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的介紹_萊菔子的功效作用

  萊菔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晒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晒乾。什麼是萊菔子?萊菔子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萊菔子的資料,歡迎閱讀。

  萊菔子的介紹

  生理特性

  本品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白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1、萊菔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2、炒菜菔子 取淨萊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時搗碎。

  性味

  辛、甘,平。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主治

  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祕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相關配伍

  1、治痢疾有積,後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2、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3、痰嗽:杏仁***去皮、尖***萊菔子各半兩。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5~12g。

  禁忌

  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蔘同用。

  相關論述

  1、《綱目》: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2、《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於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

  [1-2]

  [配伍使用]:飲食停滯,脘腹脹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陳皮、茯苓等。

  痰壅喘咳:配紫蘇子、白芥子。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儲存方法]:通風乾燥,陰涼防蛀,避強光。

  萊菔子的功效作用

  萊菔子為常用中藥,始載《唐本草》。

  別名:蘿蔔子、羅莧子、羅卜子、卜子。

  來源: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萊菔***水羅卜、汴羅卜、青羅卜、白卜蘿等多***的成熟乾燥種子。均為栽培。

  產地:全國各地均有生產。

  性狀鑑別:種子呈類圓形略扁。長徑2.5~4毫米,短徑約2~3毫米,厚約1~2毫米。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一側有數條縱溝紋,種皮薄,內含黃綠色子葉兩片,富油質。氣微味微辛。以顆粒大飽滿均勻紅棕色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有脂肪油、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消食、化痰、下氣、定喘,其原理為健胃、祛痰。

  炮製:炒用。

  性味:甘、辛、平。

  歸經:入肺、脾經。

  功能:降氣定喘,化痰,消積。

  主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腹脹滿,痢疾後重。

  臨床應用:1、用於治療腸胃積滯,適用於有腹脹、腸鳴、噯氣吞酸、腹瀉後重等症狀者,常配山楂、麥芽、神曲等。近年來,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中,利用萊菔子的破氣導滯作用,加入大承氣湯中,加強消導作用,方入加味大承氣湯。

  2、用於治療咳嗽痰喘,對慢性喘息性氣管炎見證偏熱、偏實者較合適,取其有化痰而降氣的作用,從而減輕喘嗽,配蘇子、白芥子等,方入三子解喘湯,或配白果、陳皮、熟地等。方如萊菔白果湯。

  使用注意:1、萊菔子用於降氣消食時宜炒用,用於化痰定喘時宜生用。一般情況下也可生、熟各半。

  2、久服萊菔子,恐其破氣較甚,可酌加北芪、白朮等調補;

  3、前人有謂服人蔘、黨蔘者忌用萊菔子。但實際上兩者並非配伍禁忌,合用後不會產生什麼劇烈反應;只不過是人蔘、黨蔘補氣,萊菔子破氣,體虛者既已服參,如又服萊菔子,恐其會抵消補氣作用而已。

  用量:3~9g。

  處方舉例:萊菔白果湯:萊菔子9g,白果9g,熟地18g,陳皮6g,杏仁9g,水煎服。

  附:地骷髏

  本皮為萊菔子成熟後,拔出地下枯瘦多筋無肉的蘿蔔,洗淨晒乾後亦供藥用,名枯蘿蔔***仙人頭***。味甘性平,如肺經。功能:利水消腫,宣廢氣。主治:肺癰,解煤氣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