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有多大反思範文

  《一億有多大》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1億有多大的問題,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教材安排了一個各小組間互相交流實驗方案的環節。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感受。並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向他人學習,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習慣。

  1.允許學生大膽猜想。在猜想1億有多大的時候,學生根據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能會結合不同的量進行猜想。例如: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間房子吧!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山那麼高吧!等等。而且對同一種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爭論可能會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億粒大米能裝滿1間房子,有的學生可能認為大米粒那麼小,一個大衣櫃就裝下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大膽的想像,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學生充分的爭論,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2.適時進行指導。在學生所猜想的事物當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學生能夠實驗測量並進行推理的範圍。但教師此時不要急於否定學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確定研究物件的時候,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考慮實驗的可操作性,選擇容易找到,並容易測量的材料。在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選擇不同基數的物品進行測量,對實驗的精確度會有影響。

  3.提供幫助學生對照感受的素材。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個結果可能也是比較抽象的,很難想像得出來。教師應提供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幫助學生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直觀感受實驗結果的大小,進而體會1億有多大。

  篇2

  這節活動課,我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經歷猜測、實驗、推理等過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動,從而充分感知1億這個數有多大,並獲得成功的體驗。一開始上課,我設計了猜想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 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有的學生說:“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小山那麼高吧!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個房間吧!有的學生說:“大米粒太小,能裝滿一個衣櫃吧!”還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並未扼殺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給學生10條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1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1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高度,再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1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測量,就測量一本書的面積,這樣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區域性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