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必考

  在高二語文的學習中古代詩歌和散文的鑑賞是一個必考的考點,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一***

  《長恨歌》

  1.列土:封爵賜邑。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土分茅”。

  2.梨園:中國唐代訓練樂工的機構。我國人民在習慣上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把幾代人從事戲曲藝術的家庭稱為“梨園世家”,戲劇界稱為“梨園界”等等。

  3.龍馭:指天子車駕。除此之外,該詞還有“皇帝”“君臨天下”及委婉稱呼“帝王去世”。

  《行路難》

  1.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古樂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變行路難,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後鮑照擬作為多。

  《阿房宮賦》

  1.妃嬪媵嬙:“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嬪***pín***”“嬙***qiáng***”:都是古代宮廷中一種女官,實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統治階級嫁女時隨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為嬪、嬙。

  2.錙銖:古代重量單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六國論》

  1.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傳序》

  1.從事:官名,源於漢武帝時期,有刺史屬吏之稱,分為別駕從事史、治中從事史等,主要職責是主管文書、察舉非法,到宋代時被廢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古代祭典用的豬、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飼養於牢,故“牢”本為養牲畜的圈,在這裡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於祭祀者和祭祀物件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用羊、豬各一頭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廟:天子或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萬分之一;微,一寸的百萬分十一。

  5.俳優:以樂舞諧戲為業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戲雜耍的藝人。

  6.雜戲:古代娛樂形式之一,包括百戲、雜樂、歌舞戲、傀儡戲等。

  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二***

  一、古詩中的“虛”“實”運用

  1、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構之景為虛

  以《雨霖鈴》為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年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些詩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實情,是“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句,則是半虛半實。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三句,是想象之景,屬虛寫。

  2、現實之景為實,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為虛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這是蘇軾遊黃崗城外的赤鼻磯所見到的景象,當算是“實”。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三句,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歷史畫面,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的實景,故屬虛寫。

  3、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以《虞美人》為例: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句,寫愁緒。愁緒本是很抽象,李煜卻將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氣勢洶湧,不可遏止,化抽象為形象,化虛為實。

  又如《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以少勝多,以有限之紅杏表現無限之春意。這是化實為虛。

  4、側面為實,正面為虛

  以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子以溫馨景象,反襯人的孤獨、淒涼的心境。

  5、虛實結合的作用

  虛實結合,可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有時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有時能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詩歌的中心。

  襯托

  一、基礎部分

  襯托,可分為正襯和反襯,也叫映襯。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以此表現特殊的意境或獨特的情感。

  1、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

  如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鮮明地烘托出汪倫對詩人的真摯純潔的深厚感情。

  2、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

  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中寫到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

  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習慣以行第、郡望、官職稱呼別人,這裡以行第稱呼韓老成。“郎”,唐代口語,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又稱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來表示長幼之序,如伯夷、叔齊,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說文》:“孟,長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長的。仲,《說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說文》:“季者,少稱也。”如季叔,後引申為最後、末尾,如季軍。

  3.孤: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親***其實也包括母親***。語出《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親;失恃,指失去母親。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親的意思

  6.薨:古代稱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後二品以上官員去世都稱薨。古代對人死的稱呼反映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裡嚴格的等級制度,《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

  8.孩提:幼兒,兒童,一般指2-3歲。

  9.尚饗: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靈魂來享用祭品。這是祭文結束時的常用語。尚,表示希望。饗,鬼神享用祭品。

  《獄中雜記》

  1.刑部:又稱秋官、憲部。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國刑法、獄訟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機關。

  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類似現在的組織部、紀委等部門。吏部尚書還被稱為天官。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類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類似現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其長官為兵部尚書。兵部又稱夏官、武部,兵部尚書又稱夏卿。類似今天的解放軍總政治部或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

  刑部: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制”。類似現在的司法部和公檢法部門。

  工部: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類似現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鄉建設部。

  2.京兆:漢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稱,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後對都城轄域的謂稱。文中指清朝包括國都在內的順天府。

  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門的監獄。清時京城設巡查御史,分管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所以叫五城御史。

  4.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設立於康熙十三年。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