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教育心得體會3篇

  在道德教育中,美德教育比道德規範教育更具有優先性,無論是誰,只有擁有美德的人才會遵守道德規範。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傳統美德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傳統美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篇1

  美德是人類長期積澱的良好習慣與優良傳統的薈萃,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中華民族素來有文明禮儀之邦之稱,有著五千多年的優良傳統,更有諸多惠及我們每個人的傳統美德。一張燦爛的笑臉、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不經意的牽手……這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凡、那麼的不起眼,可正是這一個個、一次次,讓無助的小孩感到了溫暖,讓生分的彼此變得親近,讓失落的少年找回自信,讓孤僻的心靈融入快樂的家園……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需要美德,需要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構築我們美好的和諧家園。與人交往要以誠相待,要誠實、誠信,不能言而無信,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重,要多替別人著想;做事要踏實、要勤奮、要有始有終,做每一件事,只要是自己經過考慮決定要做的,就要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懈努力,要勤奮耐勞,更不能半途而廢;要樂於助人,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只有互相幫助,我們做事才會事半功倍,人與人之間也會因此而更加親近……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將愛心與溫暖相互傳遞,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也才能讓我們的傳統美德之花永遠鮮豔而芳香,也才能讓美德代代流傳。

  自參加soho基金會組織的美德專案培訓以來,我們師生對美德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自美德課程開始以來,學生變得更加活潑可愛了,更加聰明乖巧了,更加惹人愛了!通過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對每一個話題的實踐都非常到位,效果很明顯。尤其通過禮貌、乾淨、尊重、團結等內容的學習後,學生都勤於實踐、樂於實踐,能時刻以學習的主題為自己行為的準則。現在,學生見了任何人都比以前禮貌了,也能為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是個人衛生,還是能做到的其他衛生,都比以前乾淨徹底了,同學之間、夥伴之間也更加團結和諧了,所有孩子變得更有自信、更有活力了。

  總之,通過對美德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學生變得更可愛了,小傢伙們經常得到家長和老師們的讚揚!我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更加惹人愛,一個個小傢伙都會在和諧美好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傳統美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2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能生活在這個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養育了我們,如果沒有我們親愛的父母就不會有我們的存在。我認為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不但教會了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第一,而且還教會了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記得最刻骨銘心的一件事:“我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在寒假期間,也就是 農曆臘月28日那天, 我與父親每人背一大背籃青菜到 集市上去賣,從28日凌晨3點鐘就開始出發,途中老父親由於不小心扭傷了腳,可沒辦法,老父親只得強忍劇痛,硬著頭皮一顛一簸地揹著菜繼續步行,到集市 已是近10多點鐘了,可運氣還好,到下午3點鐘左右菜已全部賣完,父親清算一下賣了 28元錢,老父親給了我5角錢去賣了一碗 麵條充飢,可他自己還強忍飢餓,沒捨得花一分錢,直到晚上7點多鐘回到家才吃晚飯。在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講,每省下1角2錢,就夠得我在學校吃上1頓飯的錢,我們一路上談了許多,他說的最具有鼓勵的一句話,要我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好日子過”。

  那種日子真的是困難得難以形容。現在回想起來,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心寒。高興的是我們 姐妹 都 成家立業了,再也不忍心讓父母去為我們操勞了;心寒的是想起當年父母為我們所做的艱辛和努力,含心如苦將我們撫養成人的經歷,真是心如刀絞。現在,雖然生活比以前好了幾十倍,而且,我們已是為人父為人母了,但年邁的父母仍然時時牽掛著我們,是的,“天下不牽掛兒女的父母是沒有的”這句話太真實了。所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父母,不去贍養父母,不去感恩父母呢?因此,從現在起,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和理解,使我認真吸取了前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精華事蹟,更加加深了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我希望:為人子女的我們,再也不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多一點孝敬父母的機會!還是找點時間,留點空閒,帶著親人,常回家看看吧!

  《三字經》裡面有這樣一句:“守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意思是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因為父母教會我們的一切,是因為老師教會我們認識數字、認識文字等等。目前,“三讀”活動激發了我學習《弟子規》的興趣,其中<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 ??”後,頗為感悟。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首先要學會孝順,要有一顆善良和仁慈的心,他才能夠很愉快地生存於社會的各個角落。否則,他將會被社會拋棄,同時更會被家庭、親人和朋友拋棄。如:在我很小年齡之時,我就曾經記得我們寨鄰有位我稱呼他叫老婊,那時他應該是近30歲來歲,從不聽父母教誨,甚至有時還打罵父母,從不懂得什麼叫感恩和孝順父母,隨時都是小偷小摸的,寨鄰小到5、6歲的小孩,大到80、90來歲老人都咒他“***”,果真如此,他有一次外出做工,站在擋牆上解小便時,不小心就摔死了,你看,老天都不容他,這就叫做“罪有應得,***”。

  傳統美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篇2

  童年和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初期,其言行都處在仿效過程,感受性很強。無論是優秀人格的培養,還是良好習慣的養成,無論是面對挫折時應有的勇氣,還是迎接挑戰時應有的信心,都離不開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影響。因此作為一個家長對自己孩子傳統美德的教育負有很大的責任。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家長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美德,方能在知識上回答孩子的提問,行動上感化孩子。

  根據幾年來對孩子的教育談幾點體會:孩子剛上學對學習各門功課是陌生的,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家長首先要認真給孩子反覆講第一要聽老師的話,第二還是要聽老師的話,這樣形成一個概念就是老師說的就是對的,只要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就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就能有好成績,經過一段時間後在孩子思想里老師就有了一個高大的形象,比家長要高大,時間一長尊敬師長的美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當然這當中需要家長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有關老師優秀成績的故事,同時家長要帶頭尊敬老師,保持一定的溝通。一個孩子上學後學習好壞,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培養一個認真學習的態度。這幾年來的體會。我的體會是隻要是老師和學校要求的就一定要求孩子認真去做決不馬虎,差不多的思想和做法是 會害了孩子的,幾年來的體會是深刻的,我的孩子現在學習、辦事都比我認真,這點上我覺得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對孩子的教育要堅持原則問題決不妥協。記得孩子剛剛上學一個多月,有天中午電視上正在播放一個好看的動畫片,孩子竟然提出下午不上學要讓其看電視,不同意就又哭又鬧,當時奶奶看到後竟然說給請半天假,我很生氣,不頭疼、不腦熱憑什麼這樣慣孩子,我是堅決反對毅然拉著孩子上學了。經過這一次嚴厲的舉動孩子得到深刻的教訓,從此上學比誰都積極,從不耽誤一節課,而且感冒發燒還沒完全好也要趕去上下午的兩節課。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理能力差,這就需要家長一步步引導他管理自己。這就要平時多注意放手叫他自己去做一些事,小件衣服要自己洗,平時要幫家人做一些家務事,成為一個勤快的好孩子。我發現凡是平時勤快的孩子,學習上、辦事上都認真,成績上也不錯。凡是好吃懶做的孩子,要想學習好挺難的。好學上進品德應著重培養,比如我家的孩子喜歡歷史,我就鼓勵其讀歷史故事,平時多抽時間與孩子探討歷史知識,引導孩子多讀四大名著,對現在做語文作業很有幫助,好的習慣養成了家長就可以放心了。

  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家長首先要把自己管好,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不論學習、做事、說話要給孩子一個好榜樣,比如現在孩子吃飯時,把好吃的飯菜拉到自己面前,不管其他人,這時就要從自己做起,要把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的道理講給他聽,一次兩次堅持下去孩子自然就懂了。看電視要看新聞聯播以及有利於少年成長的故事,從小關心國家大事,比如四川地震時那些搶險救人的場面,特別是災區老師在危難時候捨身救學生的報道和畫面對孩子的教育是深刻的,使其對別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從而讓孩子理解別人感情,能鼓勵孩子做好事,讓那些捨己救人、奉獻愛心的事情,在孩子的心中記憶深刻。利用假期和傳統節日,帶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觸到節日的快樂和意義,同時對孩子也是傳統教育,回老家後到親戚家去串串門,看看老家是怎樣過春節的,別人家是怎樣生活的,這對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是非常有益處的。比如燈會,遊樂園,搭臺演戲等等,會使孩子長見識,提高知識水平,懂得什麼是文明、禮貌、禮儀等知識,從不懂到懂是一個很好的過程。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抽出時間,去圖書館、書店去看些有用的書,英雄是怎麼來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社會又是在怎樣的發展,從書中能讓孩子明辨是非,明辨忠奸邪惡,孩子經常看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對他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培養孩子誠實、責任心、正直的良好基礎。我家孩子原來總感覺作文挺難,我們就給他買一些有關作文知識的書,學習有興趣了,作文比以前進步大多了。總之體會和做法不夠深刻不夠具體。今後我也要學習,像那些有經驗的家長學習,一個目的:把孩子培養成有良好美德和有用的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