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類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學習科普知識,掌握科技本領,探索科學奧妙,為祖國科技進步而奮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欣賞

>

  航空知識之空間應用

  中國重視研製各種應用衛星和開發衛星應用技術,在衛星遙感、衛星通訊、衛星導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研製和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和通訊衛星約佔71%,這些衛星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有關部門還積極利用國外各種應用衛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1、衛星遙感。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機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國科學院的衛星遙感應用研究機構已經建立起來。這些專業機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了氣象預報、國土普查、作物估產、森林調查、災害監測、環境保護、海洋預報、城市規劃和地圖測繪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特別是衛星氣象地面應用系統的業務化執行,極大地提高了對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使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有了明顯的減少。

  2、衛星通訊。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通訊衛星,發展衛星通訊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訊、廣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在衛星固定通訊業務方面,全國建有數十座大中型衛星通訊地球站,聯結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衛星通訊話路達2.7萬多條。中國已建成國內衛星公眾通訊網,國內衛星通訊話路達7萬多條,初步解決了邊遠地區的通訊問題。甚小口徑終端***VSAT***通訊業務近幾年發展較快,已有國內甚小口徑終端通訊業務經營單位30個,服務小站使用者15000個,其中雙向小站使用者超過6300個;同時建立了金融、氣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電力、衛生和新聞等幾十個部門的80多個專用通訊網,甚小口徑終端上萬個。在衛星電視廣播業務方面,中國已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和覆蓋全國的衛星電視教育系統。中國從1985年開始利用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目前已形成了佔用33個通訊衛星轉發器的衛星傳輸覆蓋網,負責傳送中央、地方電視節目和教育電視節目共計47套,以及中央32路對內、對外廣播節目和近40套地方廣播節目。衛星教育電視廣播開播十多年來,有3000多萬人接受了大、中專教育與培訓。近年來,中國建成了衛星直播試驗平臺,通過數字壓縮方式將中央和地方的衛星電視節目傳送到

  無線廣播電視覆蓋不到的廣大農村地區,使中國廣播電視的覆蓋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現有衛星電視廣播接收站約18.9萬座。在衛星直播試驗平臺上,還建立了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多媒體傳輸網路,面向全國開展遠端教育和資訊科技的綜合服務。

  3、衛星導航定位。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外導航衛星,開展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技術開發工作,並在大地測量、船舶導航、飛機導航、地震監測、地質防災監測、森林防火滅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許多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中國在1992年加入了國際低軌道搜尋和營救衛星組織

  ***COSPAS-SARSAT***,以後還建立了中國任務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飛機和車輛遇險報警服務能力。

  航空知識之空間科學

  中國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氣球開展了高層大氣探測。在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開展了一系列空間探測和研究,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環境探測資料。近年來,開展了空間天氣預報的研究工作及相應的國際合作。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利用返回型遙感衛星進行了多種空間科學實驗,在晶體和蛋白質生長、細胞培養、作物育種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國空間科學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創新成果,在空間物理學、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領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實驗室,建立了空間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具有支援進行空間科學實驗的基本能力。近年來,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對近地空間環境中的帶電粒子及其效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測,並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體物理兩層流體空間實驗,實現了空間實驗的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