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經怎麼治療

  代償性月經是指與月經週期相似的週期性非子宮出血,其原因可能與激素水平的變化。下面小編整理了治療倒經的辦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治療女性倒經

  1、冷敷止血。即讓病人取坐位,頭後仰,將冷水毛巾敷於前額。並用乾淨棉花浸透冷水,敷於鼻樑骨上,上齊雙目,下齊鼻尖。

  2、壓迫止血。即甩手指分別壓迫兩側迎香穴***鼻翅旁開二-分凹陷處***,同時將大蒜搗成泥,敷於兩足心。

  3、藥物止血。可用白茅根60克,小薊50克,灶心土***打碎***20克,煎湯服。也可用鮮生地50克,鮮藕兩節***洗淨***一齊搗爛,擠汁服。

  倒經症止血後,平素常以調經來達到治本的目的。應按熱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則,分型論治。

  肝經鬱火型患者經前或經期吐血,衄血,量多色紅。平素心煩易怒,兩肋脹痛,口苦咽乾,尿黃便結,月經可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紅苔黃,脈弦數。宜用清肝引經湯來疏肝清熱、降逆止血。

  肺腎陰虛型患者經期或經後吐血,衄血,量少色黯紅。平素可見頭暈耳鳴,手足心熱,兩顴潮紅,咳嗽咽乾,月經多見先期量少,舌紅或絳色,苔花剝落或無苔,脈細數。宜用順經湯滋陰清火,引血下行。

  患倒經症的女青年,平時要注意生活規律,心情愉快,在月經期間要避免劇烈運動和精神刺激,忌服椒姜辛熱之品,再對症治療,倒經症能夠治癒。

  倒經的簡介

  月經是性成***女生理表現的主要特徵,是在內分泌系統的週期性調節下,子宮內膜發生週期性變化而出現的週期性子宮出血,屬於正常生理現象。而倒經是指婦女於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就會出現有規律的、同期性的鼻血,有的還會伴有吐血、外耳道流血、眼結膜出血、便血等,現代醫學稱為“代償性月經”或“替代性月經”,此種現象若反覆發作不愈,往往會導致月經週期紊亂,嚴重者會引起貧血症而影響身體健康。由於鼻粘膜等上述器官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較為敏感,雌激素可使其毛細血管擴張、脆性增加,因而易破裂出血。有人認為鼻粘膜與女性生殖器官之間有生理上的聯絡,故倒經多為鼻粘膜出血。也有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引起倒經的原因。此病多見於青春期女性。

  倒經的病因

  在鼻中膈的前下方,分佈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些小血管既淺又脆弱,極易發生出血。鼻黏膜上皮細胞某些特殊部位對卵巢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十分敏感,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可使鼻腔黏膜發生充血、腫脹,甚至像子宮內膜一樣,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驟然下降而發生週期性的出血,並非是什麼子宮的血“跑”到鼻子中去了。

  還有的人出現“倒經”是由於子宮內膜異位被轉移到肺內去了一部分,醫學上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者子宮內膜被轉移到子宮以外的其他地方,也叫“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在月經來潮時,或因刮宮、剖腹產、子宮切除手術等,引起了子宮內膜的脫落,其碎片可隨著血液、淋巴液的流動而轉移到肺部、消化道或皮下組織等部位。當月經來潮時就表現為異位的子宮內膜和原位的子宮內膜同時接受雌性激素的調節,發生週期性的增生和脫落,在脫落時即可出現痰中帶血或咯血現象,週期性血尿、嘔血、鼻衄、便血及皮下出血等。如在肺內帶有子宮內膜,這些婦女除了經期“倒經”外,往往還同時伴有痛經、月經紊亂和不孕症。到了絕經期,隨著月經的停止,咯血也不再發生。其他“倒經”一般出血量不大,對人體健康影響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