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文虛詞整理

  文言文虛詞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高一學生在平時需要積累並記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一語文文言文虛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文言文虛詞:且

  ***一***用作連詞。

  1.遞進關係,而且,並且。例:

  ①且立石於其墓之門***張溥《五人墓碑記》***

  ②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司馬光《赤壁之戰》***

  ③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己久疲。***司馬光《赤壁之戰》***

  2.遞進關係,況且,再說。

  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司馬光《赤壁之戰》***

  ③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蘇洵《六國論》***

  3.讓步關係,尚且,還。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司馬遷《鴻門宴》***

  ②故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韓愈《師說》***

  4.並列關係: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趙弱且怯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蘇軾《石鐘山記》***

  ④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張溥《五人墓碑記》***

  ***二***用作副詞。

  1.將,將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②且為之奈何***司馬遷《鴻門宴》***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④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2.暫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杜甫《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賈誼《過秦論》***

  ②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蘇軾《赤壁賦》***

  ③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司馬遷《報任安書》***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高一語文文言文虛詞:若

  ***一***動詞,像,好像。

  ①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蒲松齡《促織》***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見樑襄王》***

  ***二***用作代詞。

  1.表對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司馬遷《鴻門宴》***

  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③更若役,復若賦……***柳宗元《捕蛇者說》******若:你的***

  2.表近指,相當於“這”“這樣”“如此”。

  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三***用作連詞。

  1.表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設”等。

  ①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司馬光《赤壁之戰》***

  ②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司馬光《赤壁之戰》***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馬光《赤壁之戰》***

  2.表選擇,相當於“或”“或者”。

  ①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3.至,至於。

  ①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范仲淹《岳陽樓記》***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逍遙遊》***

  【若定】心中有數,從容不迫。

  ①指揮若定。***司馬光《赤壁之戰》***

  【若何】怎麼樣。

  ①以閒敝邑,若何?***《崤之戰》***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於“幾許”、“多少”。

  ①車後若干遞送夫。

  高一語文文言文虛詞: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蒲松齡《促織》***

  ③某所,而母立於茲。***歸有光《項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①會徵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蒲松齡《促織》***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③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李密《陳情表》***

  2.“所”和動詞結合,後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①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②臣所過屠者朱亥。***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為……所】“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汙辱先人***司馬遷《報任安書》***

  【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藉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司馬遷《鴻門宴》***

  【所謂】所說的。

  ①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韓愈《師說》***

  【所在】

  1.到處。

  ①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2.所在之處,處所。

  ①原來有這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湯顯祖《閨塾》***

  ②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蒲松齡《促織》***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