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鬥士教學反思

  《艾滋病小鬥士》寫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動人事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艾滋病小鬥士》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在單元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鞏固運用的作用。

  課文講述了南非黑人兒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與他一樣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動人故事。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描寫具體,用詞準確生動,融科學知識、語言積累、思想啟迪於一體,為啟迪學生的思想智慧、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要想使學生被課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動,首先作為授課老師先要被感動。課前,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精心製作了課件,然後帶領孩子在多媒體教室完成了教學,我和孩子們在一些圖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堅強感動著。帶著飽滿的情感帶著學生走入文字,抓住課題為什麼稱恩科西是“艾滋病小鬥士”進行展開,你認為什麼人可以稱為“鬥士”。學生踴躍回答。通過老師的範讀、指名讀等方式讓學生抓住文中的相關詞語和句子進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頑強、抗爭”。瞭解恩科西是如何與社會偏見作鬥爭和如何呼籲人們一同關心其他艾滋病人的,從而加強對“鬥士”的深層理解。最後引出關注艾滋病防治問題的國際性標誌——“紅絲帶”,增長知識,瞭解它的象徵意義。

  篇二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文字是對話的基礎和依託,學生是對話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要在對話過程中合理調控,用心感悟,用情打動學生,使學生在對話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獲得心靈的洗禮。在執教《艾滋病小鬥士》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突出“悲慘遭遇”。

  我請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段,說說恩科西的悲慘遭遇表現在幾個方面,學生們在朗讀課文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悲慘表現在三個方面:1、生下來就攜帶艾滋病病毒,註定了即將死亡的命運;2、在年幼***4歲時***時失去了母親,缺少親情;3、受到別人的歧視、冷落,無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學生們在總結時對恩科西充滿了同情,想想自己吧,年齡與自己差不多的恩科西是多麼的可憐!

  二、突出“頑強鬥爭”。

  學習第三段,我請學生讀書思考:“文中從哪兒看出恩科西是艾滋病的小鬥士?為什麼?”學生們邊默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並作了批註。我又請學生相互討論發表看法,學生們總結出“熱愛生命、坦然面對、頑強鬥爭、關心他人、夢想未來”幾點。我請學生用上這些詞以總分總的形式說一段話,學生說:“恩科西是艾滋病小鬥士,他十分熱愛生命,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一邊與艾滋病病魔頑強鬥爭,一邊關心其他的艾滋病患者,同時他還夢想著美好的未來。他真是名副其實的小鬥士!”

  三、突出文章的中心。

  我請學生朗讀開頭結尾,讓學生感受到在六一國際兒童節這個快樂的日子裡,恩科西卻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全世界人都關注著他,為他感到惋惜。我問學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什麼?”學生們回答:“是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要關心艾滋病人。”“遇到困難要坦然面對。

  篇三

  《艾滋病小鬥士》寫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動人事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活動。有效的對話莫過於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合,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在課文閱讀至情深意濃處讓學生用練筆來表達心聲、宣洩情感。

  我在教學《艾滋病小鬥士》一課時,讀到“恩科西是一個黑人男孩……不久母親又被艾滋病奪去了生命”一處時,為小恩科西的無辜、失去母親的悲痛及無法避免最終的悲慘命運深深嘆息,我認為此處是一個空白點,可以讓學生在旁邊做上批註。通過課前上網查詢,第一課時的教學及學生對文字資料的閱讀,學生感受到了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他們的心被強烈地震撼著,寫出來的批註催人淚下。如在教學第五自然段“不是……而是……”“一邊……一邊……”兩組關聯詞語時,先讓學生說說用了2對關聯詞講了哪兩層意思,然後讓學生說說他是如何坦然生活的、怎樣關心患病的兒童的做了哪些事,最後在旁邊做上批註。這些看起來似乎“無”的空白之處,其實滲透著極豐富的“有”,為學生的想象留有極大的空間。所以,我利用好這些空白,讓學生寫起來,感受恩科西與病魔作鬥爭的經歷。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文字是對話的基礎和依託,學生是對話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要在對話過程中合理調控,用心感悟,用情打動學生,使學生在對話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獲得心靈的洗禮。

  一、 突出“命運的不幸”。

  我請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感悟恩科西的不幸表現在幾個方面,學生們朗讀課文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幸表現在:1.無法改變命運的不幸;2.失去親人的不幸;3.遭受社會歧視的不幸。學生們在總結時對恩科西充滿了同情。想想自己吧!年齡與自己差不多的恩科西是多麼的可憐!

  二、 突出“頑強抗爭”。

  學習第三部分,我讓學生帶著“恩科西如何與不幸頑強抗爭?”這一問題邊默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並作上批註。學生充分閱讀後發表看法,總結出“熱愛生命、坦然面對、頑強抗爭、關心他人、夢想未來”幾點。至此水到渠成,正因為恩科西勇敢、樂觀、頑強,所以他被稱為“艾滋病小鬥士”是名副其實的。

  三、 突出文章的中心。

  課堂結尾部分,結合對領導人曼德拉評價話語的朗讀,動口說一說,動筆寫一寫。讓學生既對艾滋病能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同時又能在品析課文時學習小主人公頑強抗爭的精神,正確面對自己生活中的挫折甚至災難,樹立一種堅強的人生觀。切實達到突出中心,昇華主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