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特點

  對於已經學習多面平面設計的前輩來說,平面設計的特點應該一點都不陌生吧,但是還是有很多初學者不曾瞭解。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平面設計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用一些特殊的操作來處理一些已經數字化的影象的過程。它是集電腦技術、數字技術和藝術創意於一體的綜合內容,是商業社會的產物,平面設計與美術不同,平面設計既要符合審美性又要有實用性,而且平面設計與廣告設計也有不同,平面設計是一個需要精益求精,不斷完善。需要不斷挑戰自我,通過深入的感受和體驗來完成設計。

  當代社會,隨著電腦,網路和多媒體等高科技的發展,設計師們更傾向於用電腦這種便捷的工具代替傳統的設計工具進行創作。當平面設計普遍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時,平面設計也以最快的速度多樣化的發展起來。如果說19世紀末的設計師們用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設計風格來迎接20世紀的到來,那麼20世紀末的設計師則是更多的以靈境的,理性的思辨來反思一個世紀以來整個藝術設計做走過的輝煌歷程。經歷了後現代主義,結構主義之後,藝術設計亟待理論上的新突破與創新。設計師們逐漸的開始更深層次的探索怎樣的平面設計才能被大眾理解和接受,並能夠長期的發展下去。設計師們把探索的中心轉向平面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關係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在人——社會——環境之間架構起更為和諧的具有長期生命力的新機制。當代平面設計中出現了個性化設計,可持續設計,人性化設計。

  

  1.個性化設計

  全球商業環境的劇變為平面造型設計行業設計者創造了一種激烈環境元素。當前,商業和設計行業出現了重疊,設計工作必須要在這個需求較高的新環境中能標出自己的領地。設計不僅要跟上美學的發展,還必須趕上科技的進步。隨著周圍標識語的不斷增多,設計者要重新去適應不熟悉的新領域。但當平面設計走向程式化之後,其設計創意就必須具有個性化。個性化是設計師對平面設計個性差異的獨到見解,設計就成為無限超越自我,獲取隨心所欲的表達。平面設計行業從業人員通過對設計內容,版式等設計元素的重新組構,在演變中尋找個性,倡導設計風格。施展個人非凡的幹勁和創造精神,設計在個性表達的道路上才更有生命力。

  2.可持續設計

  可持續設計又稱生態設計,綠色設計,面向環境的設計等。最早的可持續思潮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它是人們對於現代科技文化所引發的對環境及生態系統破壞的反思,體現了現代設計師思想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心的迴歸。是指藉助產品生命週期中與產品相關的各類資訊***技術資訊,環境協調資訊,經濟資訊***,利用並行設計等各種先進設計理念,使設計出的產品更具有先進的技術性,良好的環境協調性以及合理的經濟型的一種系統設計方法。可持續性設計在平面設計中更多的體現在商品的外包裝上,體現出平面設計中人性化的一方面。 3.人性化設計

  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表明,人們對於設計的追求是隨著社會整體生產力的日益進步而逐次提升的。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新產品的不斷湧現,消費者對設計有了更高的需求——除使用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的需求,這勢必要在設計以及設計過程中新增更多人的因素。更多的為消費者考慮。如平面設計中的包裝這一塊,開始較多地注重產品滿足心理需求的程度,這就意味著包裝不能僅僅具備它最基本的功能,而且要能體現對人的關懷,如:保護兒童安全、方便老人使用、使產品能夠更便於攜帶和儲存等。這就要求生產企業必須迎合現代消費者的心理,多設計開發具有人性化的商品,賦予商品不同的風格和豐富的內涵,引起消費者不同的人性化感受,博得其好感和心理認同。產品包裝根據不同的消費人群,採取不同設計形式,倡導個性化、人文化,兒童應活潑、生動;老年應沉穩、安詳;中青年應生機盎然。無論圖案設計,還是色彩搭配,均充分體現人的思想、理念。另外圖案設計將更加傾向於簡潔、明快、富有內涵。如:在日化包裝方面,精明的商家為簡化人們日益繁忙的生活而致力於研發出創新的方便包裝形式。

  3.服務於大眾的多元化設計

  從文字到圖案,從二維到三維,從文藝復興到後現代,平面設計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而一同發展,不斷在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同時也滿足了每一階段歷史文化對平面設計的要求。當我們走到今天這個多元化並存的時代,回過頭去總結和分析平面設計發展的趨勢,我們會發現今天的平面設計越來越細膩的在滿足於各個階層的大眾需求總而言之,平面設計的多元化趨勢,是在全球一體化趨勢格局下,多元的民族文化、多元的地域特點、多元的思想潮流、多元的視覺需求、多樣化的技術手段,相互碰撞交流產生的。自由的商品經濟催生了多元的需求,不同需求的人們孕育著思想潮流多元化的種子,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的多元則提供了多樣化的素材庫,全球化趨勢則將一切的多元匯聚在一起。當這匯聚起來的一切和先進的多樣化的設計手段相遇,平面設計的多元化局面便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