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宮調經的中成藥及方法

  宮寒很好理解就是指子宮寒冷,暖宮調經的中成藥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揭曉。

  暖宮調經的中成藥

  ***1***血虛型

  多因大病或久病之後,身體虛弱,生血不足,或因失血所致。特點是,月經錯後,色淡,量多,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心跳,小腹空痛,身體瘦弱,精神疲倦等。治療時,應選用具有補血益氣功效的中成藥。

  八珍益母丸

  該藥來源幹明《景嶽全書》。是由益母草、人蔘、白木、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所組成。本方是以八珍湯基礎加入益母草而組成。人蔘、白木,茯苓、炙甘草能補氣健脾,脾胃健壯,消化吸收功能增強,五臟六腑得以營養;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有補血和血調經的功能,再配入益母草活血通經。聽以八珍益母丸能夠氣血雙補,適用於氣虛血虧的月經不調。服法與用量:每丸重9克,每次1—2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可參照滋補類中成藥中,選用人蔘養榮丸和內補養榮丸。

  ***2***血寒型

  多因在經期感受寒冷,或冒雨涉水,或過食生冷,造成血為寒凝,經期錯後。特點是經期後錯,經量少。色暗紅,小腹冷痛,喜熱喜按等。治療時,應選用具有溫經活血功效的中成藥。

  艾附暖宮丸

  該藥來源於清《沈氏尊生書》。是由艾炭、香附、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續斷、黃芪、官桂、吳萊芋所組成。本方取艾葉炭和香附為名。方中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養血補血;配以香附調經理氣化瘀;因寒則傷氣,用黃芪補氣健中;再配肉桂、吳茱芋、艾炭溫經散寒活血;續斷補肝腎強腰膝,所以艾附暖宮丸具有暖宮散寒調經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經行錯舌之症。

  服法與用量:每丸重9克,每次1—2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3***氣滯型

  多因精神抑鬱,憂思忿怒而引起,氣機鬱結,血液執行不暢所致。特點是月經錯後,但經色正常,經量少,小腹脹痛,脹比痛重,胸悶,兩脅脹滿等。治療時,應選用具有舒肝解鬱功效的中成藥。

  七制香附丸

  該藥來源於清《集驗良方》。是由當歸、白芍、熟地、砂仁、黃芩、川芎、白朮、香附、陳皮所組成。香附舒肝解鬱理氣調經為方中主藥;當歸、熟地、白芍養血柔肝為輔藥;佐以砂仁、陳皮理氣;白木、黃芩燥溼清熱止帶;川芎活血止痛,所以七制香附丸具有舒鬱和肝,養血調經的功效。服法與用量:水丸,每袋18克,每次6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忌氣腦憂思。

  調經暖宮的方法

  1、將生薑片敷在肚臍上

  生薑是一種常用的調味料,將其切成片敷在肚臍上對於調理月經不調、暖宮都起到不錯的功效。中醫認為,生薑性溫,具有不錯的驅寒暖身的作用,切成片後能使得生薑中的溫性成分更好的散發出來,對於促進體內寒氣的排出大有裨益。

  對於患有痛經的女性也可以試著將生薑片敷在肚臍眼上,也能起到不錯的止痛作用。

  2、按摩肚臍

  肚臍在身體中是一個很不顯眼的部位,很多人在日常保健中也常會忽視,但是,肚臍卻是人體唯一一個能被肉眼看見的穴位,經常對肚臍進行按摩還能起到不錯的調理經期的效果。

  另外在對肚臍進行按摩的時候還能促進肚臍處的氣血執行,使得此處的血液處於一個充盈的狀態,進而子宮也能得到充足血液的滋養,對其產生不錯的溫煦作用。

  在對肚臍進行按摩的時候,全身處於一個放鬆的姿勢平躺,然後雙手疊放在肚臍上,輕緩有規律的對其進行按摩,以腹腔內部有熱力的感覺為準,手部的力度一定不要太重。而處於經期中的女性,對肚臍進行適量的按摩還能調節氣滯血瘀的現象,這對於緩解痛經是很有利的。

  3、熱毛巾敷肚臍

  中醫理論中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利用熱毛巾敷在肚臍上能有助於熱氣的散發,更好的起到溫經活絡、散寒理氣的效果。

  宮寒惹來3種婦科病

  1、子宮疾病

  慢性盆腔虛損疾患,子宮發育不良,子宮萎縮,子宮內膜薄等所引起的功能低下。

  2、輸卵管疾病

  慢性輸卵管不通,粘連,積液,扭曲,僵化,積氣,炎症,通而不暢,發育狹細,擠壓不通等所引起的輸卵管功能紊亂,失調,低下。

  3、卵巢疾病

  卵巢發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卵巢萎縮,卵泡發育不良,卵子發育不良,功能低下,排卵障礙,或不排卵,排卵不規律,多囊卵巢綜合徵,卵巢未破裂黃素化綜合徵,卵泡膜未破症,卵巢不敏感綜合徵等所引起的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