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報告範文3篇
語文學習與生活是天然地聯絡在一起的,語文教育與語文學習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學習報告範文,僅供參考。
語文學習報告範文一:
我們先做一個遊戲。„„ 遊戲的背後,說明了一個道理:凡是你認為這個事情對你有幫助,你就會全力以赴;如果你認為這個事情事不關已,你就會敷衍了事,所以只要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我們全力以赴,效果就不一樣。比如對學習、對班級,只要我們做學習的主人、做班級的主人,我們就是最棒的,我們的班級就是優秀的。
既然我們選擇了職高,與職業教育就分不開,老師在第一堂課就與我們分享企業文化: “心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跟著改變。”並且以牛仔大王——李維·斯特勞斯和藏族老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調整心態,讓我們明白我們已經是高中生,應當面對現實,增強信心,堅定自己的選擇,調整好心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同學們,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記得李維斯的經典名言:“哇,太棒了,這件事居然發生在我的身上,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凡是有因必有果,必有助於我成長。”
成功人士的八個黃金習慣,更讓我們明白了努力的方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養成好習慣。 這些就是老師語文課中的德育吧,生動形象,讓我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接下來,我們主要複習了下面這些語文知識。
一.聽故事學修辭,懂得了對偶、對比、排比的區別;
二.聽故事學標點,明白了標點符號也有妙用。不同的標點,停頓的地點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
看,從主人的角度來說: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對客人來說: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標點符號的位置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茶杯上五個字,可以組成五句話: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杜牧的一首《清明》,標點不同,可以變成元曲,也可以變成宋詞、還可以變成劇本。
由此我們懂得恰當地使用標點符號,有助於表情達意。
引號有三種基本用法,老師用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直接引用,句號在引號內;間接
引用句號用在引號外面;間隔引用時“說”後面不用冒號
問號用於提問,選擇問句、倒裝問句中問號都要用在句尾。
頓號用在並列的短語之間,數字之間表概數不用頓號。
通過學習,我們明白了讀書不可以望著天上,不可忽視這些小小的標點。
三.古詩詞中名句的背誦與賞析。
這個環節,我們比較系統地複習了初中所學的古詩,加強了記憶,也加深了理解。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讓我們明白人生有層樓
可登的同時,又深知人生有限,所以我們要努力奮鬥,也要懂得珍惜。
同學們,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清代學者王國維用三句古詩
來概括,它們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同學們,我們要登高望遠,首先要懂得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要為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奮鬥,最終在反覆求索之後,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古詩句語言簡煉,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多讀、多記、多理解。它們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四.散文學習
我們學習了當代著名作家劉興武的《十首足矣》,《遊子吟》、《清明》、《靜夜思》、《登鸛雀樓》、《樂遊原》、《春曉》、《賦得古原草送別》、《憫農》、《朝發白帝城》、《回鄉偶書》這十首詩,這些唐詩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襲的精華,並且也體現著我們中華民族對美的追求所達到的一種全人類必須仰望的高度。
這些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詩歌,過去只是讀讀背背而已,現在有了更加深刻地領會。 而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讓我們再次瞭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以及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也讓我們明白了,是花就要綻放,才能感動他人,證明自己。
同學們,我們應該向百合花學習,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要擔心別人看不起職高生,而是要用我們的行動證明職高生也不錯。
總之,跟著老師,我們的思想認識提高了,我們的語文知識豐富了,我們學習了漢字的拼讀,書寫,語言、修辭、標點的選用,背誦和領會了古詩中的名句,學習了現當代作家的作品,對初中的一些語文知識進行了回顧,又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我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我的語文學習,那就是“溫故知新”。
語文學習報告範文二:
3月28—30日我們受學校的重託,我們很榮幸地參加了在西安大學交通舉辦的全國小學語文“關注文體,凸現語用”教學觀摩研討會學習活動。此次觀摩研討會以專題講座、同課異構和研課、把教研、教學和培訓有機相結合,力圖通過詩歌、敘事性文章、說明性文章等不同文體的教學中展示語言文字的運用。大會在數位專家學者專題講座的引領下,邀請多位優秀教師呈現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展示優質課堂教學方式和實施策略。在三天的學習中,既目睹了名師精彩的課堂展示,又聆聽了專家學術報告,受益非淺,現將這天三的學習情況及感受向大家做一彙報:
28日上午,我們聆聽了吳琳老師執教的《巨人花園》和魏星老師執教的《水》。吳老師在授《巨人的花園》的課中,老師設計思路突出了“合作”,課堂教學中首先抓住了人物的特性,瞭解神奇之處,其次把握文體的美,如:“巨人花園”引領學生走進花園,從而昇華文章的主題“愛”使學生心靈受到碰撞。課堂上,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開口說話,動情朗讀,靜心默讀,要圈點批註、品味詞句,要動筆書寫,積累感悟等方面的能力。魏星老師講授的是五年級的《水》,課堂中呈現教學環節的簡潔與豐滿。提倡語文課要清晰,簡潔,深刻,不能繁花壓枝。課堂如何才能簡潔清晰?需要教師對文字進行深入解讀。魏星老師就《水》是這樣做的,體現著他自己對文字的獨特解讀,帶著孩子循著語言文字,去探尋作者的內心情感。就如他自己課上所說的一句話一樣:如果這篇文章如一個蘋果,那麼我們透過語言文字,就能找到文章的核;如果這篇文章如同一顆洋蔥,那麼,我們一片一片地剝,總有一片會讓我們熱淚盈眶„„課堂不走尋常路,他鼓勵學生去發現文字的奧祕。課堂上,老師不斷地去啟發學生去思考文章中哪些文字給你新鮮感,從中讀出了什麼?文中又有哪些詞句看似矛盾,引發您的思考呢?所有的這些,都體現出了魏星老師在這節課上的教學重點: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揣摩。抓住了語言文字,就是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
28日下午,王文麗老師的《月之故鄉》,在無痕的教學中,為學生詮釋了什麼是詩意。整堂課在層層的朗讀過程中,學生由讀正確,到朗讀優美,到有情感,水到渠成,學生有機會觸碰到心裡最柔弱的部分。在反覆的吟詠中,學生嘗試接詩句,寫詩句,很好地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理念,語言文字的運用。薛法根老師執教的《剪枝的學問》這節課薛老師研究的思想和成果是“三個不教”“三個必教”“三個情感體驗”
三個不教:學生已經懂得不教;學生學不懂的不教;教了學生也不會的不教。 三個必須教:學生必須懂,學生還不懂的; 學生自己以為懂的,實際上學生還不是很懂的;學生容易產生誤讀的要教。
薛老師說,我們常說,語文有的時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句話不對。我們語文課就是要教給學生能準確的表達出來,這才是語文的力量,語文課就是要學習表達的。
三個情感體驗:愉悅感;進步感;成長感
這三種情感一定是互相支撐的,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進步,在這種進步的過程中享受愉悅,享受成功的喜悅。
29日上午,王林波老師執教的《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王老師的教學設計巧妙,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把握文章,並重視理解後的讀書;武鳳霞老師執教的《望月》教學向我們滲透了怎樣成為一個會上課的老師,首先要備好一節課,其次要上好一節課。
如何備好一節課
這裡的備好一節課,不僅僅是寫出教學流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教材,依據教材文字的特點融合語文知識學習和語文能力的訓練,並把語文字身所蘊含的情感、價值觀融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使學生得到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同步攀升。
做一個會上課的教師,首先要知道這個課為什麼要這樣上,這個環節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而要知道這個東西,就必須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對語文教學的思考。
29日下午,臺灣教師李玉貴的《兩隻手套》的教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於“自主閱讀”有了更多的思考,李老師的課堂告訴我們,怎樣的課堂才是自主學習的課堂?李老師教給孩子們學習、說話的方法。
1、大腦要比文章快。***指導孩子們帶著思考學習,教給孩子們閱讀要讀懂文字背後的意思。***
2、閱讀跟我們自己的關係:讀書要用到大腦、眼睛、心***所謂的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3、讀文要思考問題與內容的關係,推想角色的性格,推想故事情節的發展。
4、讀完文章問自己:文章是否送進了大腦***文章講了什麼內容?每段講什麼?***再問自己:你用心讀了嗎?我對哪些句子特別有感覺?哪些句子讓我心裡感動?哪些句子讓我印象深刻?***我自己上課總會問學生:哪些句子、詞語值得關注?***閱讀時你最大。***李老師的這句話把孩子在課堂上、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現了出來。每一個孩子的閱讀、思考無人可以替代,我閱讀、我理解、我思考、我感動、我有話想說、我有話要說,這就是每一個孩子真正的閱讀,閱讀中的成長,老師只是去鼓勵他、引導他、愛護他就夠了。***
5、把你感動的句子、比較有感覺的句子、有一些話想說的句子、印象比較深刻的句子畫下來之後在旁邊寫上感受,最少一句。
30日上午,趙志祥老師的《景陽岡》教學向我們傳遞了幾個現象:
想象一、“捨不得放棄”
語文教材本身所具的“模糊”特點,教者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點的確定上往往見仁見智,在教什麼、學什麼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課堂上,一個個細小的教學知識點,就像一件件禮品,教師挑挑這、提提那,什麼都放不下,於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便把這一件件禮物吃力地塞給學生,無暇顧及學生接受禮品是否情願。
現象二:一味追求“體驗”、“感悟”
語文課改是在“弘揚人文性”的呼聲中起步的,“感悟”和“體驗”這兩個《新課程標準》中的概念是語文老師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有的老師為了趕上這兩個時髦的詞,讀了一句話就要說說體驗,讀了一段話就要談談感悟。學生爭得面紅耳赤,場面煞時熱鬧,教師頗為滿意。
現象三:“迷戀熱鬧的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說個不停”、“問個不斷”、“呈二顯三”;學生在課堂上“談個不絕”、“演個不斷”。對一些文句優美、描寫精彩的片斷,重點詞句卻視而不見,讓學生籠統讀過一遍就匆匆而過。
以上幾個現象讓我們看到了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費時多、收效微、負擔重”,課堂“千頭萬緒”、“枝繁葉茂”,卻不見樹幹。針對這些想象提倡語文老師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推廣學生閱讀興趣,廣泛積累、大量背誦。
30日下午,吉亞春老師古詩教學《乞巧》讓我更清晰地明白了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你必須引導學生慢慢地學會“用漢字書寫、用語言表達、用表達方法、用學習方法”。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真正體現了語文工具性的一面。
這次觀摩研討會,雖然時間短暫,但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教育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提升。為我們指明瞭語文教學前進的方向,我們也將結合自己實際,立足日常課堂教學,突破學科理解方式,彰顯課堂生命活力,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
語文學習報告範文三:
學習語文並沒有什麼捷徑,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並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相信大家的語文成績會芝麻開話—節節高的。下面我向大家談一下自己學習語文的心得體會。
1. 弄清自己的學習方法,再漏查漏補缺。
其實這是很關鍵的。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這最好的,便是你自己多年語文學習積累下來的經驗總結,這是精華,比任何考神、學霸介紹得天花亂墜的學習策略都來得靠譜得多,對於自己來說也是容易實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要按照自己的方法死鑽下去,在弄清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後,再去吸收,採納別人的方法和建議,從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2. 要細緻的學語文。
也許你會說你大大咧咧,粗枝大葉,做不到細緻。其實這並不是理由,對於學習你要認清只有細緻才能在考試中拿分。那如何細緻呢?舉個例子,在我們日常交際中,經常會聽到一些錯誤的讀音,這時候不是讓你立刻去糾正,而是在心裡默默唸一篇正確的給自己聽,這不僅有利於對字音的瞭解,更有利於你對語文語感的培養。
3. 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
其實大家都知道生活處處有語文。而你學的則是有意識的將語文貫穿你生活。我們是文科生,該有的小情調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你的品行培養,開口就是髒話這不符合我們的身份。真正能將語文呢靈活的運用在生活中,你又怎麼會擔心你作文呢。學會附庸風雅一下也未嘗不可。
4. 增加閱讀量。
這個其實就是老生常談了。但關鍵的是同學們都會抱怨沒有時間,所以這便要求我們大家聰明的讀書。多看一些高考作文,這個比較貼近我們,看這些書的時候不是讓你感慨裡面的辭藻多華麗,而是要注意它們是如何排版佈局的,感受他們作文的創意和創新點,將它裡面的素材單拎出來看看還是適用於別的什麼型別文章。
最後就是要把握老師課堂裡講的一些技巧、方法、答題策略和步驟等```````
一棵樹,一個果,一半甜,一半苦,學習也是這樣,所以你一定耐下性子,吃得了苦。希望這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