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大全

  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 ,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科技黑板報資料:貝西默

  可以說到一九零零年前鋼鐵工業的主要基礎發明和研究都業已完成了。而且,在這個時期,也就是十九世紀的中葉,從一八五零年到一八六五年左右,幾乎進行了最重要的發明和改進。

  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十分活躍的鋼鐵技術的偉大先驅者有美國的凱利***Kelly***、英國的貝西默***Bessemer***和穆西特***Mushet***、德國的西門子兄弟、法國的埃米爾?馬丁和皮埃爾?馬丁、瑞典的伊埃蘭遜等人。

  一八一三年一月十九日,亨利?貝西默***HenryBessemer,1813~1898***生於英國的哈法德夏的查爾頓。從小就顯露了發明的才能,熱衷於各種設計。不到二十歲時,就發明了一種機械進行郵票蓋章的方法,併為英國政府所採用。

  :

  科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一

  科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二

  科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三

  但是,政府對他的這一發明沒有給任何報酬。所以,從那以後,他每當有任何發明時,總要設法取得專利,以此來保護自己的發明。

  一八五三年,俄國帝國乘土耳其的虛弱開始侵略其南部,於是就爆發了俄士戰爭。而且,英國和法國對亞洲出現的這種新形勢也十分關心,同時也想向南亞擴大勢力範圍,開始援助土耳其,並於第二年***一八五四年***對俄國採取了敵對行動,終於發展成為克里米亞戰爭。

  然而,在這場戰爭中,亨利?貝西默專心發明新式步槍。這種步槍在槍腔內設有來福線,以此彈丸可以作旋轉運動;沿更加穩定的軌道前進。使用具有這種槍膛的槍進行射擊的話,彈丸可以射擊到很遠的地方,而且,命中率也高。

  但是,英國陸軍總部對這種新生事物不太歡迎,所以,對貝西默的這一發明也一點不感興趣。貝西默不得不將這種槍拿到法國,拿破崙三世很快就進行了這一新發明的試驗。

  另外,如果使用具有這種炮膛的大炮的話,因彈丸與炮膛不緊挨著,所以,火藥爆炸時,爆炸氣體漏洩,彈丸旋轉的力量就不足,效力也不大了。為了防止氣體漏洩,則需要彈丸緊挨著炮膛。但是,這樣,火藥爆發時,炮膛內的壓力就變得非常大,當時的大炮都是鑄鐵製的,所以,容易發生爆炸,會出現炮手死亡危險。因此,亨利?貝西默決心要煉出耐高壓的堅韌的鐵來。

  十九世紀前半葉,機械技術發展很快,隨著各種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了。其結果,以鐵作結構材料的使用領域也急驟增加。其中,加速鋼鐵事業迅速發展的是,從一八三O年到一八四0年進行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

  從一八五零年左右起,鋼鐵的生產量在全世界獲得了驚人的發展。一八五O年左右,世界上生產鋼鐵最多的國家是英國。但是,當時需要的大部分是鑄鐵和熟鐵,而鋼的使用量極少。一八五O年左右,即使英國其鐵的年產量為25萬噸左右,而鋼僅有6萬噸左右。鋼的生產量較少的原因據說是生產費較高。

  鋼的需要量在日益增加,所以也就出現了發明大批量生產鋼鐵方法的人。

  威廉?凱利***William Kelly,1811~1888***生於美國的賓夕卻尼亞州的匹茲堡,是砂鍋製造業者。一八四七年,他在肯塔基州的埃迪皮爾自己的鐵工廠裡開始了新鍊鋼法的實驗。

  有一天,凱利沒有用木炭覆蓋精銑爐,當往爐子裡一吹進空氣,發現會得到較高的溫度。從這一事實中,他就領會到通過吹進空氣可以除去鑄鐵中含有的碳素。在這種情況下,鐵,所以,才得到了較好的結果。但是,如果使用含磷生鐵的話,採用他的方法無論如何也煉不出好鋼。這是因為磷的性質會使鋼變脆。從英國和歐洲各地開採出來的鐵礦石大部分都含有較高的磷量。

  羅伯特?福賴斯塔?穆西特***Robert Mushet,1811~1891***改進了這種方法,他住在迪因的森林裡,是一個鍊鐵業者的兒子。他發現新增一種錳和鐵的合金後,可以把鋼的含碳量控制在所要求的範圍內。

  另外,瑞典的伊埃蘭?富萊德里克?伊埃蘭遜實際使用貝西默法,並第一個取得成功。穆西特和伊埃蘭遜人對發展鍊鋼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然而,這並沒有降低貝西默作為發明家所作出的偉大貢獻。與凱利的不幸結局恰好相反,貝西默的鍊鋼法逐漸被推廣到世界各地,最後又加上了他的名字,一般都稱為貝西默鍊鋼法。在英國首先採用了貝西默法,其後又被引進法國。一八五八年左右,在法國的基隆德的聖託?斯蘭修建了高爐。一八六二年,德國的阿爾夫萊德?克虜伯在埃森也修建了採用貝西默法的鍊鋼廠,並開始營業。

  一八六三年,又推廣到奧地利,在特沃爾拉哈修建了貝西默轉爐。由於貝西默鍊鋼法的發明和不斷地改進,就可以大批量地生產鋼鐵了。鋼鐵作為結構材料或鐵路等逐漸地被應用於各個方面。鐵中含有碳素也可以作為燃料,才得到了較高的溫度。

  凱利發明的方法,也就是說,“通過空氣沸騰法”的特點,是使鑄鐵中滲進的碳素迅速地燃燒,而得到高溫。這樣,就可以把硬而脆的鑄鐵用極簡單的方法煉成大量的鋼。凱利到處遊說,宣傳這種新的“無燃料鍊鋼法”的優點,然而,沒有一個製造業者相信他的這種鍊鋼法。於是,凱利一個人離開故鄉,到某個森林裡繼續搞實驗。一八五一年,他在這裡建起了七座採用這種新方法鍊鋼的最早的轉爐。在其後五年多的時間裡,他一直保密全部實驗的情況。到了一八五六年,他才申請專利。然而,在這一年他才知道英國人亨利?貝西默也採用了和他完全相同的方法,並且業已取得了專利。

  凱利到專利局提出申述,說自己的發明要早於貝西默。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重新承認了凱利的專利。而且,正式承認凱利是第一個發明這種鍊鋼法的發明家,而貝西默的專利被駁回。但是,就在這一年,凱利破產了。

  凱利和貝西默的各自目的略有不同。凱利是想煉出高於過去的攪煉法的優質鐵,而貝西默的目的是採用較高的溫度煉出完全成為液體的鐵。一八五六年八月十一日,在英國的科學振興協會於徹爾特納姆舉行的年會上,貝西默發表《關於不使用燃料煉鍛鐵和鋼的方法》這一論文。這一發明受到大多數的鋼鐵業者的熱烈歡迎,並大量投資修建新的鍊鐵爐。

  然而,一經開始付諸實施,就象他說過的一樣,他得到的卻是“最悲慘的”結局,最後完全失敗了。據說其結果煉出的鋼質量很差,人們說他是吹牛皮的人。這是因為他第一次成功時是偶然使用了含磷量極少的生因此,一八七0年左右,鍊鋼法獲得了迅速發展,也給全世界的鋼鐵工業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當時全世界的鋼生產量僅70萬噸左右。然而,到了一九OO年,卻達到了2800萬噸左右。

  一八七三年,英國的鋼生產量為六十五萬三千五百噸,約為美國的3倍多。但是,其後美國的鋼生產量逐年增加,一九OO年美國的鋼生產量達1000多萬噸,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此時,英國的生產量大約為490萬噸。當時,鋼生產量僅次於美國的是德國,生產800多萬噸鋼。

  由於大量生產鋼鐵方法的問世,廉價的鋼鐵才能完成工程學上的各種偉業。幾乎作為各種骨架都使用了鋼筋鐵骨,另外,也被廣泛地應用於鋼軌。造船、汽車等各個方面,真正地進入了所說的鋼鐵時代。今天,在工業裡使用了鋁、銅、玻璃、塑料等各種材料,然而,其中使用最多的仍然是鋼鐵,因此,可以說今天是鋼鐵時代。在鋼鐵時代,我們怎麼能忘記對鋼鐵冶煉技術作出偉大貢獻的發明家一亨利?貝西默的功績呢?