,倦意漸濃。合上書本,賽於枕下,坦然入眠。縱然明白有萬復不劫的災難等著我,我仍會因在書海中尋覓到的清歡和氣息如蘭的一枕書香而露出一絲無憂的微笑。
篇二
喜歡一個人獨坐房裡,打開臺燈,靜靜地翻閱一本書的感覺。心情是那樣靜謐,一頁頁的文字似在呢喃什麼,與你交流,溝通心靈。用心去聆聽,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字,內心的空虛讓書香來填滿,讀書的感覺是那樣的充實,擁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見證我成長的足跡。六、七歲時,我就開始讀書了。開始讀的書是帶圖畫的小人書,到文字上附帶拼音,圖文並茂的故事書,再到通篇文字的名著。是的,讀書的樂趣真是無窮。在孤獨的時候,她陪伴著我;在迷惘的時候,她開導我;在洩氣的時候,她激勵著我;在困難的時候,她幫助著我。
有時候,生活上、學習上會遇到一些困惑,但我卻不敢去面對,一直在逃避。初二上學期的時候,我的學習成績曾經大幅度下降,爸爸媽媽責備的眼神在我心裡留下難以忘卻的陰影,一度非常失落。但一本《名人傳》“拯救”了我。《名人傳》中敘述了多個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創下不朽傑作的故事,主人公面對逆境不低頭,面對挫折不自負,面對災難不言敗的頑強品格,再一次給我振作起來的信心。我一點一點地擺脫了苦惱,走出了困境。回想當時,是該有多麼的幸運。書,真的能成就一個人。
“浩瀚書海,開卷有益。”書籍是我們青少年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讓你的生活充滿書香吧!清晨,你有沒有伴隨第一縷陽光,拿起報紙關心時事呢?傍晚,回憶今天所讀書的內容,有沒有為自己所學的不足而懊悔呢?
讓你的生活充滿書香吧!與別人閒聊時,聊到你最近所讀的書時,是否覺得聊再多也聊不完。不要以為別人的文章再好也是別人的。你若閱讀了他,而且能積累當中的美詞美句並恰當運用,它就是你的了。
讓你的生活充滿書香吧!名人的智慧與你共享,此時的你是多麼愜意,知識的最高處有你的足跡,你該有多麼自豪?
篇三
踏破鐵鞋無覓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尋覓覓覓覓尋尋,那人也許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淑女,又或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可奈何這些我們都未曾知曉,唯有書海中尋覓,不單單隻尋得那夢中人,而是可以得到更多。
波濤湧動處見忠臣
我沉溺在書海中久久不願抽身。若問為何,只因我覓得這樣的一個男子,他就站在我面前,不言不語,冷目圓睜。江水在他腳下洶湧,濺溼他深藍的布帛,他的髮際凌亂地舞動,在江邊嘶吼的冽風中像精靈一般跳躍。他就是屈原。
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的他,才幹出色,受到賞識,位居“左徒”,勵志圖新,卻因奸臣讒言,被削職流放。後楚國被滅,屈原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江。
這是怎樣的一個男子啊!從前為國操勞,為民奔忙,錚錚鐵骨,俠義丹心,卻不得其志,以死明志。他向江面躍起,畫了一道最完美的弧線。
在書海中尋覓,我有幸尋覓到屈原,他的精神帶給我震撼與觸動。
舉杯消愁愁更愁
“舉杯消愁愁更愁”是李白的詩句,而我說的詩人,卻是李清照。
李清照,表字易安。易安易安,隨遇而安。可她卻不盡然。她是哀愁的,整個人濃烈的愁緒織成一張大網,千絲萬縷,緊緊糾纏,以至於影響她的後半生。
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她感嘆:“只恐雙溪舴艨舟,載不動,許多愁。”遙望滿目瘡痍的故土,她“欲語淚先流”。國土淪喪,丈夫去世,滿懷愁緒,她“剪不斷,理還亂”。
書海尋覓,尋覓到有關她的人生,倏地,我就理解了詩書滿腹,才華橫溢,溫婉娉婷的她為何有如此深重的愁思。我突然覺得她像極了西北部落中的女子,不羈灑脫,性情剛烈。會吟詩作賦,會借酒消愁。她對丈夫趙明誠用情至深,似乎真到《詩經》中“生死契闊,與子成說”的地步。她不怕醉,甚至希望一醉方休。
李清照,有著她的哀傷與溫婉,有著她的剛強與堅毅……
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娓娓道來。
是啊,若項羽面前永遠是鴻門宴上唯唯諾諾的劉邦,哪來“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若李隆基眼前永遠是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哪來“馬嵬坡前花下死,數尺百綾掩風流”的感慨?我想,納蘭容若寫這句詩時,或許是在懷念與那位“伊人”初見面時的美好感覺。可惜事過境遷,物是人非。
納蘭容若,清朝滿洲正黃旗人。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天資穎慧,博通經史的他本應是朝廷重臣,或是紈絝子弟,可他竟都不是。他對權力竟無興趣,更對政事從不問津。身處喧紅鬧紫、高門廣廈之中,心卻遊離於繁華熱鬧之外,他情願靜坐書房,沉醉於書香。他的詞永遠都是那樣一尺華麗,三尺憂傷。我喜愛他的風格,他是靈秀的,如夢中人一般飄茫,如畫中仙一樣的清淡。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在書海覓得,又在我心海珍藏。
末言莫言
末言是結尾的話了。而莫言卻又有何用意?不是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而是取它的字面意,不用言語表達。
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它是那麼貼心與親密,時常溫暖得我如林徽因所說處在人間的四月天,它是我快樂的源泉,讓我欣喜與感動。在書海中尋覓,也許我覓得的不只是人,他們同他們的精神都如烙印一般刺痛我,影響我。與《玫瑰的名字》不同,我並非單純的尋覓一處寧靜,而是從書中的人物中得到他們人生的精髓。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在書海中尋覓,我覓得勇敢,堅韌,智慧等一系列美好的詞藻。或許我已竭盡我所能去闡述,但它太過美好,我的緘默足矣替代書給我的感受。
莫言,也是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