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滿分作文尺子點評賞析

        2016高考結束了,今年全國I卷的語文作文是漫畫作文。日前,這篇漫畫作文的滿分作文出爐了。下面一起來看看2016高考滿分作文:尺子的原文內容 ,及點評2016全國I卷高考漫畫作文。

  2016高考滿分作文:尺子 點評2016全國I卷高考漫畫作文

 

  2016高考滿分作文

  尺子

  從100分到98分,挨一頓揍;從55分到61分,得一個吻。這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許多人看來,前者退步了捱揍是天經地義,後者進步了得吻是理所當然。

  我們常說,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現實生活中,應當說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裡,去度量不同的人,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我們習慣了媽媽在廚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總是準時吃到可口的飯菜,可當有一天,我們回家面對著幹鍋冷灶的時候,卻首先想到的是無飯可吃,沮喪之餘,面露慍色,甚至開口責備,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撐不住了,連燒口開水的力氣也沒有了;而我們的爸爸偶爾下一次廚房,煮一碗麵,卻能讓一家人感到萬分知足。慣性,使我們的尺子變得富有彈性,卻無法丈量出愛的深遠。

  每個單位都良莠不齊,有乾的有看的,也有搗亂的,總有一些禿子混在和尚之中濫竽充數。奇怪的是乾的永遠在幹,看的一直在看,而幹得越多失誤也越多,得到的批評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爾偷機取巧做做樣子,就會名利雙收。甚至那些搗亂的,變得乖巧一些,就會讓領導和一席眾人皆大歡喜,心滿意足。惰性,使我們的尺子帶了偏見,就再也無法凝聚眾人的力量。

  大家還記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嗎?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來,熬上滿滿的三鍋熱粥,免費送給寒風中瑟縮的清潔工、窮苦人和乞丐,數年如一日,不曾間斷。而當有一天,一位老漢從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頓時將一碗熱粥潑在大嫂的 身上,而領粥的人,也瞬間劃分為兩大陣營:有人說老漢不該撒野,也有人指責大嫂不該摻沙子。薄情,讓我們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開縣一輛滿載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險情,一頭栽進深達五米的水塘。當地村民金有樹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砸開車窗將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卻因長時間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舉債治療數月,告借無門,不得不離開醫院,病死家中。19名倖存者無一人去醫院探視,更無人為他送行。金有樹臨死前寫下一封信,第一句話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現在誰來救我的命。”冷漠,讓我們的尺子訇然寸斷,留下無盡的遺憾。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子。我們用它來衡量別人,更要時常度量自己。這個世界,應當有這樣一把尺子,於情充滿溫暖,於理凸顯公平,於法彰顯正義,時時刻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只要堅持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苛責自我,寬厚待人,星星之火,勢必燎原,人間終會灑滿陽光,灑滿愛。

  點評2016年全國I卷高考漫畫作文

  這次高考作文的命題,絕對超乎所有高三語文老師的想象。當考題一出,眾多老師、考生和家長都直呼“奇葩”。

  材料由兩幅漫畫組成。在第一幅漫畫中,一位男孩考了100分,被親了一口,笑容滿面;另一位男孩考了55分,捱了一巴掌,哭喪著臉。在第二幅漫畫中,原來100分的男孩只考了98分,捱了一巴掌,哭喪著臉;而原來55分男孩考了61分,被親了一口,笑容滿面。

  這道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內容和語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問題,自擬標題。”

  這篇作文,既貼近了學生實際,從學生最切身的成績出發,又暗含了家長、社會甚至是自己對待分數***事物***評價的態度、方式。考題採用漫畫作文的方式,考查了學生對漫畫的理解能力及聯絡實際能力,學生要能從自身的成績跳出去,才能有更廣闊的寫作空間。

  根據給出的漫畫,考生可以找到文章的關鍵詞,進而探討這樣幾個問題:

  關鍵詞一:100分是否滿分?

  圖中的孩子是如何考得100分的? 100分是不是滿分?臉上的吻印來源代表什麼?滿臉的笑容為誰綻放?當他第二次考出了98分,是代表從巔峰向山谷的滑落,抑或僅僅為一次偶爾的小小失誤?不管怎麼樣,那吻印不見了,巴掌印倒是更加鮮明。

  一般的人都會將圖中的主人公定格為小學生,而100分就是通常的滿分;從孩子的吻印和滿臉笑容,可以判斷是考得滿分後,得到家長的獎勵。然而,筆者認為,漫畫並沒有畫出孩子的稚嫩氣質,也就是說,主人公並不一定就是小學生,也可能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如此,那100分就可能不是滿分了,從100分到98分只是象徵著退步,而退步可能就是家長所不允許的!於是出現了下圖中的巴掌印。

  兩種不同的觀察角度,兩種不同的評定標準。如果是滿分到98分,代表的是巔峰處無法上升,稍不留神必定滑落,因為滿分之後無法進步***或者由此引出新的主題——滿分意識,滿分人生等***;如果是高分100分到98分,代表的僅僅是退步,只要稍加努力還有超過既定成績的可能。

  關鍵詞二:巴掌是誰扇的?

  那個兩個孩子都有吻印和巴掌印。一般來講,這兩個印記都應該是家長“賜予”孩子們的。然而,筆者卻有不同想法:吻印是家長賜予的,而巴掌印卻可能是孩子“懲罰”自己的。

  如果按照通常思維,吻印和巴掌印都是家長的;那麼考生的主題定位就可以如此延伸:家長對孩子分值的獎與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如何定位、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家庭教育、到底是賞識教育好還是“狼爸”“虎媽”好等等。當然,還可以就評定事物的標準進行評論,談獎勵與懲罰的激勵手段;也可以從人生格調高低立意,談對追求完美的看法,對“60分萬歲”態度的評定,等等。

  如果敢於出新意——巴掌印不是家長“賜”的,而是自己“罰”的;那麼,可以就“家長的賞識教育讓孩子有成就感、孩子的自我約束促進不斷進步”展開論述。由此,就可生髮出關於家庭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討論,生髮出諸如“成功,不止是當下,而在於長久的堅持”、“努力就有收穫,持續發力方可成功”、“不懼失敗,面對現實,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等諸多正能量的思考。

  關鍵詞三:潮起潮落該笑否?

  主人公甲98分的成績,被捱了一巴掌,是否應該?捱打後的他,是否可以繼續笑?笑得出來嗎?那黑黑的巴掌印,能夠說明哪些問題?

  主人公乙呢,從55分到61分,由巴掌印到吻印,他又是否應該心安理得地笑下去?他能笑到最後嗎?

  圖中的主人公,或由喜悅變憂鬱,或由悲傷到大笑,到底是什麼原因?背後究竟有什麼深層次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或者說社會背景?

  兩幅運用對比手法的漫畫,兩個小男孩得分的對比,兩次得分後待遇的對比,巴掌與親吻的變化……仔細品味,考生應該還能悟出暗藏在巴掌與親吻中的家庭教育與社會評價的關係,甚至是探討“笑對失敗,積極進取”、“走出失敗的陰影,追求成功的腳步”等積極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