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有什麼好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或是生病之後,首先會採用中醫中藥的方法來醫治。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養生的好處
一、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說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中醫以“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的論述強調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就可保證不發病或雖病亦不重。未病先防正是與現代“預防為主”的新醫學模式相吻合。它包含著調養精神、體格鍛鍊、合理飲食、適時養生、科學用藥等豐富內容。
二、既病防變,治在發病之初。也就是說在患病以後,要積極採取措施預防疾病加重。一般來說,疾病的轉變是由表入裡,由輕變重,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轉變途徑,做到早期診斷,有效治療,治在疾病發作加重之先。
三、除邪務盡,使病癒防復。所謂“愈後防復”,就是指在病癒或病情穩定之後,要注意預防復發,時刻掌握健康的“主動權”。一般病人初愈後,大多虛弱,這就要求在康復醫療中,做到除邪務盡。針對患者氣血衰少,津液虧虛,脾腎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點,採取綜合措施,促使臟腑組織功能儘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癒,病不復發的目的。
女性中醫養生的方法
1、神養
心情愉快,性格開朗,不僅可以增進機體的免疫力,而且有利於身心健康,同時還能促進身體骨骼裡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來,使得面板紅潤,面有光澤。所以,應該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
2、睡養
保證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並做到起居有時、娛樂有度、勞逸結合。要學會科學生活,養成現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菸限酒,不在月經期或產褥期等特殊生理階段同房等。
3、動養
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生育過的女性,更要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天至少半小時。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強體力和造血功能。
4、食養
女性日常應適當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食物。如動物肝臟、腎臟、血、魚、蝦、蛋類、豆製品、黑木耳、黑芝麻、紅棗、花生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5、藥養
貧血者應進補養血藥膳。可用黨蔘15克、紅棗15枚,煎湯代茶飲;也可用麥芽糖60克,紅棗20枚,加水適量煮熟食用;還可食用首烏20克,枸杞20克,粳米60克,紅棗15枚,紅糖適量煮成的仙人粥,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貧血嚴重者可加服硫酸亞鐵片等。
日常適合看中醫的人群
1、過敏性疾病
溼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於免疫功能紊亂。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藥後容易反覆。
而中醫是跳出區域性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 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3、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4、呼吸系統疾病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癒”。之所以很多醫生這麼說,是因為西醫對治療感冒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細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藥辨證治療,可能一兩天就會痊癒。 另外,咳嗽、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適合中醫治療,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5、複雜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風溼病、中風後遺症、腫瘤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通過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6、非器質性疾病
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祕、心情煩躁等症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症狀選藥,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