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成長為話題作文事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人生的道路上,千萬莫忽視瑣碎的小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逆境中成長的話題作文,僅供參考。

  篇一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流到法國,他要報考巴黎音樂學院。考試的時候,儘管他竭力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但還是未被錄取。

  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一條繁華的街上,勒緊褲腰帶在一棵榕樹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聆聽。飢餓的青年男子最終捧起自己的琴盒,圍觀的人們,紛紛掏出錢來,放在了琴盒裡。

  一個無賴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看了看無賴,最終彎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丟在了地上。”

  無賴接過錢,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傲慢地說:“這錢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無賴,深深地對他鞠了個躬說:“先生,謝謝您的資助!剛才您掉了錢,我彎腰為您撿起。現在我的錢掉在了地上,麻煩您也為我撿起!”

  無賴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舉動震撼了,最終撿起地上的錢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

  圍觀的人群中有雙眼睛一直默默關注著青年男子,就是剛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將青年男子帶回學院,最終錄取了他。

  這位青年男子叫比爾·撒丁,後來成為挪威小有名氣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存苦苦掙扎的關頭,往往又會遭遇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針鋒相對的反抗是我們的本能,但往往會讓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們不如理智去應對,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你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面前都無法站穩腳跟。

  有的時候,彎下的是腰,但拾起來的,卻是你無價的尊嚴!

  篇二

  他很不幸,出生剛剛8個月,就因一場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徹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於長大後,在他的腦海裡竟沒有一絲影像和顏色的記憶。除了無邊的黑暗,他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花兒有多美麗,甚至連看一眼自己的媽媽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

  他的童年是苦澀的,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內心有多麼自卑,有多麼脆弱,有多麼痛苦。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最不幸的人,別人一生下來,就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見世上的一切,而自己連爸爸媽媽長什麼模樣都不知道。因為看不見,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臉腫,常常被摔得頭破血流,常常被別人嘲笑和欺負……他不知道自己將來還要面臨多大的痛苦和磨難,未來對他來說實在太可怕了,他的眼裡一點兒希望也沒有。

  每每看到他孤獨、絕望、無助的樣子,母親的心就碎了。從內心講,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呢?可是,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只能接受現實,揚長避短,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母親忍著眼裡的淚水,鼓舞他說:“孩子,雖然你看不見陽光,但你可以讓自己的心裡充滿陽光;雖然你不幸失去了光明,但你還有雙腳、雙手、鼻子、耳朵和嘴巴,更重要的是你還有一顆聰慧的腦袋,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甚至取得事業的成功。”

  媽媽的話讓他幡然醒悟,儘管他看不見任何東西,但他的觸覺和聽覺非常好,記憶力也相當不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過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主動配合媽媽,跟著她學穿衣服,學走路,學煮飯,學做家務,學讀書,學寫字等。雖然他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最終學會了行走和照顧自己,他非常開心,也漸漸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在母親的教育和引導下,他的性格變得樂觀而堅強。有一次,他跟著奶奶到外地去玩,一群不懂事的小孩追著他喊:“小瞎子,看不見!小瞎子,沒出息!”奶奶聽後心裡十分難受,想找那些小孩的家長算賬,但他微笑著對奶奶說:“奶奶,算了吧,我本來就是瞎子,他們沒有說錯,就讓他們這樣叫好了!”

  8歲那年,父親給他買了一臺電子琴,他歡喜異常,愛不釋手,每天都要彈上好幾個小時。他的音樂天份極高,一首曲子練習幾遍,就能準確地彈奏出來,並且還能彈出從收音機裡聽來的歌,音符和節奏都很到位。母親十分高興,還專門給他請了一個音樂老師。但是,隨著課程的繁複,學習的深入,難度的增加,他開始懈怠了。畢竟練琴是辛苦的,枯燥的,泛味的,更何況他還只是一個幾歲大的孩子。

  見此,母親問他:“你喜歡練琴嗎?”

  他點點頭說:“喜歡。”

  母親說:“既然你喜歡,就應該堅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終,不要一遇到點困難就想到退縮放棄。如果你不能堅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別的事情也會如此。這樣下去,你就會一無所長,那將來能幹什麼呢?”

  他聽後,慚愧地拉著母親的手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如一地做一件事情。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就是集作詞、作曲、演唱、樂器、模仿、主持等眾多才藝於一身,被譽為藝界奇才的盲人歌手楊光,2007年他獲得了《星光大道》的年度總冠軍,2008年他受邀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同年還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演出,2010年他又參加了廣州亞殘會開幕式演出。一路走來,楊光用歌聲告訴大家,雖然他看不見陽光,但他的心裡充滿了陽光,只要自己不拋棄、不放棄,沒有什麼能阻擋你成功。

  篇

  他學習成績很穩定,從上學第一天開始,總是在倒數幾名徘徊。

  整個小學生涯,都沒有特別擅長的科目,以致於今時今日採訪他當年的同學,大多數人對他都沒什麼印象,太普通了,成績也不好。好在有一個同學還記得他——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他的臉上都是陰天。

  小學的幾年中,他被生物學深深吸引,甚至在學校養過上千只毛毛蟲,看著它們變成飛蛾,這算是他給人最特別的記憶,只因在當時引起老師同學的強烈反感。

  15歲時就讀於伊頓公學,如願讀上生物課,這是他最喜歡的課程,但是,他的生物課成績在250個男學生裡面排名倒數第一,其他理科成績也牢牢墊底,被同學譏笑為“科學蠢材”。當學科的成績是最後一名的時候,還夢想將來要做這個學科的科學家,確實讓人覺得荒謬可笑。

  他的老師加德姆寫了一份報告:“我相信他有成為科學家的志向,但以他現在的表現來看,這真是萬分的荒謬可笑”。這位教師還覺得他“無法明白最簡單的生物學事實”,繼續教他“簡直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儘管自己成績很差,老師也認為堅持下去沒有希望,但他自己沒有放棄,繼續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哪怕不能成為科學家,也要滿足自己的愛好。

  中學畢業申請牛津大學時,由於成績不佳,他被古典文學研究系錄取。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說,牛津可以錄取你,不過有兩個條件:第一,必須馬上來上學;第二,你不要學習入學考試的科目。

  也就是說,牛津大學錄取他的條件,是不允許他研究生物專業,或許在老師看來,以他的成績,真的不適合做科學家。不如去學習他所有成績中看起來相對還不錯的古典文學,這或許是老師對一個孩子的關心,堅持固然重要,但錯誤的方向,只會讓人離成功越來越遠。

  但是,他仍然對生物學情有獨鍾,在牛津大學學習一年的古典文學後,他申請轉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師拒絕,老師聽聞過他的生物成績,不願意他的加入。儘管不被人們相信,他還是堅守自己的愛好,曲線選擇了動物學研究,這跟生物學,有莫大的關係。

  這一次,不僅僅是老師,連一直支援他的母親,也反對轉系,在母親看來,英國的古典文學,是世界出名的專業,放著這麼好的課程不學習,選擇一個冷門的動物學,還是他成績很差的專業,簡直是一件瘋狂的事。

  他有點倔強,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意願,拗不過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選擇,如願所償,他終於開始自己喜歡的科研生涯。此後的時間,他把所有精力交給了生物研究,可是,他還是“太笨了”。一批的同學,有的生意興隆,有的出版了小說,甚至在生物研究的專業也有同學出了成績,只有他,還是默默無聞,不知道在折騰些什麼。

  喜歡的興趣,而不是成績的指引,讓他能頂住所有的壓力,最終在生物學領域“化繭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學位時,他從蝌蚪細胞提取出完整細胞核,成功克隆了一隻青蛙,一舉成名,被稱為“克隆教父”。在牛津讀完博士後,他又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從1971年開始,他一直在劍橋大學工作,如今,79歲的他現在仍堅持全職工作。2012年,他以在細胞核移植與克隆方面的先驅性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