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課後反思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一學期課文中的一篇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感謝學校為我們年青教師提供這麼一次拜師的機會,在兩個月裡時間裡,邱老師毫無保留,盡心盡力對我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本人以四年級上學期《呼風喚雨的世紀》作為徒弟彙報課,現將自己對於本課的反思敘述如下:
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閱讀了有關於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深入課文奠定基礎,培養了學生課前參與能力。
上完本課後,我認識到自己在上課時的語速過快,沒有給足孩子思考的時間,對於說明文裡說明方法的運用沒有落實的教學當中,教學過程中,遺漏了一些知識點。
本人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校領導對我能及時批評,指導,我將謙虛,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篇2
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並不能靠讚揚就能保護和維繫。若教師的引導能觸撥學生的心靈之弦,使其思維和情感真正“動起來”,讓思維與文字共舞,讓精神律動,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發。教師應當在充分肯定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大膽陳述時,通過對學生的意見的恰當迴應,為學生們指名學習的方向,並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反思,評價甚至調整。
我在教學時努力做到這一點。如:“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而學生在讀時,總是讀成“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在此我引導討論兩種讀法不同的效果。孩子們在比較朗讀後,說:“上百萬年時間比百萬年時間更長,使我們更感受到了20世紀科技成就之多之大。”僅朗讀而言,針對學生朗讀的重音、速度、時間更長,使我們更感受到了20世紀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評價,再如:“剛剛這位同學讀時,我怎麼就沒有聽出他驚喜快樂的心情呢?誰願意再讀一讀?讓大家聽了就好像親眼看到科技的迅速變化。”“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聲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驚喜。”
今後,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我會堅持讓學生通過“質疑、解疑,弄清課文內容”的程式去讀懂一篇課文。讓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同時,靜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篇3
我觀看了駱正位老師執教的《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二課時的教學VCD後,自己感受頗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一學期課文中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我看後對駱正位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有如下的反思:
我覺得:駱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的語言極具親和力和激勵性,往往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高漲。他不同於一些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無論學生回答得怎麼樣,都會始終如一地用上了“你真棒”、“你真聰明!”等語句,這是我們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語句,往往有意無意間給學生的一些讚賞和“鼓勵”過頭的情景:造成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聽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有時還未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讚歎之語就已經脫口而出,匆匆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而在實踐中發現,開始的課堂氣氛熱烈,愈到後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預設環節之類的問題外,這種激勵性評價的過於頻繁和泛化,使評語的激勵性和導向作用大打折扣。
而駱老師在教學中,只是通過自己極具親和力和激勵性的語言,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品嚐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學生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快樂,體驗到學習的意義。這一點真值得我在今後教學中學習。
此外,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傾聽,善於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當學生達到理解水平時,教師激勵性評語及時準確,並富有激情。“聽到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斷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這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共同的擁有。駱老師還常常通過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並引導學生體會個性化理解和表達所帶來的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