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的成語典故

  “飲鴆止渴”比喻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其嚴重的結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東漢的霍諝,從小就很有膽識。他十五歲時,他舅舅宋光由於秉公執法,得罪了一些權貴,被他們誣告篡改詔書,關進了監獄。霍諝知道舅舅為人正直,不可能幹這種事,就給大梁商寫信,為舅舅辯白。

  信中說:“宋光身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為朝廷效力。他怎麼會冒著死罪去篡改詔書呢?這不就是人為了充飢去吃附子***一種草藥,有劇毒***,為了解渴去飲鴆***“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斷氣了。他怎麼可能這樣做呢?”

  樑商讀了信,覺得說得有道理,把信拿給皇上看。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

  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鴆:古代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飲鴆止渴"常誤寫為"飲鳩止渴",應注意。】

  出自《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原文】

  霍諝字叔智,後漢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梁商者,以為妄刊章文,坐系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曰:天覆厚恩,愍舅光冤結,前者溫教許為平議,雖未下吏斷決其事,已蒙神明顧省之聽。皇天后土,實聞德音。竊獨踴躍,私自慶幸。諝聞《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漢世所宜遵前修也。傳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斯蓋謂大小窳隆醜美之形,至於鼻目眾竅毛髮之狀,未有不然者也。情之異者,剛柔舒急倨敬之間。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諝與光骨肉,義有相隱,言其冤濫,未必可諒,且以人情平論其理。

  相關人物介紹:

  霍諝,字叔智,後漢魏郡鄴人,仕郡,舉孝廉,稍遷金城太守。性明達篤厚,能以恩信化誘殊俗,甚為羌胡所敬服。遭母憂,自上歸行喪。服闕,公車徵,再遷北海相,入為尚書僕射。

  是時,大梁冀貴戚秉權,自公卿以下莫敢違忤。諝與尚書令尹勳數奏其事,又因陛見陳聞罪失。及冀誅後,桓帝嘉其忠節,封鄴都亭侯。前後固讓,不許。出為河南尹,遷司隸校尉,轉少府、廷尉,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