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觀後感悟

  匠精神是匠人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經人傳承的文化積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國工匠》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大國工匠》觀後感篇一

  紀錄片中,“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歎為觀止。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由此兩能,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誇張,平時的敘述就是歲月裡無限追求的燒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筆者從《大國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迸發出來的勞動精神,勞動之美。對於廣大觀眾來說,《大國工匠》早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電視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彷彿就在昨天,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有我們老一輩勞模的精神再現,也有當今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這個載體,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國通過勞動,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一個個歷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裡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 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裡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歎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鑑《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築夢”的旅程。

  《大國工匠》觀後感篇二

  工匠精神是匠人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經人傳承的文化積澱,是不驕不躁的人文底蘊,是對產品品質執著堅持的自我要求。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質量問題層出不窮。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不然。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進自己的工藝。正是這種高效率的重複工作使產品在雙手中昇華。工匠們對細節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如今,工匠精神衍生出了更深遠的意思。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工匠這一職業所具有的素質。它更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如果說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所在,那麼一個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主體的企業,就是民族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國家財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工匠”,他就是我的師傅左治建,我的師傅是一位嚴肅但可愛的人。師傅在平時的生活總是一位“獨特、沒架子、絕對的真心朋友”,但是隻要他的雙腳一踏進焊接間,戴上焊。他的眼裡就只有產品,只有待焊零件。對於師傅而言,工作是第一位的。其中產品質量最為關鍵,對於產品質量的追求,只有最好沒有將就。師傅的工匠精神感染著焊接間的每一位師兄。我相信每一位師兄都想成為師傅那樣的人,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現在的企業裡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工匠精神,而這種工匠精神同樣也激勵著企業的員工,工匠精神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他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而“工匠精神”不能只是說說而已,付出實踐,才能坦然面對風暴來臨。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工匠精神,爭做下一個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觀後感篇三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裡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裡,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通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