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學反思範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學期又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地理教學,我覺得對學生地理學科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下面重點來說說個人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的反思心得。

  地理學習興趣培養與成功的教學過程互為因果。興趣是地理教學過程的強大動力,它促成教學過程的良性迴圈。一個分數的出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只決定於學習的成功,而且是反覆的成功,因此,進行教學評價,興趣狀態比分數更為可靠。教師應該經常注意瞭解學生的興趣狀態,作為自己改進教學的基本依據。

  影響地理學習興趣的因素:

  學生的興趣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教學系統的要素:教材***教學內容及其載體,教學手段***、學生、教師都與學生興趣的形成、發展息息相關。

  1.教學內容是地理學習興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識鮮明地體現著地理興趣培養的趣味性特點。由於地理環境的空間廣大性,直接觀察必須走出教室,大量的間接感知又須藉助特定的教學手段、地圖等影象和教師、教材的直觀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於感知困難,使地理事物總是顯得那樣新奇、生動。地理感性知識是興趣源泉的源頭,它既是地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獲得理性知識的基礎。面對學生缺乏表象的頭腦,不可能喚起探究的熱情。滿足了學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養興趣的道路上邁出了有力的第一步,並且往往由此直接產生探究理性認識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學對於興趣培養乃至整個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

  地理理性知識以綜合性為其特點,蘊藏著地理環境中形形色色的奧祕。對其趣味性的體驗在於進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來的,區域特徵是比較而來的,規律和成因是分析綜合而來的。如果要求學生在思考失敗的情況下去死記硬背結論,勢必抑制興趣的形成。

  知識的意義在於運用。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進一步獲得對知識需要的體驗,"感到知識具有使人高尚起來的力量—很難找到比這種感覺更強烈的刺激來推動求知的興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動***智力的、動作的***進行的又快又好,令人欽羨。例如,當學生看到軍人、探險者或考察隊僅憑地形圖即可在陌生的地區活動自如時,自然要激發出掌握讀圖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學生學好新知識的條件,使學生在獲得順利完成操作的滿足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的成功。

  滲透在知識教學中的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使學生經常獲得能力增強的體驗,不斷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豐富和滿足,從而推動著學習興趣的發展。

  2.地理教學手段是興趣培養的重要條件

  地理教學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掛圖、模型、標本及視聽軟體***、地理學具***課本、地圖冊、作業冊、顏色筆等***與視聽裝置、地理專用教室、地理圖、地理室外觀察點等是地理知識內容的載體,是地理教學內容——興趣源泉流向學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提供相當一部分地理感知,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需要與幫助學生成功地進行學習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學生是地理興趣發展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興趣發生發展的根據,興趣培養必須遵循學生興趣發生發展的規律。

  ⑴學生對處於自己"最近發展區"的知識最感興趣,因為用力跳夠得著的果子不僅能使他體驗到需要,而且能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可能,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興奮,獲得果然成功的快樂。

  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是我們確定其"最近發展區"的依據。如果不瞭解、不顧及學生的基礎,盲目地照本宣講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學失敗的同時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存在著個別差異。基礎不同,形成興趣的興奮點也不同。有的學生興奮點在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上,有的學生則會在努力獲得了及格分數後高興得跳起來。承認並照顧到這種差別,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學習。

  ⑵學生對掌握著主動權的學習感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習者自己對學習活動的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閱讀檢索、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向教師質疑、發表見解等主動方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義,增強自信心並提高學習成功率。

  ⑶學生對地理野外觀察、地理觀測、參觀訪問等室外教學活動感興趣。室外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最直觀的感性知識,激發出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許多在教室內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

  ⑷學生對具有遊戲性質的教學活動感興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決定的。

  ⑸過重的負擔抑制學習興趣,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疲勞、煩燥聯絡在一起。

  ⑹地理學習的反覆失敗能引起學生對地理課的厭惡,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枯燥的死記硬背和糟糕的成績聯絡在一起。

  ***二***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與之有關的地理知識,才能駕御整個課堂,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吃準,吃透,吃深教材,並且還應該掌握與之有關的,相關聯的本學科或相鄰學科的知識,將其適度且充分的連結到整個教學環節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藉助於網路資訊科技,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我反覆反思,總結經驗,認識不足,揚長補短,要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應該努力做到:

  一、加強備課,優化課堂結構

  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點,領會新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教材教法寓於一體,教師和學生珠聯璧合。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提出目標、展示問題、獨立探究、組織討論、練習檢測、矯正反饋、總結目標”這種教學結構模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處於積極思維狀態,都能得到知識能力方法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學方法應該在傳統教法上有所創新,以促進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應善於換位思維,“知學生所思所想”,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超前的預測,準確的判斷。同時應瞄準“知識的發散點,能力的發展點,問題的關鍵點,教材的重難點”,創設問題情境,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因勢利導。

  二、創新訓練方式,促進主動應用

  學習地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和理解知識,而是為了實際應用。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應充分重視課堂練習對地理知識的檢驗作用,並重視對練習的指導,以提高訓練質量。

  1.精編精選練習。練習要符合新大綱能力要求,應涵蓋每章節的基礎知識,既有鞏固知識,加強記憶的基礎題,也有培養能力的難易適中的提高題,以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層次性、啟發性、導向性。

  2.突出變式訓練,學生中普遍存在“知識遷移能力差,知識運用不靈活”的現象。因此,地理知識要儘可能圍繞問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提問,並通過變換條件,甚至變換題型或設計新題型來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知識整和能力,改變思維方式。

  三、創新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中教材內容能否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才可能順利進行。搭配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會使教學產生不同的效果。

  總結經驗,認識不足,揚長補短,要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應該努力做到: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給我很大的觸動。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認為:領悟大綱是教學的基礎,把握教材是教學的關鍵,巧用媒體是教學的手段,發展能力是教學的目標。

  ***三***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期末考試成績以均分50分而告終。而八個班只有三個班均分超過50分。回顧這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頗有感慨。現對這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1***學生的基礎差

  與往屆的學生相比,這屆學生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學生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些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①完全不學習型

  佔有小部分比例,每班約為2---3人,這些人上課除了打瞌睡,就是雙手抱在胸前,目光呆滯,一愣就是一節課。任你花言巧語還是天方夜譚,我則穩如泰山面不更色,心不跳。

  ②偶爾學習型

  佔有相當大的部分比例,約為三分之一。這部分人偶爾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但稍縱即逝,且不求甚解,沒有追根求源的精神。即使有時會問老師題但問過拉倒,聽不懂也就算了。

  ③半夢半醒型

  約佔三分之二的比例,這與初中沒有學過地理有直接的關係。但同時也暴露了中國教育的弊端: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乎視社會生活的恩賜;過分強調的終極目標的相同,而乎視他們起跑線的不同和學生的個性差異。我個人認為,中考考600分的學生與考400分的學生學習同一套教材,面對的是同一張高考試卷,這對考400分的學生來講,這種競爭是不公平的。

  同時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被圈在教室裡。每天有大量的作業。雙休日和假期又被沒完沒了的補習班所包圍。學生身體素質差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少了,基本的生活常識也沒有了。如我們在講“天氣”的時候,上課時我說:“氣溫降低了,天氣會……”學生接下來說:“變暖。”再如我們講到風向的時候,學生理解為向東邊刮的就是東風。

  高一地理是高考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最難點,在高考中佔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初學地理的人學習起來肯定會有難度。我們這類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績在400分這一檔次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難。上課學生聽不懂,而教學內容又是高中三年中最為繁重的。因而對這部分的學習,學生基本處於懵懂狀態,收穫百分之五十也就不足為怪了。

  ***2***學生的整體素質低

  洞察這屆學生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好玩樂,怕吃苦,凡事我行我素,享受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該怎麼過。我也曾與幾個學生交流過。我問他們:“你們將來打算幹什麼?”回答:“不知道”驚人的相似,可怕的驚人,難道這就是目前高考制度下塑造出來的國家棟梁?試想我們的國家沒有高素質的人材嗎?當然不是,但畢竟是少數人。而我們現在所面對的這一批學生將來才是社會的主流,是生力軍。難以想象一旦他們掌管了我們的國度,我們的社會將會向哪個方向發展。

  在這學期的教學方法上,我沿襲了以往的教學方法,但綜合前邊的因素,再加上這學期教學任務重,課時比往屆又少了一課時,這些教學方法用在這屆學生身上並不適用。放慢教學進度,完不成教學任務,因而調整教學方法也有很大的難度。下學期我們要適當調整教學方法,以讓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