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走向成功的事例

  走向成功,需要我們準備什麼?不妨從名人的成功事例中獲取一些成功的祕方?探尋如何走向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西摩·克雷

  美國人西摩高中畢業後,滿懷理想地周遊世界。

  1947年,他來到菲律賓,協助當地游擊隊清除殘留在叢林中的日本兵。一天,他押著八位瘦弱的日本兵走出森林,一路上見他們不時地停下來,對著路邊的土墳躬首默哀,便疑惑地問:“這些都是你們的戰友?”

  “是的。”一個小鬍子用蹩腳的英語答,“可惜他們沒能戰死沙場,倒被林中之物給害死了。”

  西摩好奇地問:“那是怎麼回事呢?”

  小鬍子告訴他,在日本海軍被美國海軍擊潰後,三十四名日本兵逃進原始叢林。他們與外界失去了聯絡,只能想辦法先生存下來。

  四周長滿了香蕉樹,起初大夥兒都吃香蕉維生,漸漸地有人厭煩起它,開始採摘其他野果來嚐鮮,或者獵殺野兔、蜥蜴等動物來求飽。唯有他們八個擔心食物的安全,一直堅持吃香蕉。

  其他人都嘲笑他們愚笨懦弱,不懂得享受美味,他們卻不動心。孰料不久後,就陸續有人因誤吃下有毒的野果而死去,或在吃完野獸後引起劇烈反應而喪命。最後,只有他們八個幸運地活了下來。

  西摩默默聽完,過了好一會,才感慨道,“但這的確是最明智的生存之道!”

  西摩回國後從事超級計算機研究工作。一次他為公司制定發展規劃,只有寥寥數字:五年計劃——建造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一年計劃——完成上述計劃的五分之一。事實上,此後40年他都專注於超級計算機的升級研究,所推出的產品一度獨霸同類市場。

  西摩全名叫西摩·克雷,被尊稱為“超級計算機之父”。他生前常說:人生中最簡單的堅持,往往是最有效的策略。

  篇2:張曉楠

  1986年9月2日,她出生在江西九江白楊鎮。在小學讀書時,父親就開玩笑地對她說:“乖女兒,如果你將來考上北京大學,我就跟你到北京去玩。”從小品學兼優的她,把上北大當成她的一個美好夢想。2003年,她以總分641分成為江西省文科高考狀元,考進了北京大學。

  大學畢業後,一個好朋友說,你去聽聽新東方的課吧。她從工作的陝西報名,來到北京。在首都體育館萬人大禮堂,第一次聽到俞敏洪、徐小平、王強老師在臺上講課,讓她熱血沸騰,她這才意識到原來課可以這樣上、人可以這樣活,從此她愛上了新東方。

  此時,一個女孩說,你可以做新東方老師,你比臺上的老師能講,你不妨試試。剛好新東方在招聘,她就投了一個簡歷,可是杳無音信。第二次又投一個,剛巧被俞敏洪看到了,因為當時別人的簡歷都是列印的,她那兒列印不方便,她是手寫的,結果她手寫的簡歷變得與眾不同,一下子讓俞敏洪看中了。

  在新東方,她真的很順利,教書打分得了最高分,又做了集團的培訓師、演講師、總裁助理。可是她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因為教了幾年書,感到自己空了,應該充充電,於是她就離開了新東方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金融專業。

  在美國讀書時,她看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還看很多的電視節目,這些令她拍案叫絕,不能自已。她經常一個人在屋子裡自言自語,原來新聞還有那麼多的層次,原來人內心還有這麼多的聲音。她想在一個地方傾聽更多人的聲音,她期望做一些能夠對這個社會產生一點正能量的事,這是她的又一個夢想。

  於是,她在紐約摩根大通銀行、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香港部、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本來完全可以有機會謀得一個很體面、待遇又很優厚的職業,但是她回來了,回來做媒體。她不是科班出身,普通話發音很不標準。為此,她到傳媒大學進修,學播音主持,考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考播音主持資格證、編輯證。

  她要做傳媒,她要告訴所有人自己的夢想。她想,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羞於告訴別人,誰會相信你能實現?你如果敢站在舞臺上大膽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夢想,你才有義無反顧地走過去的精神和付諸實踐的行動。她是這麼想的,所以她變成了“祥林嫂”,逢人就說我想當主持人!當然,她遭到無數次的拒絕,也受過無數次的打擊。有人說,你這樣的我見得多了,根本不行,你別試了。還有人說,你這麼高齡還想換行業,尤其還想做一個青春行業的主持人,你還是算了吧。可是她不管這些,該幹嗎幹嗎,她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由於她的堅持,後來很多人主動地向她伸出了援手。

  於是她到了新浪,擔任新浪網財經頻道主持人兼記者,又從新浪到北京臺,擔任青少年頻道主持人。但是她更大的夢想是央視,於是從回國起她就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後來央視財經頻道找她,說你願不願意做一個記者,她說她願意。她不想做一個花瓶站在鏡頭前說一些自己都聽不懂的話,或者說一些別人給你寫好的話,她期望可以聽到別人的聲音,期望自己也有一些有價值的聲音可以去和別人分享。於是,她答應做記者,願意從頭學起。

  後來,她參加了第六屆央視主持人大賽,並獲得了第3名,後來她又成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調查》出鏡記者,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她就是張曉楠。

  篇3:陳家怡

  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裡,十二歲讀小學五年級的上學期時輟學。因為一直喜愛文學,沒事的時候,她就找出父親舊箱子裡的藏書,捧在手上貪婪地閱讀。

  在她十六歲那年,姐姐為了生活,決定外出打工。那天,她望著姐姐瘦弱的身子揹著一個比她還要沉重的包,艱難地走出田間小道,一股憂傷湧上心頭。要不是家裡窮,幾畝薄田維持不了生計,姐姐也不用出去受苦。她暗暗責備自己沒用,不能為家裡分擔一點負擔。

  一天,她在讀完箱子裡的最後一本書後,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為什麼光看別人的書,自己不寫呢?說不定寫出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從那天起,她拿起了筆。

  一個只有小學五年半學歷的小女孩打算寫書,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呀。有人說她不自量力,也有人說她寫十年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還有她的家人也百般反對。面對種種壓力,她選擇了堅持。

  由於文化基礎太差,一下筆就遇到了許多困難。有不會寫的字,不懂的詞,她就去查字典。一本幾代人用過的《新華字典》被她翻爛了。

  山裡人農活多,她總是利用空閒時間,伏在窗前的破縫紉機上寫作。稿子寫了一摞又一摞,裝訂得整整齊齊的手稿有一尺多厚。由於沒有電腦,她每寫一部小說都要經過多次修改和謄寫,一部30萬字的小說,要抄寫100多萬字。

  父母被她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從反對到全面支援她。

  經過三年的努力,她終於完成了第一部武俠小說。她試著往出版社投稿,可是由於武俠市場萎縮,這部花了無數心血完成的作品最終遭到了埋沒。

  姐姐聽說這件事後,勸她寫一些小稿。於是,她試著給一家雜誌投了一篇愛情短文,半個月後,稿子被退了回來。原因是:不符合雜誌風格。

  父母手頭拮据,沒有多餘的錢給她提供紙筆,她便偷偷地跑到垃圾堆裡揀廢品,買來最便宜的草紙,用刀子裁成一張張的紙片,裝訂成本子。夏天,家裡沒電扇,她被蚊子咬得滿身是包;冬天沒有取暖器,兩隻手凍得像包子。有一次,在裁紙的時候,她還不小心被刀子劃傷,流了很多很多的血……

  寒來暑往,轉眼五年過去,她憑著頑強自學和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創作了七部長篇小說,字數達到兩百多萬。可是由於鄉村資訊閉塞,寫出的手稿一直沒有找到婆家,她苦心創作多年,仍然一無所獲。村裡人都笑她做白日夢,有的還勸她早點談個朋友嫁了算了。

  然而,她不甘心成為等嫁、等死的“二等”人,她想做些有價值的事。她認為,雖然寫書還沒獲得什麼效益,但至少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種享受。

  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她也悲傷過,絕望過,可是想到辛苦了這麼多年,在夢想還沒有實現之前,絕不能輕言放棄。

  無數次投稿失敗,使她認識到手寫稿的落後。於是,她進入了武漢一所比較便宜的電腦學院學打字。

  她報的是計算機中級班,班上幾十名學員大都是讀過中專或者大學的,她是唯一的“小學生”。因此,在學習上她與別人有很大的差距。剛開始,她連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不會。經過幾個日夜不眠不休,她才背熟字母和字根。一個月後,電腦老師公佈全班同學的學習情況。別人每分鐘打40多個字,而她每分鐘只能打15個字。她意識到,自己該努力了,絕不能白白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父母的血汗錢。從那天起,她非常刻苦。每天一上機,一雙手就在鍵盤上飛舞。累了她也不歇,坐得腰痠背痛,也不起來活動一下。晚上休息的時間,她還用一個硬紙盒做成鍵盤的樣子,在上面畫上鍵位,雙手不停地練習。結業那天,她以每分鐘117個字的速度贏得全班學生和電腦老師的讚賞,光榮離校。

  她原想打年把工,買臺電腦再創作。然而,家裡突然寫信來說,父親的腿摔傷,需要人照顧,她只好輾轉回鄉,繼續用筆創作。雖然寫作路上清貧而艱苦,可她矢志不渝。

  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年後,她迎來了一位出版社編輯的約稿,試著投了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作品,兩個月過去,她終於接到該書審查通過,准予出版的好訊息。

  書出版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人們讚譽她是“改變命運的典範”,說她的精神值得學習。該區的一把手還親自送了一臺電腦鼓勵她繼續創作。現在的她,通過自身的努力走出了鄉村,在大城市取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這個人就是鄂州市農民女作家陳家怡。她之所以能實現夢想,是因為她堅持走自己的路,把別人的打擊當做創作的動力,其鍥而不捨的精神十分可貴。如果之前她遇到困難就放棄了,將一輩子碌碌無為,永遠也嘗不到甘甜的果實。所以說,不管做什麼事,一定不能半途而廢,堅持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