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德育只有緊扣時代主題,大力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德育才能顯示其時代特徵,體現其超越性的本質屬性。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1: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很大,它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材的前提。現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不文明的髒話可以毫不顧忌地說,不文明的行為也因為年幼無知而輕易地被大人原諒,有的孩子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作業本上寫錯的字都是家長代勞擦了,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文具盒放在書包裡的事都是家長代勞的。等等,等等,長此以往,造成學生做事沒有方向,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自理能力極差。俗話說:“播下行為,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怎樣幫助一年級孩子走好入學的第一步,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一、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由於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新生,入學後,他們首先感到非常新鮮,尤其是剛開學前幾周,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夥伴、新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異常興奮。原來幼兒園一直窩在教室裡分不清楚上下課的他們,彷彿終於嚐到了什麼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課,他們就衝出教室,如同出籠的小野獸在操場狂奔,結果可想而知,重則頭破血流,輕則大哭小叫。下課是這般模樣,那上課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聲交談,有的嘴裡吸著果凍條,有的才坐下又像彈簧一樣跳起來衝了出去,原來他剛想起來要上廁所了,他們彷彿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鈴聲,從外面走進來上課的老師,他們全都沒有看見沒有注意,或者說看見了還是繼續他們的事。等等事例舉不勝舉。真慶幸校長的開明,發了一個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貝的音量才能讓他們聽見我說話,讓他們知道上課了,要安靜了。開學的幾周,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老太太,每天嘮叨著:聽見鈴聲進教室,坐神氣等老師,下課要及時上廁所,要做好課前準備。上課說話要舉手,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不能隨便扔垃圾,見到垃圾要隨手撿起來,校園內裡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不要遲到,服裝穿戴整齊,有病有事要請假……總之,什麼事情都要細細關照,什麼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麼事情都不忘示範指導。
二、養成教育要堅持不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這些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很簡單,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做好並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學會了,還不等於他們會按要求去這樣做。要想讓他們養成習慣,必須經過長時期的堅持才能形成,還要經常檢查,經常指導,力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習慣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因此,作為一年級孩子的班主任,我們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我們需要經常在孩子們耳邊耐心嘮叨,並且以身示範,讓孩子們耳聽目染,學會跟著做。看不懂的就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無輒。要知道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就好似一個漫長的較量的過程。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穫。
有的學生做作業動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學生握筆姿勢錯誤,屢教不改;有的學生坐立不穩,東張西望……這些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你要一下子讓他改正過來,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剛提醒,轉身之間他又那樣了。又比如掃地,有些孩子直著腰,拿著掃帚滿地亂劃拉。我就告訴孩子們,掃地要彎下腰去,用掃帚的整個斜面接觸地面,按順序從後向前掃。小角落就把掃把豎起來掃。抹灰時,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門上、講臺上留下一道道髒水印。我就教孩子們,抹布擰乾再擦。排課桌要橫裡豎裡一起看。勞動的程式講得越清楚,指導越具體,孩子學會、學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機會越多,就越能激發孩子的勞動熱情。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在平時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勵,多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一定能看見成效和回報。
二、養成教育要方法多樣。
如論是什麼樣的孩子,都對故事感興趣。一味的嘮叨會使孩子厭煩,耳朵也會起老繭。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兒童故事,濃縮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們班主任可以多講講故事,學生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能夠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學生時,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行為偏差,適時引用一些兒童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是經典的世界童話,可以中間篡改章節,也可以根據需要即興編個。雖然沒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們自編或篡改的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們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改正行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導了他們的品行方向,為他們樹立的榜樣。孩子們也確立了自己前進的目標。
開學以來,我這班的孩子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大都好動好鬥,經常大事沒有,小事不斷,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蓋裂了嘴。常常這事還沒處理完,那裡又有孩子哭開了。真是一個頭兩個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動,把毛力克塑造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夥伴,樂於助人的孩子,動物都有規則,孩子們也要遵守規則啊。慢慢的,孩子們知道了一些規則,懂得做了錯事要道歉要彌補,儘量不錯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腦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強化的過程,我們一年級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學這個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強化訓練,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範。
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2: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小學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檔案,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多年來,我們加強了學生德育教育、教學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1、加強師德理論學習。我們在教師政治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關師德教育和建設的檔案資料等,有效地加強了師德建設。
2、積極參與德育科研活動,我們以新課程理念努力轉變班主任的角色,並通過小課題研究、理論學習、案例撰寫等形式開展德育科研活動。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論水平。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愛國主義教育:
1.1、學校德育處認真抓好了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1.2、開展好“讀書漂流活動”讀書活動,並根據學校有關要求,組織了徵文比賽。學生通過讀書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愛國熱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
2.2、繼續抓好學生校內、校外的安全工作,簽定有關責任書,規範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本學期此項工作執行良好,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一些苗頭性現象及時加以教育,杜絕學生的各種違紀現象;
2.4、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黑板報、專題廣播等,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環保教育:
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貌教育本學期,本人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常行為規範》為內容,開展“文明班級百分賽”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學校認真開展了關愛“後進生”教育工作。
三、切實加強家校聯絡。
為真正提高家校聯絡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家長學校各種制度並開展活動,還對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學校、家庭、社會聯絡更為緊密,構建立體的教育網路。
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3:
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劣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這其中就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意味著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包含著價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發揮這種可能性,對學生的品質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便是德育的意義所在。下面我從學校教育的倫理性出發,談幾點小學生的德育特點。
一、 超越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發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價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長過程中走向更為豐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斷把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也就是在教育的價值引導中,學生不斷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斷能力、道德經驗、道德智慧、德性品質各個方面獲得更新和發展。學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夠引導學生實現價值的可能性。
學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為學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價值的基礎上的,建立在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的理想上。作為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學校教育各個方面都滲透著人類的價值和理想。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作為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德育指向必須有所超越。小學生單純、幼稚、天真無邪,學校教育是他們獲得道德發展的重要條件。對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間接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能力與實踐性的發展,只有在學校通過系統教育才能系統地獲得。可以說,在學校所獲得的道德發展對個人終身的道德實踐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響。因此,德育教育應該緊扣時代主題,努力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生活價值理想,從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幫助他們建構道德精神;引導他們走向發展,走向創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黨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來。”這就意味著德育是指向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任何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質。同時也意味著,教育要努力為未來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改變社會現狀,推進社會發展,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新人,實現對現有社會和現實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僅要關注現實的存在,更要關照人們未來面對的問題。人不會滿足現狀,社會也不會維持現狀。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發展表現為一種世界範圍的廣泛競爭,反映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社會生活的每個環節。如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變更性、競爭性、發展性,使每一個人隨時都面臨著多種選擇、多種風險和許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實際問題,人們需要消除對未來發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敗。德育必須對人們的發展進行引導,進行符合規律的預測、預防和指導,幫助人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種預測、預防在現代社會是越來越重要。可見,德育也是一種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隨著社會和人們的主體性的增強,其作用越來越重要。
德育只有緊扣時代主題,大力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德育才能顯示其時代特徵,體現其超越性的本質屬性。如果德育不能實現人和社會對現存狀況的超越,僅僅是維持現狀現實社會秩序和人們現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麼,德育就會逐漸陷於保守,無所作為。德育不僅為過去、現在所決定,更為未來所決定。因此,學校在構建辦學目標和學生培養目標時,確定了與各個年級品質培養相呼應的具體目標來幫助引導學生建立和實現道德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道德教育中總是以應有或理想的境界、社會和人,在道德目標的追求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某種必要的張力”《德育社會學》一書。如此,學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導學生實現價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導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道德價值的引導和個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動的結合。引導性意味著道德教育的影響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說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他律”為“自律”的時候,學生內部活動才能被啟動,其思想道德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說的:“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形成內驅力,由此推動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形成各種良好的素質。”
而這良好的素質形成,需要教師平常對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引導。從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特點看,低年級甚至中年級的兒童,其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況下實現的。到了高年紀,其道德行為的自覺性才日益明顯地發展起來。所以,良好的習慣不可能靠自發形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同時,還要明確,習慣是一種定勢,不良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改變。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諸多習慣養成的起始階段。烏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某種神經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對於人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從小學生開始就應重視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重視從生活實踐中逐步引導學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判斷和道德品質的自我構建。
如我們在創設各種德育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正確地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和方法論等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研究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核心,創設有利於發展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環境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以此來引導和激發兒童自我教育的動機,促進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獲得“變他律為自律”。這樣讓學生逐步地從自主的生活實踐中,從自己的道德體驗中,獲得自我超越,獲得在多元價值中選擇自我的價值定向,從而自主地培養自己的德行品質。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學校德育工作者應努力更新觀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應相應地發生變化,要從長遠的發展觀、社會觀來正視自己的教育物件,不負教育的光榮使命。我們的學生最終是要走上社會,成為社會人。一個人走上社會無論是環境的適應,還是知識技能的獲得,抑或事業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與他自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而他的綜合素質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關,自我教育能力越強,就越有利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其生存和發展能力就越強。所以,只有從小學生開始積極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個人成長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無論是學校課程,管理實踐和學校所營造的精神環境等,都具有價值的意蘊。對學生道德發展而言,它們都是具有互動性的教育意義結構。學校教育在整體上以人類社會的崇高價值作為建構教育目標、安排教育內容、籌劃和開展學校教育各種活動、美化教育環境的價值基礎,並且把這些崇高價值滲透於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教育作為倫理性的整體,意味著學校教育在實踐中具有價值指向性。也就是說,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義,對學生的道德發展構成價值影響,即學校教育各個方面均包含著道德教育,教師在創設德育的各種途徑中會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導學生,要獨立完成作業,練習和考試,這是誠信教育;上課不遲到早退,這是守時教育;遵守課堂紀律,不影響其他同學,這是自律守紀教育;學會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這是尊重教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這是合作教育。
還有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團隊活動等等,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都將促進學生道德精神的成長。其實,一個合格的教師,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如:作文課,班會等活動,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逐漸由現象到本質,由依賴別人評價到自我評價,由片面到全面發展。他有時甚至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目光,或一種批評和一個預期的懲罰等,都是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為習慣,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顯。當學生在獲得一定道德成長的良好狀態下,就會自然朝著道德的指向發展,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們學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確的道德教育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激發學生的道德意向、情感體驗,形成穩定的情感和正確的情感定向。通過認知體驗,把德育內容帶進人的生活情境,與個體的生活經驗及其感受聯絡起來,從而進一步理解價值,體驗價值,力行價值,實現道德行為。
此外,對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適當進行倫理反思。因為學校教育是倫理性的社會實踐,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是進行價值評價的物件,評價它們是否是貼近現實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而正確的道德教育,是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有積極影響。如此,讓道德都在現實生活和具體人生的反思基礎上的提升,這種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為指向,因為可能性意味著對道德現實性的進一步建構,意味著在更高、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建構道德精神。
四,實踐性
學校道德教育雖然是在學校裡組織進行的,是通過道德教育的內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實施的,但是學校道德教育從根本上說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及其經驗而產生作用的。因為道德表現在日常行為中,它本質上是實踐的,是人的具體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體的生活的。道德的學習與發展也是在生活的實踐中進行的,離開了生活,道德教育是無意義的,也是無效果的。如此說來,學校的道德教育總是以關懷學生的現實的生活為價值取向的,學校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就意味著學校在價值引導的基礎上,通過系列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來實現兒童品德的由“知”到“行”這一目的。如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和各種實踐活動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認識,從中開拓了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學生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道德關懷意識。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內在於生活的,是必然地與生活的意義聯絡在一起的。這是道德教育實踐的含義所在。
其次,再面對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年齡來講,他們是兒童。兒童在道德形成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許多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因此,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要講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進行通俗的說理和評價促進小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道德行為的經驗和富有積極情感色彩的體驗。當學生從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為給集體、別人帶來好處,得到輿論的好評的體驗時,他們才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確性,從而加強繼續執行這些要求的堅定性與熱望。
其三,隨著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德育手段也應相應變化。如果學校僅僅利用各種手段獎懲、約束兒童的生活中的行為,那麼就把道德教育變成了道德控制。這種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養兒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斷能力,反而把兒童訓練成唯唯諾諾的服從者。如此缺乏生活實踐性,我們學校道德教育僅僅成為道德灌輸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實效。而在學校教育裡一切會被認為是絕對適當必要的。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嚴格的道德監督。兒童是小心的生活在倫理之中,根本無從談起道德的自主發展。他們一旦走出學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無用了。而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社會心理環境的變化。學校作為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學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發生變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們可以積極開展“重在實踐,體驗過程”的課題研討活動,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如此充分的發現、利用學校內部及其周邊社群的各種社會自然環境等德育資源,積極的創設德育情境,讓學生在學校接受有關德育資訊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切身體驗,真正對教育者所傳送的品德內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內化,將外在的品德規範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併產生強烈的情感,我們應廣開思路,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不斷地練習,使許多道德行為形成牢固的習慣;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
綜合以上德育的幾個特點的闡述,說明學校道德教育如果離開了學校教育各個方面的作為倫理性結構的協同影響,就不能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形成有效的價值引導;同時也說明學校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組織開展的道德教育課程和道德教育活動,而是貫穿於教育的一切方面。為此我認為:學校道德教育要在國家教育方針的引領下,高屋建瓴。努力創造出有利於個體道德發展的良好環境,即創造出以人為目的的,基於個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覺而展開的教育活動,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展開教育與個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導學生個體德性的養成和對美善生活的追求,從而建構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質。
- 小學生德育教育心得體會3篇
- 生產經理個人簡歷參考模板
- 學校幹部培訓心得體會
- 猜城市地名的謎語
- 大學生堅持夢想成功創業故事
- 學習工具用英語怎麼說
- 瞭解客戶需求的提問技巧有哪些
- 資生堂洗面奶哪款好用
- 春季養肝喝什麼茶好2017
- 鄂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複習資料
- 小學六年級英語下冊知識點總結
- 女人秋季養生吃什麼最好
- 五年級關於有趣的漢字手抄報內容
- 採礦專業知識
- 關於武術的勵志正能量成語
- 最美勞動者攝影大賽作品賞析
- 夢見已故的岳父是怎麼一回事
- 參加會計師事務所面試自我介紹
- 男人調理貧血的食物有哪些
- 閱讀讓我快樂演講稿五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