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碩士論文例本

  最近30年以來,全球各國的金融體系並不穩定,頻頻爆發的金融危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慘重的代價。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金融危機下教育投資及理財思索

  “家庭收入減少了,還讓孩子上培訓班嗎?”“在這種形勢下該縮減孩子的教育投資還是應增加?”隨著金融風暴的襲來,國內也開始出現經濟不景氣,一些行業受到衝擊,許多企業開始裁員。這些舉動也波及到了一些家庭,家長們開始思考,面對金融危機,如何做出教育投資的正確抉擇,如何利用這一時機做好孩子的財商教育。面對危機家長更為理性投資教育,不管是孩子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是個人抵禦金融風險的一種手段。家長在教育方面對孩子投錢,就是為了提高孩子未來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瑞思學科英語CEO夏雨峰根據採訪情況來看,與經濟危機前相比,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開始趨向理性。李先生,出租司機,女兒正上初中。他說自己雖然收入有所下降,但並沒有打算改變女兒的教育資金投入,“還是儘量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吧,只要我們能負擔得起。”

  而金女士的情況則有不同,她原本是一家汽車4S店做銷售,因為汽車行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現在已被裁員,家裡每個月就少了2000元的收入。“說到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還是不能省,衣服、玩具,這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了,但給女兒報的舞蹈班並不打算取消。”大多數受訪父母覺得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經濟壓力也相對增大,但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家長的普遍心態大多都是“再窮不能窮孩子”,會盡量保證孩子教育資金的投入,即使縮減孩子費用,也只是一些非必須專案,如衣服、文具、遊戲玩花費等。中國素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家長們這種“不差錢”的想法,其實正是國人重視孩子教育的一種體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於教育的看法已經有了一些改變。很多人認為,給孩子在教育方面花的錢,不僅僅是一種投入,更是一種投資。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人,具備抗風險的能力越高,其工作往往也越穩定;反之,前途就越渺茫。一個人文化素質與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與其教育投資,尤其是未成年時的家長對他的教育投資成正比的。可以說,家長投資孩子的教育,不僅能產生滿足現時家庭精神生活或個人心理需求的效用,還能在未來為家庭或個人帶來物質上的收益。

  教育投資也許回報期長了一些,但是這種回報卻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期待的。教育投資已經或正在成為居民消費的首選專案和重要部分,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了。當然,教育投資並不僅僅是指家庭對子女的金錢投入,也包括文化投入、時間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等。而且教育投資也並非越多越好,它同樣面臨著一個適度的問題,否則也可能過猶不及。

  家長焦慮易產生教育誤區金融危機突顯兒童理財教育重要性:當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經濟困境,這更提醒我們,兒童時期的理財教育有多麼重要。早教育,早進行系統性的理財教育,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新浪財經初三學生海天跟記者說,最近父母總是反覆和他強調,現在工作難找,競爭很激烈,抓緊學習很重要,如果今年高中考不上,未來就沒希望了。開學前幾天,父母已經把整個學期的學習計劃、補習計劃都排滿了。這讓海天感覺厭煩,覺得讀書一點意思也沒有,被逼急了有時會閃過輕生的想法。

  北京市青少年服務檯的工作人品介紹,像海天這樣因學習壓力變大前來諮詢的人數比以往上升了近三成。他們的家長普遍因金融危機而產生競爭壓力,並且把這種壓力轉化為對孩子更嚴格的學習要求。對此,心理諮詢師分析說,一些家長往往把一次失敗和終生失敗關聯起來,急切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建議家長首先應該放鬆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發揮自身特長,在這個基礎上循循善誘,激發孩子的求知天性,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進取心。

  面對金融危機,還有的家長認為我們遭遇經濟蕭條,不希望孩子將來也遭遇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於是加大孩子的教育投資,讓他在正常學習之外參加更多的輔導班,掌握過硬的本領,即使遇到金融危機,他也不至於被公司裁員。越是經濟形勢不好,家長內心深處的安全需求越強烈。這也是非理智心態的一種表現,除了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外,還會將這種隱形的精神壓力轉向孩子。讓孩子瞭解經濟情況一項對舊金山市場274戶家庭為期10年的調查發現,賺錢多少並不會對未來的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不過,一家人能否一起坦率地討論所面臨的經濟總是卻有確會影響幸福———談論得越多,感覺越好。———調查機構經濟情況不穩定的時期,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告訴孩子經濟狀況,讓孩子瞭解家庭收支,讓孩子與家長共同承擔,既是對孩子的誠實,也是對孩子的鍛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們無所不言。關鍵是既要解釋清楚情況,又要只告訴他們那些他們該知道的事情,但家長不要過分渲染恐慌情緒。儘量保持以往生活的節奏和狀態,讓孩子從心理感到即使家庭經濟狀況有些變化,但事情仍在父母的掌握之中。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即使被裁員也努力掩飾,不要小瞧孩子,他們照樣能從父母的細節表現上看出端倪,不明所以的他們會更加敏感和恐慌,不知道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要給孩子信心,讓孩子們幫助你找到節約的辦法或者更好地支配開支,只要全家共同努力,照樣可以過得很開心。心理學家們已經證是:從購物和財產上面得到的快樂轉瞬即逝。

  給孩子們一些權力,讓他們在家裡如何節約開支的問題上有發言權,這比給他們買昂貴的禮物更有意義。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校的楊國斌表示:雖然目前金融危機影響開始顯現,但對家長教育資金投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無論是增加教育投入還是縮減教育投入,家長首先要理性分析,既不盲目跟風也不過度恐慌,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最重要看是否對孩子將不定期發展有利。專家觀點:理財教育從孩子抓起許多教育專豪發出呼籲:理財教育應從孩子抓起。這應該可以說是金融危機對我們的一個啟發。

  據介紹,從心理特點和可接受程度來分析,中國青少年理財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一般經歷四個階段:0-6歲的萌芽期,6-12歲的確立期,12-18歲的發展期和18歲以後的昇華期。前兩個階段是樹立孩子正確“理財觀”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裡,怎樣正確地向孩子們解釋錢?該不該給孩子錢?如何讓孩子知道愛惜錢?怎樣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和使用錢等等,都是家長、教師所面臨的一些難以迴避的問題。早在兩年前,上海交大人文學院副院長姚儉建就曾作為市政協委員,提交了有關在中小學設定理財教育課程的提案。

  姚儉建認為:“由於受傳統‘不言商’思想影自,大多數學校和家庭都避諱和孩子談錢.他們對青少年理財教育還很陌生。雖然教材中加入了相關的內容但大部分老師依然認為學這個沒有用。而目前這些教育形式尚缺乏系統性,各部門的活動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根據學±年齡特點設定的中小學理財教育還沒有成型,難以形成科學的體系。所以實質性地把孩子的理財觀培養成日常生活的習慣,才是邁入理財教育的關鍵。”當今的孩子在花錢和掙錢之間有一個真空:理財。沒有經過理財教育的孩子,很多隻知道花錢,缺乏正確消費觀念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如果說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前奏和預演。在這個時代,理財教育不應該再是一個空白。尤其是致力於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孩子理財教育就更不能缺失了。

  篇2

  論金融危機下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措施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面臨的問題也在增加。一般來講,要素稀缺和市場需求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路徑依賴,全方位創新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順暢推進的系統保證,產權構建和模式選擇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制度保障,政府的大力支援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助推器和潤滑劑。我國財政部、科技部日前聯合公佈的《2009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專案申報指南》指出,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在支援方式上將加大對重大專案的支援力度,突出支援對發展區域經濟、延長產業鏈、培育新興經濟增長點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的整合配套技術成果。

  1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內涵

  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是農業科技產業化過程中的必要階段,是解決現有成果轉化率不高的重要途徑。以農業科技成果為起點,進行成果的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明顯的特徵是成果找市場。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指農業科技成果的流通過程,以成果為起點,以市場為終點,使知識形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變為物質財富;廣義的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包括技術的研究***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研究***及其在農業***產業***中擴散滲透的企業化、商品化過程。

  從產業化執行機制的角度來看,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有幾個基本特徵。作為產業化物件的農業科技成果,具有先進性和成熟性,能夠向外擴張農業生產可能性邊界,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力。從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執行過程看,具有市場導向和一體化執行的特點。市場需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執行的主要動力。一體化執行是在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配置農業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資源的基礎上,形成農業科技成果研究開發一成果運用試驗成果規模化生產和營銷的有機過程。從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執行的效果看,農業科技成果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高、經濟和社會效益良好,促進農業增長的功能顯著。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基本內涵是通過市場整合,在農業科技進步在推動力和科技成果市場需求拉力的作用下,通過對先進、成熟、能推動農業生產力發展、有較高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商品生產和進行市場營銷的技術經濟活動,以加速農業科研、生產、市場一體化。

  其目的在於通過完善產業化配套條件,有組織、有目的地將農業科技成果進行組裝配套,擴大生產規模,使其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並達到規範的物化和商品化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以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本質是將不同的產業化主體通過科技成果相互連線,科技成果在各主體間通過技術轉化以及市場調控進行流通,實現其商品化並最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環節是成果的商品化和技術市場交易。也就是說,農業科技成果只有在市場經濟調控下首先實現了商品化,才能通過技術市場流向生產領域或技術消費領域的過程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其意義也就是通過產業化,加快科技成果與市場結合,使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同時,在市場交換中產生經濟效益以及由其自身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從而實現科技經濟一體化,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

  2存在的問題

  金融危機下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難以形成合力。由於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鏈的不連續性,各部門條塊分割,各司其職,對各自利益達到的滿意度尚且不說,就以新成果新品種的推廣速度而言也不可能說快就快。再者,推廣和經營部門因利益驅動,捨近求遠樂意推廣或經銷省外,國外的產品、種子、技術等。推廣機構本身難以滿足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要求,現行農業科技推廣機構一般是圍繞單項的技術服務。

  開展大型綜合性服務困難較多,推广部門視野窄,辦法少,服務難以及時到位,造成農業科技推廣的整體服務功能低下,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同時推廣機構及其人員在科技成果推廣過程中,主要以自身效益為準則,很少考慮到某項農業技術成果轉化後給其他部門帶來的外部效果,表現為對樹立自身社會形象。風險小,已商品化程度高,盈利高,週期短的技術等會主動積極去推廣。而對難度較大,成果推廣初期,風險較大,週期長,社會效益大的技術就不會很主動去推廣或加以拒絕。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加深,不少中小企業遇到銷售難、資金回籠難的問題,生產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經營陷入困境。調查中發現,融資難是目前困擾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瓶頸性難題。由於受到資金的制約,一些已開工的專案,不能如期竣工;竣工投產的專案因流動資金不足不能生產,影響了專案效益。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成為制約產業化的障礙。

  農業科研偏重產中研究,產前、產後科技力量十分薄弱,尤其產後科技力量不足導致了農產品加工、貯運、保鮮等可大幅度提高農業附加值的技術成果不多。而產中階段成果在轉化中的社會效益顯著,成果本身的效益大多難以實現。再就是從生產和市場角度來看,轉讓技術的成熟度存在的不到位現象,並沒有引起轉讓方普遍和足夠的重視,容易形成對所持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應用性、商品性估價過高,提出超出成果本身價值的轉讓價格與費用,無形中增大了投資風險,投資者對成果缺乏信心,難以接受使受方望而卻步,也是成果轉化過程中最主要的障礙。

  管理體制的不協調和執行機制的不完善,成為成果產業化的嚴重阻礙的中國農業科技管理體制,至今仍未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是脫節的,機構也是分散的,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和科技方針雖已確立,但目前的管理體制並不協調,科技與經濟目前仍屬於不同的管理部門。所以科技成果進入產業階段後,小規模發展還可以,但對重大高水平科技成果產業化,在發展過程中障礙很多,而這些障礙又常處於各地、各級政府管理部門,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同時還缺乏適應市場變化的靈活性,人為因素影響較大,行政干預較多、管理脫節,常常難於排除,這種體制上的老一套部門設定,不利於科技與農業經濟的結合。

  3幾點建議

  要落實好國家、省、市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惠政策,特別是要落實好所得稅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利用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有利時機,幫助企業申報有關專案,爭取上級支援,使好的專案儘快建成投產。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規模。目前,我國大多數龍頭企業發展願望強烈,應對危機積極主動,但受到資金瓶頸的制約,既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巨集觀環境下,各級政府要通過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召開銀企洽談會等形式,在龍頭企業與銀行之間搭建融資平臺,使龍頭企業能夠順利融資,保持其應對危機、穩步發展的合理信貸規模。由於出口企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較大,當前企業既要想方設法保住市場,又要穩定原料基地,還要留住熟練技術工人,企業運轉壓力較大,資金困難,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因此,建議對出口農產品檢測費用實行補貼,簡化檢驗程式、推行綠色通道、快速驗放等措施,降低企業出口成本。各級農業質檢部門要主動為出口企業提供各種有效的服務,特別是檢測方面,市縣級能不收費的不收費,能少收的少收費。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科技研發機構,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步伐,積極引進、研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不斷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加強企業對農戶的科技示範及技術培訓作用,促進生產基地的標準化生產。

  鼓勵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自己的研發機構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發機構,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能力強的現代農業企業或企業集團,增強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鼓勵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建立知名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支援龍頭企業建立自己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基地,鼓勵企業採用國際標準,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與國際接軌,提高產品附加值,對實行標準化生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加強行業協會和合作組織建設,促進企業交流與合作。認真抓好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加強規範管理,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使其遵守市場規則,架起企業、農戶和市場之間的橋樑,增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鑑外地企業、行業發展的先進技術、先進經驗,促進企業技術、資金、資訊等資源共,壯大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促進企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