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禮儀伴我成長為話題作文

  一個人的文明在乎於他的個人自身修養,自身品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以文明禮儀伴我成長為話題作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

  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遙遠的古代,禮儀就是古人學習的一項內容。作為龍的傳人,難道不應當像古人那樣學習禮儀嗎?

  現在,在高科技的生活中,禮儀,已被很多人忘記。試想,若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禮儀、蠻橫的世界裡,那會怎樣?

  就連丟紙巾這件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在我們做來卻異常困難。瞄準垃圾箱口,準備,發射。進了還好,沒進,你就別在指望“發射人”在把它送進垃圾箱了。十字路口,正是紅燈。一邊的汽車,自行車,行人開始穿越,另一邊的則線上後等待。只見一位騎車男士左顧右一下,見沒有管制人員,便“嗖”地橫穿過去,看得周圍的人都替他捏一把汗。緊接著,又有一位男士徒步橫穿了過去,一個,兩個……越來越多的人“大模大樣”地闖了過去,視交通法規為兒戲,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難道他們都不怕死嗎?

  也許有些同學去過日本、德國等國家,其實不難發現:他們無論是過馬路,還是排隊,都井然有序。日本發生大地震,地震造成了至少100萬戶居民家庭缺水。3月13日,仙台有一地的排隊領水的照片引人注目,由於取水的人太多,於是安排在一個大操場上發水,在地上畫了一張“蛇”形圖,以便容納更多的人排隊取水,於是人們規規矩矩地排成了蛇形隊伍。我認為,我們應當向日本人學習排隊。

  當然,中國也有文明的人:一輛藍色的轎車呼嘯而過,只聽見傳來“嘭”的一聲,轎車把一個賣菜婆婆的菜筐給撞飛了,青菜、蘿蔔、菠菜灑了一地。轎車猛然停了下來,從車上走下了一個叔叔,走回來扶起嚇得目瞪口呆的婆婆,說道:“阿姨,沒撞到您吧?”“沒,沒撞到。”“阿姨,我們要趕時間,實在是對不起,您看這樣好不好,我留個電話給您,再給您一百元,你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有沒有受傷,如果很嚴重,你就打這個電話,告訴我您在哪,我辦完事就趕過去,幫您付醫藥費;如果沒有事,那您也打個電話給我道個平安,好嗎?”那位叔叔邊說邊拿出了錢包。“小夥子,把你的錢收起來,我不要你的錢,我也沒受什麼傷,只是麻煩你幫我做一件事好嗎?”“阿姨,您說,什麼事,只要我能辦到,我一定盡力而為。”“我不用你幫我辦什麼大事,只是我老了,腿腳不好,麻煩你幫我撿起那些菜好嗎,你看我行動那麼不便,等下在被別的車撞到該怎麼辦?”“可是,阿姨,我們要趕時間。”“小夥子,求求你幫幫我好嗎?這些都是我的血汗啊!”“可是……”這時,有從車上走下一個穿白色裙子的阿姨,對他們說:“哥,阿姨,你們別爭了,再爭兩邊都耽擱了;哥,我們還是把阿姨的菜撿起來吧,反正也已經遲到了,在遲到也沒關係了。”“那好吧。”當叔叔和阿姨幫啊婆把菜撿完,轉身上車走後,我想:如果,這個婆婆碰到是一位蠻橫不講理的叔叔會怎麼樣?是下車來問她要賠車被刮傷的錢?還是急剎車,然後搖下車窗伸頭出來破口大罵?但那位叔叔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走下車來賠個不是,然後在幫他把菜撿起來。

  文明禮儀伴我成長,就讓我們一起,創造文明校園,生活在禮儀世界!

  篇2

  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之稱,而做為一名中國人更應對得起這個偉大莊嚴的稱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講文明用語,做文明之事,是我們大家一直呼籲、提倡和發揚的口號。作為一名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更應該從小抓起,從小學起,從點滴做起。

  在學校裡,在班級裡,處處可以看到文明用語的宣傳口號。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爭做文明禮貌的小學生,不打架、不講髒話、不亂丟垃圾、愛護花草樹木、不在牆上亂塗亂畫、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等等。在家裡,父母教育我們尊老愛幼、節約水電、知恩圖報、助人為樂等等。許許多多的文明禮貌語言和行為一直牢記在我的心中。

  在電視上,我看到這樣一個廣告片: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當時沒有空位,她提著東西搖搖晃晃地站著,讓人看著很擔心。坐在她周圍的幾個年輕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主動讓座的……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從後邊座位跑上前來,拉著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畫面時,心裡便不由自主地想對這位叔叔說:“叔叔你真好,我一定會向你學習!”所以,以後每次我和媽媽做公交車時,我都會第一時間把座位讓給老人和抱孩子的婦女。每當我做這樣的事時,媽媽都會摸摸我的頭,給我一個美麗的微笑。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還有一則公益廣告,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晨練的大哥哥,在跑步鍛鍊身體的路上,遇到一群小學生不小心將球拋到了樹上,大哥哥很輕鬆的一躍將球取了下來,這群小學生面帶微笑,眼神充滿敬意地和大哥哥告別。還有一位蹬三輪車費力上坡的老人,大哥哥伸出有力的大手幫助老人順利上坡。他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裡。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方便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大哥哥那陽光的笑容,矯健的身姿,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難以磨滅。我在想,在我成長的路上,我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媽媽曾經告訴過我一句話: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我要做一個送人玫瑰的好人!做一個新時代優秀的接班人!

  篇3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就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就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資訊,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髒話;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學做文明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擯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讓文明行為習慣永伴我行!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