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大型電視系列片《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6日晚在北京電視臺首播。《正道滄桑》以500年來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脈絡為敘述骨架,通過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自信源自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新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喚起自信、凝聚自信、堅定自信、昇華自信的發展史。自信既是中華民族頑強抵禦外侮、爭取翻身解放的信念寄託,也是堅持改革開放、勇於探索新路的內在定力,更是致力民族復興、祈盼美夢成真的力量源泉。尤其是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價值認知多元、圓夢重任在肩的當下,自信的意義更顯重大與深遠。

有自信才會擁有自豪。蕭伯納曾經有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信睿智的中國人書寫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人間傳奇,如今邁向了“強起來”的歷史征程。曾經的輝煌讓我們充滿自豪,未來的美景仍需用自信寫就。《正道滄桑》傳遞出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可以將億萬國人集合於“中國夢”的旗幟之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有自信方能實現自強。“中國夢”是惠及民生的幸福夢,是民族振興的強國夢,每一箇中國人都是“夢之隊”不可或缺的一員。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進入關鍵期的背景下,實現強國之夢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這就需要人人心中充盈自信。

有自信才能恪守自律。但丁曾說,“能夠使我飄浮於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汙的,是我的信心。”如何讓官員以清正之身投入圓夢行動,“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等警示之語,道出了努力的方向。

自信出凝聚力,自信出感召力,自信出戰鬥力。累積個體自信度就能形成社會公信力。期待《正道滄桑》彰顯的“自信”宣示,煥發出億萬國人共赴“中國夢”的昂揚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