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怎麼防治

  高血壓是慢性疾病,所以平時生活中的飲食正確的食用馬鈴薯也能達到有效的降壓作用。馬鈴薯種植需要防治病蟲害。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的方法吧。

  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的方法

  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

  晚疫病蔓延快,受害莖葉很快腐爛枯死,多發生在開花後;馬鈴薯葉、莖、塊莖均能受晚疫病危害。發病初期葉片病斑開始多發生在葉尖或葉緣。潮溼時迅速擴大,腐敗發黑,病斑邊緣不清。發出特殊的腐敗氣味,葉邊緣生出一圈白色黴狀物,在葉子的背面長有茂密的白黴,形成黴輪。

  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呈褐色,葉背無白黴。田間溼度大,早晚有露,經常陰雨,氣溫不低於10℃,晚疫病發生重。

  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方法:

  在馬鈴薯開花前後,田間發現中心病株後,立即拔除深埋,並噴灑藥劑進行防治。可使用克露100克/畝全田均勻噴灑,進行預防保護性防治,用抑快淨每畝40克噴霧施藥間隔期為5-10天施藥一次;正常天氣條件下間隔7~10天用藥,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噴藥2-3次。如干旱少雨,噴藥間隔天數可適當延長。

  在高溼多雨條件下應間隔5~7天用藥一次。根據病情發生風險的大小可適當調整用藥次數。

  哪些人不能亂吃馬鈴薯

  馬鈴薯不能跟牛肉一起吃是真的麼

  馬鈴薯屬鹼性食品,對肉類的副作用有一定的矯正作用;與雞肉合烹,可互相補充,使營養更為均衡。

  近日有網友在網上轉發馬鈴薯燒牛肉可引發胃腸紊亂的貼子,到底事實是什麼呢?

  怎麼吃馬鈴薯不易患中風

  每週平均吃上五至六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可減少40%,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這是因為馬鈴薯是個好食物,不僅能有助控制體重,還會降低患高血壓和中風的危險。馬鈴薯深色的外皮富含維生素和鉀,削皮吃會損失營養。研究顯示,緊貼馬鈴薯皮下層部分所含的維生素高達80%,遠遠高於馬鈴薯內部的肉。鉀是鈉的剋星,可以防止高食鹽攝入引起的血壓升高,具有明顯降壓作用。

  說法:馬鈴薯和牛肉被消化時所需的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久之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馬鈴薯所需的胃酸濃度低於肉類,但任何食物在消化時都會改變胃酸的酸度。只要酸度降低,胃酸就會再分泌出來,而不是分別根據每種食物的消化難易度來分泌相應濃度的胃酸參與消化。

  哪些人不宜吃久放的馬鈴薯

  但馬鈴薯中含有生物鹼,存得越久馬鈴薯生物鹼含量越高。過多食用存放很久的馬鈴薯,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導致胎兒畸形。當然,人的個體差異很大,並非每個人食用後都會出現異常,但孕婦還是不吃為好。這是馬鈴薯食用宜忌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個。

  如果馬鈴薯皮變綠,則說明其中的毒素龍葵素的含量較高。這時吃馬鈴薯千萬要謹慎,不僅需要削皮,還要多切去一些果肉,把變綠的部分完全去除。如果馬鈴薯皮變綠部分較大或者已經長芽,這樣的馬鈴薯就不要吃了,否則很容易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