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致富先進事蹟

  作為一名黨員,要有膽識與魄力,團結帶領鄉村人民脫貧致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韓海亮,男,現年49歲,澄城縣寺前鎮北窪村五組人,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程度,曾擔任村文書、會計等職。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九年擔任北窪村村委會主任,一九九九年至今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自擔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始終堅持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尤其在帶領全村村民共同致富上更是想盡千方百計,不遺餘力。他立足村情,多方調研,不斷進取,探索出一條適合北窪村發展的致富道路。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滿園春,一家富裕不算富,全村富裕才是富”。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九九九年他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時,正值全鎮蘋果發展陷入低谷,群眾對蘋果這一主導產業失去信心,紛紛毀園挖樹,但又一時無法找到新的替代產業,群眾收入銳減,經濟陷入低迷。看到這種情況,韓海亮同志心急如焚,整天走家竄戶,與群眾商討研究,組織群眾到外地參觀學習,經過多方研究,最後決定利用北窪村有西瓜種植這一傳統,在西瓜種植上動腦筋,2000年,他開始在自己的西瓜地裡搞起了西瓜玉米、西瓜棉花套種實驗,當年畝均收入就達2600元,純收入2000餘元,經過三年摸索改進,技術逐漸成熟,畝均純收入穩定到了3000元以上。

  2003年,在全村推廣,西瓜、棉花***玉米***套種面積達到1500畝,使北窪村西瓜種植效益由畝均不足2000元變成畝均純收入3000以上,2004年,這一技術在全鎮得到推廣,種植面積達到了9000餘畝,成了全鎮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引起了縣農牧局和農技站關注,在全縣進行推廣應用。2005年,又和大荔綠奧集團聯合,組織帶領全村群眾搞起了秦川牛小規模養殖,平均戶養兩頭秦川牛,使北窪村人均年增收達800元以上,2007年戶均養殖達到三頭牛,戶均養殖純收入達到1200元,北窪村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秦川牛養殖專業村,2009年,在科學發展觀學習中,和村中的黨員幹部又圍繞“科學發展、農民增收”動起了腦筋,經過多次調查、研究、討論、考證,組織群眾先後赴楊凌、安塞參觀學習,於2009年十月份,帶領群眾搞起了設施農業,籌集資金200萬元,建起了佔地120畝的50個高標準設施大棚,併成立了以設施大棚生產為主,西瓜玉米套種、果業生產、養殖業等為輔助產業的齊勝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50個設施大棚已經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預計兩年收回全部投資,在他的帶動下,北窪群眾踴躍加入專業合作社,大棚規模正在壯大,成為“科學發展、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北窪村也正在成為農村發展經濟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帶領群眾致富的同時,他自己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08年,他養殖的秦川牛20頭,收入10萬元;西瓜玉米套種8畝,收入3萬元,僅種植、養殖這兩項,年收入達到了13萬。2009年,他擴大種、養規模,種植西瓜***玉米***15畝,收入達到15萬元。目前,他的10座標準化大棚已投入使用,預計收入可達20萬元以上。

  用知識用科技武裝頭腦,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進取,是他的一貫作風;率先垂範,帶頭苦幹,彎路自己走,讓群眾在致富路上少走彎路,讓大多數群眾都受益,是他的一貫信條;自己吃點苦、受點累,讓全村群眾共同富裕是他的最大理想。正因為這樣,他受到了縣委、縣政府及寺前鎮黨委、鎮政府的多次表彰獎勵,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

  篇二

  趙學明,男,現年40歲,中共黨員,現任澄城縣雷家窪鄉神後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1999年他被選為神後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以來他堅信“要想做一名好的村黨支部書記,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帶頭致富的能人”,幾年來,他憑著共產黨員獨有的膽識與魄力,團結帶領神後村人民脫貧致富,把神後村從一個昔日比較貧窮落後的貧困村建設成現在縣上有名的先進村。

  一、 立足現實謀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促增收

  趙學明上任之後,工作思路清晰,把促進農民增收做為首要目標。他深知單一的糧食生產是難以使農民富裕起來,他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認為發展養殖業是一項致富的好路子,通過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些村民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小規模養殖,一年後農民嚐到了發展養殖業的甜頭,逐漸規模養殖,發展養雞28戶52100只,養豬 110戶5000多頭,現在基本達到了人均5只雞,戶均3頭豬的目標,預計養殖業生產一項可為農民增加收入300多萬元。

  在養殖業發展的基礎上,他還不忘在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做文章,2003、2004年,他先後組織村民參觀學習並引進了合陽的大蔥栽植,每畝可收入2-3千元,比種小麥多收1500餘元;並鼓勵村民種植藥材,去年藥材每畝收入就達3-5千元,是種小麥的5倍,最近趙學明又在組織村民整地建大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又會看到神後村民鼓起的腰包。

  二、 盡心竭力辦實事,完善基礎設施保民生

  趙學明常說要做到村民長期共同富裕,就要加大村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實現村遠景目標的大手筆。他說到也做到了,當看到村民靠天吃飯時,投資42萬元,共挖掘改造水利溝渠6600米, 改造低產水田230畝,不但為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使每畝水田可增收近300元;當他看到本村部分群眾因飲水問題而犯愁時,他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個人墊資5000多元,統籌規劃,修建水塔兩座,徹底解決了本村人畜飲水問題;當看到所在村道路不暢,群眾的生產生活極為不便時,做為村支部書記的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協同村兩委會一班人,積極奔走,籌措資金110多萬元整修拓寬村級道路4.3公里,栽植行道綠化樹4100棵;當看到村民為跑貸款來回奔波時,他積極向主管單位申請在村上成立了農民互助資金協會,解決了農民貸款手續繁瑣的問題。

  三、 誠心誠意幫民富,抓好精神文明睦四鄰

  趙學明是一名村支部書記,也是一個在黃土地刨食的農民,他和睦的愛心影響著四鄰,他誠心誠意希望群眾富裕起來,他上任以來打破了村上紅白喜事鋪張浪費的現象,他上任以來村上有喪事的家都會收到村上代表關懷的10袋麵粉,他上任以來所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都會受到村上不同程度的獎學金***一本1000元,二本500元***,他上任以來每年的古會都會為36歲的有志青年披紅戴花,鼓勵有志青年努力奮鬥,不忘家鄉,他上任以來,每年開展的“好公婆,好兒媳”受獎人員都會增加。 他有一個農民兒子的追求,而不是奢求的心態;他不僅有一顆懷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他無愧於黨員的稱號,也不辜負鄉親的愛戴。

  四、 千方百計找路子,做好致富路上領頭羊

  在當選村支書以前趙學明其實是經商的,他在西安經營旅社達7 年之久,但他沒有忘記鄉親們、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故土、更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在選任後,他把自己的生意全部交給了妻子去打理,全身心投入到為民致富的工作中,他給廣大黨員宣傳黨的政策和外面世界的變遷,鼓勵和帶動他們去見世面、闖天下、掙票子。他鼓勵村上能人,有實力的人,有想法的人都去創業,並幫助解決資金問題,在他的影響下,他所在的神後村,是外出務工和做生意人最多的村,該村村民也是當地生活水平比較好的村。

  趙學明不僅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而且還是一個帶領全村共同致富的好黨員、好村黨支部書記。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全鄉先進黨支部書記,優秀黨支部書記等稱號,2005年被縣扶貧辦評為先進支部書記,2006年被縣委政府評為生豬養殖先進個人,2007-2009年,連續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今的神後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路通了,人富了,群眾發展的意識強了。這一切變化的取得均凝結著趙學明同志的辛勤汗水和無私奉獻。

  篇三

  在曲阜市書院街道辦事處夏家村居委,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種菜能手,他就是夏元海,今年45歲。從事大棚蔬菜種植近20年,這些年,他潛心研究蔬菜種植,用自己過硬的技術本領和堅定的信心,戰勝蔬菜大棚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如今,他的大棚蔬菜正一天天“茁壯成長”,大棚內各類新鮮蔬菜長勢喜人,枝繁葉茂,可謂碩果累累。 1987年,夏元海從曲阜市農業技術學校畢業後,回村務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農業生產中,精耕細作,科學管理,還在自家的糧田裡安裝了黑光殺蟲燈裝置,這在當時村裡是絕無僅有的,專門捕捉各類害蟲,他種的糧食比別人產量高,還減少了農藥用量,減輕了毒害汙染,附近群眾都誇他是“小秀才”。1992年他看到種植大棚蔬菜是一個致富的好專案,就萌生了種菜的念頭,在全村率先搞起了蔬菜大棚。當年就取得了豐產豐收。夏元海平時勤於學習,自費訂閱了《山東科技報》、《科技致富嚮導》、《蔬菜施肥技術與原理》、《蔬菜營養診斷圖譜》、《蔬菜病蟲害圖譜》等報刊雜誌,汲取先進的蔬菜種植知識,不斷改進種植模式,提高種植產量和蔬菜質量。

  夏元海開始建設蔬菜大棚時,村民都不敢嘗試種植,他率先試驗做出表率,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大膽的開始種植蔬菜,掀開了夏家村村民種植大棚蔬菜的產業新篇章。由於他的無私幫扶,促進了本村村民種植蔬菜的熱情,擴大了種植規模,提高了種植產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夏元海本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黨員、帶領群眾致富先進個人、致富能手等榮譽稱號。

  剛開始管理大棚蔬菜,夏元海沒有經驗,他虛心學習,多次到壽光等蔬菜種植先進地區取經,向有經驗的蔬菜種植專家請教,還買回大量蔬菜種植技術書籍,認真學習,科學管理,終於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種植經驗。為了便於管理,他在大棚邊上修建了住房,將家搬到地裡,隨時觀察瞭解蔬菜的生長情況。經過幾年的辛勤努力,夏元海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每棟大棚收入都在1.5––2萬元 。但是他沒有滿足,經過市場調研,夏元海認為種植反季節蔬菜是使蔬菜大棚發揮最佳效應的最佳手段,使大棚裡種植的各類蔬菜提前上市。

  夏元海看到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前景廣闊,應該憑藉自身的經驗和技術帶領更多的人富起來,擴大經營規模,走集約化、規模化、有特色的大棚種植路子。其他村民由於沒有資金,沒有經驗,夏元海就把他們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傳授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親自到大棚中去指導,言傳身教並重,使種植戶都能掌握大棚蔬菜的種植、管理技術,這些工作都是夏元海在不收一分錢的報酬下進行的。難怪很多大棚種植戶深有感觸地說:“沒有夏元海就沒有我們的大棚;沒有他,我們可以說什麼也幹不成。”

  經過幾年的發展,夏元海的蔬菜大棚已由起步時的一棟發展到現在的六棟,種植品種有芹菜、黃瓜、西紅柿、香菜、茼蒿、小蘿蔔等,而且小白菜、小羅卜、生菜、苦苣等小菜初春市場非常搶手。由於大棚採取綠色種植,使用農家肥、不使用高效、巨毒農藥及催熟劑,蔬菜無公害、質量好,吃著放心,隨摘隨賣,新鮮度是蔬菜商倒運的蔬菜無法相比的。因此他的蔬菜很受青睞。夏元海說,大棚一年種植三到四茬蔬菜,可以常年賣,經濟效益是大田糧食的30倍。

  2009年,夏元海的大棚蔬菜又走上了科學發展之路,他帶頭建設了沼氣池。在大棚地下修建沼氣池,地上修建廁所,日產沼氣可供自家燒水、做飯、取暖用,產生的沼肥可做蔬菜的優質肥料,為蔬菜生產向綠色、無公害、有機轉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再一次實現了科技助推產業發展的夢想。

  夏元海一系列的刻苦努力沒有白費,自己經營多年的蔬菜種植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家裡的條件一年好過一年,實現了小康生活。在他的帶動下,附近群眾很多都搞起了蔬菜大棚,走上了致富之路。夏元海說:“這是蔬菜種植戶對我的信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除了感到光榮,更多的感到這是一份責任,我只有帶領他們紮紮實實勤勞致富,才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