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雪崩說明文閱讀答案
雪崩的發生好像很偶然,它什麼時候發生,在什麼地方發生,很難捉摸。雪崩真的是那麼不可預料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揭祕雪崩》說明文閱讀材料
1999年2月的一天,幾個滑雪者動作嫻熟地沿著山坡向下滑著,大雪映襯著他們瀟灑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紛飛的燕子。突然,“咔嚓”一聲異響,緊接著一團雪霧從身後衝了下來,很快埋沒了他們的身影。他們從自我陶醉中驚醒過來: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雪霧捲起他們向前狂奔,衝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途中的森林帶試圖阻擋這狂奔的雪龍,但幾乎所有與雪流交鋒的樹木都悽慘地斷裂了。森林帶之後是一些居民房,居民們沒有來得及離開房子,就連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捲走。沿途4千米的狹長地帶一片狼藉,樹木、村落、農田、電線……無一倖免。
這次雪崩的時速達到了250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達到l04~105兆焦耳。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僅胸部受到的衝擊力就可以相當於l5噸的卡車在身體上碾過一樣。
雪崩的發生好像很偶然,它什麼時候發生,在什麼地方發生,很難捉摸。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說話聲音大點都會引起雪崩,上述阿爾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擾了大雪的寧靜,因而引發了那突如其來的災難。
雪崩真的是那麼不可預料嗎?其實雪崩也是有條件的,雪崩選擇的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若山坡過陡,冰雪會因為重力作用而頻繁下滑,不容易堆積在山坡上形成較厚的雪層,若山坡坡度過底,雪層沒有下滑的動力,也無法形成雪崩。雪崩一般會選擇溝槽坑窪地帶作為經過的路線。根據這些山坡和路線分佈的區域,人們可以劃出山上相對危險的區域和相對安全的區域。
雪崩的發生有一定的週期性,雪崩的週期是指在同樣的地方相臨兩次發生雪崩所間隔的時問,雪崩的週期越長,雪崩時滑落的冰雪往往就越多,雪崩的破壞性也就越大。
對於當地人來說,他們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封鎖公路,什麼時候該疏散村落,什麼時候該人工搞些小雪崩來保護滑雪者。這就需要搞清楚雪崩什麼時候可能會發生,一般發生在什麼地方。
雪崩的發生顯然與冰雪能夠承負的壓力或重量有關。雪和冰都是粘彈性的物質,就是說,雪和冰都會隨著它們所承負重量的增加而慢慢變形,一般情況下,冰雪是不容易發生斷裂的。
由於雪崩難以預料,因此對它的預報就顯得尤為重要。
尋找雪層聯絡的薄弱環節是預報雪崩發生的關鍵。利用斷層成像技術,人們可以確定冰雪變化的微結構,並且把這些微結構變化與冰雪的機械強度聯絡起來。這些資訊可以確定某處是否會形成斷層而引發雪崩。找到薄弱環節後,人們可以甩zha藥破壞這些薄弱環節,免得它以後釀成大患。
如今,人們還利用統計學來預報某一天雪崩發生的概率,這種有效的方式叫做“最近的鄰居”,它是建立在對過去統計資料認真觀察的基礎上的。例如某一天,我們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質以及有代表性的冰雪場地上的天氣條件,然後我們回過頭來考察過去的最近幾十天中,與今天的冰雪和天氣狀況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發生雪崩。若那天沒有發生雪崩,那麼今天也不會發生雪崩;若那天確實發生雪崩,我們就可以找到雪崩的型別和規模,發生在哪一天,是什麼因素引發的,然後就可以決定是否要關閉滑雪場和公路。
雪崩雖然可怕,但人們還是能找到對付它的方法。
《揭祕雪崩》說明文閱讀題目
13.通讀全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3分***
答:
14.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說明,而第一自然段則運用了 和 的表達方式,請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第一自然段運用這兩種表達方式的作用是什麼?***4分***
答:
15.從本文來看,發生雪崩的兩個基本條件是什麼? ***3分***
基本條件一:
基本條件二:
16.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人們利用哪些方法來預報雪崩?***2分***
答:
17.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雪崩的特點。 ***3分***
答:
《揭祕雪崩》說明文閱讀答案
13.本文主要說明了雪崩的危害、雪崩發生的條件、雪崩預報的方法。
14.記敘***敘述*** 描寫 增強文章的形象性,吸引讀者,引出下文;揭示雪崩的突發性。
15.基本條件一: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基本條件二:超出冰雪能夠承負的壓力或重量。
16.利用斷層成像技術尋找雪層聯絡的薄弱環節來預報雪崩,利用統計學來預報某一天雪崩發生的概率。
17.突發性、速度快、能量大、危害嚴重、週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