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名將王翦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
王翦個人簡介
王翦***?-前212***,頻陽東鄉人***今陝西銅川***。公元前236年,王翦率軍攻趙,奪城九座。公元前229年,王翦從郡上發兵,攻趙井陘。趙王派李牧前往,兩軍相持一年多。後秦以離間計使趙王派趙蔥代李牧,李牧不從,趙王以隱蔽手段殺李牧。李牧一死,趙國無人能抵擋王翦,王翦勢如破竹,殺趙主將趙蔥,虜趙王遷,迫使趙國投降。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荊軻以獻圖為名刺殺秦王政,未果。派王翦前往攻打,大破燕代聯軍,奪燕都城薊,取太子丹首級,燕王喜遷都,燕已名存實亡。公元前225年,王翦子王賁以黃河之水灌魏大梁,滅魏。
嬴政問李信:多少人可以伐楚?李信:二十萬足以。秦王政問王翦:多少人伐楚可成?王翦:非六十萬不可。政以王翦年老,膽小,遂派李信伐楚。後李信為楚軍所敗,秦王政親請王翦,讓其領兵伐楚。王翦率60萬大軍伐楚,出發前,王翦請求秦王先行賞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並說為子孫後代所求,表明了自己的意志,以此打消了秦王的疑慮。後大破楚軍,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攻陷楚都壽春,虜楚王負芻。後又率軍平定百越之地。後其子王賁分別於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秦國統一了六國。王翦一生不僅戰功顯赫,更重要的是能保全自己,更顯示出他的智慧。
王翦戰績
橫掃三晉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從郡上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
然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攻滅楚國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叢集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
不久,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秦王政聽到這個訊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見到王翦道歉說:"我由於沒采用您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聽說楚軍正在一天天向西逼進,雖然染病在身。難道忍心拋棄我嗎?"王翦推託說":老臣病弱體衰,昏聵無用,希望大王另選良將。"秦王政再次致歉說:"好了,請不要再說什麼了!"王翦就說:"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給我六十萬士兵不可。"秦王政滿口答應:"聽的了就是。"於是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啟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萬重兵,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秦王政大笑;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說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楚軍因為兵少而無可奈何,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正當楚軍在調動之際,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隨後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賁,也以戰功著名,燕國就是被王翦、王賁兩父子合力破滅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國兼併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美名流傳至後世。
對王翦的歷代評價
司馬遷:"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司馬貞:"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樑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績、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蘇軾:"善用兵者,破敵國,當如小兒毀齒,以漸搖撼,而後取之,雖小痛而能堪也。若不以漸,一拔而得齒,則取齒適足以殺兒。王翦以六十萬人取荊,此一拔取齒之道也。秦亦憊矣,二世而敗,坐此也夫。"
李復:"少李輕兵去不回,荊人勝氣鼓如雷。料敵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駕來。"
陳元靚:"周鳳不鳴,秦虎方視。將爭善戰,圖一得志。破趙匪難,取燕孔易。戰乃既敗,頻傷無愧。秦兵載授,祖龍服義。菩田亟讀,深謀自遺。六十萬卒,恆恆暨暨。乃獻負過,終平楚地。"
黃道周:"王翦事秦,論荊明果。六十萬人,缺一不可。李信少年,以毛赴火。兵敗再興,其計已左。空國伐人,其不疑我。美宅田園,故請瑣瑣。大國雖傷,其中猶夥。士卒投超,尚思閃躲。兵去追奔,萬全方妥。為將陰殘,一世坎坷。三世不詳,王離被虜。"
鄧廷羅:"古之善用眾者,莫如王翦、韓信。"
《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