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國工匠觀後感演講稿

  《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在這周晚自習期間班主任同我們一起今年五一期間的特別欄目,《大國工匠,匠心築夢》,看完之後感慨很多。

  大國工匠,技藝精湛,令人歎為觀止,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等等。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由人不折服!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我以後一定努力好好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認真精神,把這些精神應用到我的專業課學習中來,刻苦紮實的學習專業課知識,在實訓時積極認真參加實訓,多練習,以創造出一個優異的成績而努力!

  篇2

  學校在晚自習期間安排我們全校師生觀大國工匠,令我感受頗深。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

  大國工匠中高階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裡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該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後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篇3

  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湧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願到生產一線工作,要麼經商做生意,要麼考公務員,使得我們製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

  抓質量要一絲不苟。“大國工匠”中的幾位高階技師,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幹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苟,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製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效能從使用者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恆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未來的高階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為。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賴於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也使得中國的製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通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為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製造小型產品,現在升級為製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現在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才會大有作為。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啟發的。希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鑽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為百聖源的工匠,成為中國的工匠。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裡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裡,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通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看完“”的人

1.央視大國工匠觀後感1000字

2.關於《大國工匠》觀後感的演講稿

3.央視大國工匠觀後感

4.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觀後感

5.2016紀錄片大國工匠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