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醫養生有什麼好方法
中醫認為,十二月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適溫寒、慎房事等綜合調養。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冬季中醫養生的方法吧。
冬季中醫養生的好方法
1、冬補以溫補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養生:因人、因地而異。
2、越冷越喝水
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內,很少外出活動,但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就會減少。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3、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
因為面板下的微細血管因酒精而迅速擴張,血液會由於表面擴大而快速降溫,所以喝了酒之後反而容易感冒。專家建議,冬季暖身最好喝生薑紅茶。因為紅茶中的紅色色素有提高體溫的作用。生薑中的成分具有利尿、發汗的功效。
4、11點前睡覺是最慳的補藥
最簡單、最便宜、也最好的進補是早睡,每天不晚於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之於人體就相當於冬季之於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睡著了陽氣才能藏入身體,醒著陽氣浮於體外,這個時候睡覺了,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都補了。
5、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裡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晚飯後,人的活動量會減少,為了避免食物堆積,應少吃點,並選擇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為好,肉類、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還有養胃、安神的作用,推薦老人可以吃些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
6、活動手腳,多慢跑
冬季保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於調節新陳代謝機能。由於立冬後,天氣漸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鍛鍊專案的選擇也要因人而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能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等。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應避免冷空氣的刺激,運動最好選擇在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以免誘發疾病發作。
冬季健康飲食的方法
1、冬季進補的原則
1.1、肉類選擇要適當:捨棄內臟類、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及帶皮的肉類。此外,加工食品例如:蝦餃、燕餃、丸子等火鍋料油脂含量更是不容輕忽,更要適量攝取。
1.2、喝湯浮油先撈掉:煲湯時,建議肉類可以先去皮,另外不要忘了喝湯前,可先將浮油撈掉,以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取。
1.3、原味攝取最美味:燉補高湯往往含鈉***鹽***、味素量高,利用藥膳食材***如:當歸、枸杞、紅棗、黃耆***的獨特風味,以及新鮮食材***如:蔥、姜、蒜、菇類***的鮮甜美味,讓您吃進美味的同時,也能吃得更健康。
2、冬季飲食的禁忌
不宜經常食用砂鍋菜。使用砂鍋燉制的菜餚,由於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化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
不要喝過熱的飲料。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面板粘膜損傷,蛋白質在43℃開始變性,胃腸道粘液在達60℃時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以上時,血細胞、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不要在冬季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